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歼35能从5万吨两栖舰上滑跑起飞么?大量建造两栖舰能否替代航母

2024-08-19军事

在浩瀚无垠的海洋战场上,航母编队犹如一座座移动的钢铁堡垒,而舰载机则是这些堡垒上最为锋利的矛尖。每当提及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与能力,人们的目光总是聚焦在那些先进的战机身上,比如我国的歼35。那么,当这把利剑与五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携手,它们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弹射器。这个装置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推动舰载机起飞。与传统的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蒸汽弹射器依赖高压蒸汽来转化动能,不仅体积庞大、重量惊人,而且加速过程生硬。而电磁弹射器则完全不同,它由发电储能、能量分配、直线电机弹射及弹射控制等多个部分组成,加速过程更加柔和且可控,弹射一次所耗费的能量相对较低,费用也更加经济。

舰载机的弹射起飞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航母需要迎风航行,牵引车将飞机从机库转运至升降机,再提升至飞行甲板。机翼展开后,进行加油、挂弹等一系列准备工作。飞行员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飞机动力滑行至弹射起飞点,连接弹射拉杆和牵制杆。当发动机节流阀推至最大时,弹射器开始工作,飞机最终达到起飞速度,离舰上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飞机在弹射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减速的原因,飞行员无法控制飞机。这就像是一个被发射出去的箭矢,在离开弓弦的那一刻,射手已经失去了对箭矢的控制。二是飞机弹射离舰后会有下沉量的问题,这对发动机的推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那么,如果电磁弹射器出现故障,歼35还能起飞吗?答案是肯定的。假设弹射器故障,歼35可以进行紧急弹射。此时,牵制杆继续发挥作用,发动机开加力。当推力升到最大后,牵制杆释放飞机,开始加速滑行。即使没有弹射器的助力和斜滑跃甲板,只要保持一定的推重比,歼35在130米的跑道上也能安全起飞。而且,五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甲板距离水面高度较大,即使舰载机下沉量大一些,影响也不大。

从歼35的性能参数来看,它在空机重量加上载荷和载油量等情况下,推重比仍然能够满足无弹射器和滑跃甲板条件下的起飞要求。当然,这种情况下飞机的有效载荷会减少,航程和载弹量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但话说回来,总比整个载舰失去战斗力要好得多。

电磁弹射器对舰载机的出动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它关乎紧急架次率、持续出动架次率、高强度出动架次率等核心指标,以及平均起飞间隔时间、平均回收间隔时间、单机日出动架次率等衍生指标。这些指标是衡量航母或两栖攻击舰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尺。

那么,五万吨的两栖攻击舰与正规航母相比,其出动率如何呢?以装备一条电磁弹射器和20架歼35战斗机的五万吨两栖攻击舰为例,其高强度出动架次可达60架次/日,持续出动架次为40架次/日。与尼米兹航母相比,从紧急出动率来看,至少需要3艘这样的两栖攻击舰才能达到尼米兹航母的出动率。而在高强度和持续出动架次方面,则需要4艘五万吨两栖攻击舰才能超过尼米兹航母。

不过,两栖攻击舰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每艘两栖攻击舰都配备了回收跑道,因此在单波最大出动架次上,它们能够一次出动和回收更多的舰载机。这就像是一个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专业的「单刀」锋利,但其多功能性却让它在某些场合下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由于其多任务特点,对舰载机的维护保养能力相对较弱,持续作战能力也有所差距。这不是单纯依靠数量就能弥补的。毕竟,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在作用和功能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法相互替代。

可以看出,虽然在紧急条件下,集中3至4艘五万吨的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或许能与航母一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取代正规航母的地位。毕竟,双方的作用和功能截然不同。在海洋战场的舞台上,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都是不可或缺的「角儿」,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演绎着海洋战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