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披露: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是如何用「谎言」欺骗军民归降的?

2024-04-20军事

1937年,日军全然不顾国际谴责,发动了「南京大屠杀」行动,使南京城沦为了「炼狱」。然而。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南京大屠杀前期,一些被俘的军民几乎没有反抗的意识,采取了消极的抵抗措施,放下武器,选择了归降,他们的这些做法,也使日军的「大屠杀」行为进行的更为顺利。

后来,不少人都对这些军民的行为,感到匪夷所思、非常困惑,他们不明白这些人为何选择消极抵抗。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一度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题,直到后来,一些亲历的幸存老兵亲述了这段历史说出了原因,我们才得知最终的答案。

那么, 被俘的军人为何不反抗?这其中有何隐情?

唐生智

1937年下旬,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我军开始从上海一路向北撤退,日本见此形势,将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转到南京。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蒋介石深知此地的重要性,为了不使南京失守,蒋介石特地召开了战前会议,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商议作战策略。

会议在刚开始时,许多国民党将领便做出了放弃南京的发言,他们认为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军队伤亡较大,完全不具备守卫南京的实力。

面对众人不同意作战的想法,蒋介石固执己见地决定要死守南京,他问在场的高级将领: 「哪一个守呢?」

蒋介石见无人回答,便说道: 「没有人守的话,我就留下来守!」

就在这时,唐生智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国的首都南京,乃国际观瞻所系,孙总理陵墓又在此地,如果我们放弃南京,将如何面对‘总统’的在天之灵?」

说完这句话后,唐生智向蒋介石请命道: 「我留下来守!誓死与南京共存亡!」

这年11月19日,蒋介石授予了唐生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一职,让他全权负责南京保卫战的作战。

然而, 唐生智为了自己‘誓死与南京共存亡’的豪言壮语,并未考虑到南京城失守后的军民撤离问题,他下定决心不留后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与敌人血战到底。

在这样的想法下,唐生智下令对停靠江边的船舶严加控制,不允许军民随意离开南京城。

唐生智的这个做法,也为后来南京失守的撤退留下了隐患,直接导致了南京卫戍部队撤退的混乱无序。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也明白国军是不具备守南京城的条件的,他之所以想要死守,是为了和苏联谈判,让苏联派兵援助中国,然而,苏联最终也没有同意出兵。

所以,在南京守城军战斗力不充足、守城将领无详细的作战计划、无任何国外援兵的三个情况下,「死守南京」的计划自然以悲剧而告终。

12月12日,蒋介石下达了撤退命令 ,唐生智紧急地对守城官兵下达命令,让他们撤离,但由于之前唐生智的「破釜沉舟」决心,下关至浦口的轮渡已经全部给撤销了,所以无船渡江的官兵,离开南京城显得十分困难。

此时已是寒冬时分,为了活命,许多士兵不顾江水的寒冷,跳入江中游泳渡江,而唐生智则用预留的一艘汽艇,丢下了自己的军队,狼狈逃走,唐生智逃跑后,军中无总指挥,一切都乱了套,士兵在这种恐慌的情绪不能有序地进行撤退,所以,大部分的士兵都未能及时撤出南京城。

12月13日,日军进驻到南京城内,南京城就此彻底沦陷,日军就此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行动,整个南京城被恐怖的血腥氛围笼罩,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官民的尸体。

其实,早在南京城陷之前,日本便印发了大量的【告南京民众】传单,并以飞机投落的方式,将这些传单洒在南京城里,传单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即:

「日军虽然对抗日分子采取了严酷无情的做法,但对于非武装的民众与不怀敌意的中国军队,则会采取宽宏和善的态度。」

一些亲历的老兵告诉我们,这是日军的一个「弥天大谎言」,日军在传单上告诉我们,可以不用害怕、不用逃跑,等到日军进城后,他们不会对我们做什么,但实际上,日军却在彻底进城后,对军民大肆屠杀,他们的做法令人心寒。

除了飞机洒落的传单,潜伏在南京城的日军特务,还在大街小巷里贴满了日军布告和宣传画,布告上写着 「回家吧,请相信皇军,我们都会让你们有饭吃的!」 ,宣传画上画着日本士兵对老百姓进行施舍的画面。

日本政府,企图用这些宣传手段,欺骗民众与士兵的信任,让进攻南京的计划变得更为顺利。

就这样,一些天真的军民,信任了日军宣传单上的话,开始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在日军最初进驻南京城时,放下了武器,选择了「配合」,希望避免抗争对自己的损害。

朝香宫鸠彦王

负责作战的日本司令朝香宫鸠彦王,在南京城彻底沦陷前夕,对前线的司令部发出了一连串由他亲自签署的命令,并在上面盖着「机密」、「阅后销毁」的字样,他的命令内容只有短短的几个字,然而所有人看过后,却觉得不寒而栗,这几个字便是: 「杀掉全部俘虏」。

12月13日,日本士兵来到城内后,一些不知情的军民,配合了日军的行动,选择了不抵抗,成为了俘虏。

其中,有一名叫骆中洋的国军,他认为日军绝对不会那么轻易地放过军民,所以便劝诫被俘的军民,要时刻抓住机会逃跑,不要轻信日军的鬼话。然而许多人并不听劝,他们还反过来安慰骆中洋道: 「你别怕,按照国际法来说,日军是不能随意杀害俘虏和无辜的百姓的。」

不久后,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这里,他们加强了包围的兵力,并将这些军民俘虏带到了三汊河附近,将所有的俘虏聚集到一起包围了起来,随后,日军拿起了刺刀,开始对俘虏进行大屠杀,骆中洋和几名有意识逃跑的军民早就站在了最后面,趁乱钻到了附近的芦苇丛,逃了出去。

抗战老兵:骆中洋

这是骆中洋一生最为黑暗的回忆,他说道:

「从上午7时到下午5时,日本兵的刺刀从未放下过,我亲眼看着我的同袍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却无能为力,这是我最为痛苦的时刻,后来,我终于挪到了河边,钻到了芦苇丛中。」

为了使城中被俘军民配合「大屠杀」行动,日军还会以各种手段诱骗他们 ,在一些幸存者的回忆中,日军会带着翻译官,用亲切的语气告诉南京的民众,需要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到江边搬货,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于是一些轻信日本谎言的青壮年民众被带到了江边。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来到江边后,他们看到了江边处架着数挺重机枪,这些机枪对着他们猛烈地进行扫射,只有少数人趁乱逃走了。

除此之外, 【东京日新闻】还刊登了日军十六师团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少尉的「百人斩」比赛, 并将两人的照片印在了报纸上,他们将南京城民众的生命视作草芥,大肆屠戮无辜的生命,丝毫不顾自己的国际形象,后来,「南京大屠杀」的行为,被日本军方视作「荣耀」大肆宣传,可见当时的日本军方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

由于大多数的守城国军都未能逃走,所以,他们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捕,脱下了军装,伪装成南京城的普通民众,以混淆日军的视听。

日军为了甄别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身份,再次使用了「谎言」诱骗计策

在为难民做登记时,日军会对在场的难民说这样的一句话,他们说: 「凡是当过兵或服过强制性劳役的,都单独列一排站到后面去,如果你们主动站出来,我们军方承诺不伤及你们性命,还会给予你们工作,否则,等到我们主动发现,就会枪毙你们!」

就这样,一些士兵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被日军单独带走了,然而日军并未履行他们的承诺,反而将他们残忍地杀害了。

日军自然知道,还有一些「漏网之鱼」,于是,为了诱骗国军,他们大肆宣传说如果是士兵身份,日军可以将他们放出南京城,遣散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士兵放弃了隐藏,开始向日军坦白,后来,日军单独将这些坦白的士兵聚集到一起,带到布置好的射击区,以进行屠杀。

除此之外,日军还会对登记的难民进行挨个的筛查,通过查看额头帽沿压痕、手掌老茧来鉴别士兵身份,日军的鉴别方法也使一些无辜的平民百姓遭了秧,一些厨师和挑夫被日军误认为士兵,也被杀害了。

在最初的扫荡屠杀后,南京的军民们也渐渐崛起了反抗的意志,日本记者本多胜在自己编写的【通向南京之路】一书中,记录了许多关于被俘军民反抗的英勇事迹。

比如在1937年12月17日时,日本士兵将许多军民百姓扣押到了草鞋峡江边,计划对他们进行屠杀,这些军民早已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在来到江边的时候,他们纷纷展开了反抗,高声呐喊着,冲向了机枪队伍,抢夺日本士兵手中的机枪。其中,一位亲历的日军陆军下士回忆道: 「听说一个日本少尉被反抗的俘虏弄死了。」

后来,担任海军航空队队长的奥宫正武,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南京大屠杀」的事,他说: 「在12月下旬的某天晚上,有一个勇敢的中国俘虏,他侵入到了我们陆军小队长级的士官寝室,将那里面的十几个士官全部给杀掉了。」

由此可见,中国军民在「南京大屠杀」中并不是坐以待毙,任由日军宰割,他们纵然绝望、愤怒,也从不放弃反抗。中国军民的这些做法,也使南京城的日军侵略者更恼羞成怒,他们开始用更为血腥的手段镇压南京城的军民,使南京城彻底沦为了「炼狱」。

南京沦陷后,中国两党军队谁都没有向日本低头,他们联合在一起,对日军发起了更猛烈的反攻,令日军侵占中国的计划寸步难行,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浪潮,各国联合到了一起,开始对德日等国发动反击,加速了日军的投降。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的原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军校的广场上,飘扬着各个同盟国的国旗,国民政府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与日本驻中国侵略军的总司令冈村宁次面对面地站着,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后,并上交了随身的佩刀,表示日军正式向中国投降。

在这之后,会场内外的士兵激动地落下了泪,他们挥着手臂欢呼着「日本投降了」的口号。

次日,南京城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城墙的内外飘荡着鲜艳的彩旗,这是南京军民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而特意准备的,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欢呼庆祝中国的胜利,自此后,南京重新回到了中国政府的手中,结束了长达数年被统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