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老兵档案 | 黄埔第一人关麟征滞港当了30年寓公 他探亲未归

2024-01-09军事

【岁月长河,英勇传奇——抗战老兵应维鸿的辉煌生命】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位抗战老兵,他的名字叫应维鸿。生于1925年,他来自浙江金华义乌苏溪镇东陶村。应维鸿的一生,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承载着抗战岁月的沧桑与坎坷。

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压力下,应维鸿毅然加入中国青年远征军,踏上远征的艰辛之路,奔赴缅甸前线。然而,命运的波折使得他们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最终,应维鸿转入黄埔军校分校,成为20期步兵科的学员。

远征军的日子充满艰辛,困苦和压力交织成了他们的日常。应维鸿与战友们在赣州潭口集训,经历了严苛的军事训练。然而,历经艰难,他们仍然坚定地走上了抗战的征程。

抗战胜利的曙光照亮大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中国无条件投降。这个消息传来,学员们欢欣鼓舞,但他们的使命并未结束。应维鸿所在的步兵大队奉命前往杭州,收缴日军武器,为战后的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杭州,他们成为城市的守护者,掌握了重要地段的控制权。市民们欢呼着,庆祝着中国兵的到来。然而,应维鸿深知,和平的背后需要坚定的守护,他们毫不松懈,执行收缴任务,确保城市的安宁。

抗战胜利后,应维鸿再次踏上军旅征程。回到军校,他们经历了一场教学改革。这一改革的领导者是抗日名将关麟征将军,他提出了课程的全新设计,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胜任的综合能力。

关麟征将军治军有方,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整顿。黄埔军校二十一期步科的学生们接受了为期两年的全面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各个部队。应维鸿成为南京伞兵司令部的一名步兵排长,投身到空降兵的行列。

1949年,解放战争的硝烟逐渐升腾,南京危在旦夕。应维鸿所在的部队接到撤退命令,从上海转移到福州。然而,他选择回到故乡义乌,开始了他的农场生活。

应维鸿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在不同地方辛勤劳作,挣扎于生计的压力之下。他在内蒙古、宁波、湖州等地从事各种劳动,过着朴实而艰辛的日子。

1958年,应维鸿在35岁的年纪结识了一位姑娘,两人定亲结婚。生活的担子变得更为沉重,但他们共同努力,渡过了困难的时光。然而,他们也经历了家庭的不幸,一位女儿因生理缺陷早夭,另一位女儿则送到香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应维鸿的日子逐渐宽裕。他回到义乌务农,亲历着家乡发生的变革。岁月流转,他与家人一同迎来新的生活。

回首应维鸿的一生,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了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抗战岁月的艰辛,军人生活的荣耀,以及回乡后的艰苦劳作,构成了这位老兵传奇一生的重要篇章。

应维鸿的故事是抗战历史的缩影,是一代军人的奋斗史。他们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用坚定的信仰赋予岁月深沉的内涵。愿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敬仰这位老兵,使英勇的事迹永远镌刻在时光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