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1941年苏联迁都萨马拉?这里在伏尔加河东岸,是东斯拉夫人的底线

2024-10-21军事

都说最懂俄国人的,永远都是德国人。从彼得三世开始,沙俄的沙皇,基本全都是德意志人了。作为俄国的最高层,他们对俄国可谓是了如指掌。俄国最著名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身就是一名德国贵族。

俄国的陆军改革,在很多方面也是借鉴的普鲁士。尤其是一战之前,俄国对普鲁士军事制度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德国对俄国那种一言不合就撕毁条约的做法,也是见怪不怪了。毕竟很多手笔都出自他们日耳曼人。

1939年8月,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后双方便开始按照划定的势力范围抢地盘了。大体上来看,东欧划给了苏联,剩下的则划给了德国。

不过1941年6月22日,德国却撕毁了这一条约,主动向苏联发起了进攻。为啥呢?原因有很多,不过今天要说的这个原因,那就是德国太了解俄国了,即便德国不撕毁条约,俄国也会主动撕毁,因为双方已经全面接壤了,就看谁下手更快了。

苏军一溃千里,斯大林不得不考虑迁都古比雪夫

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其实也做足了准备,尤其是夺取了东欧大片土地,构建起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但问题是,苏德战争爆发了以后,德军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向前推进了几百公里,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纷纷告急。

可以说,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一败涂地,毫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随时会被攻克。那时候但凡德军集中精力攻打莫斯科,打下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只是关键时刻,德军选择了粮仓乌克兰,以及资源地高加索地区,放弃了战略要地。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打下了莫斯科的战略意义有多大。

斯大林这边也紧张坏了,毕竟就凭苏军前期的表现,对手想打进来,几乎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此,斯大林为了苏联还能继续存在下去,选择将核心机构以及外国使馆之类的部门,全部转移到了古比雪夫。

古比雪夫现在叫萨马拉,这是一座位于伏尔加河东岸的小城。之所以迁都到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不仅盛产粮食,而且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还有不少能源。以此为基地,足以让苏联打一个翻身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核心部门全都走了,但斯大林没有走。他不仅没走,还在莫斯科搞了一场阅兵仪式。几十个师,在阅兵结束以后,直接被派上了苏德战场。斯大林不走,使得国际普遍认为,苏联并没有迁都。其实除了斯大林以外,苏联的核心机构全都迁走了。

古比雪夫是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最后一站了

古比雪夫位于伏尔加河东岸,至少多了一道天堑,就算德军打到伏尔加河,苏联也有回旋的余地。

不过这里可以说是苏联在乌拉尔山脉以西,所能退却的最后一站了。一旦德军打到这里,那对不起,整个乌拉尔山脉以西,将再也无险可守。

莫斯科保卫战能打赢,自然是最好的,万一打不赢。古比雪夫就是苏联逆风翻盘的关键了。苏军到时候必须要沿着伏尔加河重点布防,以防德军过河。

其实古比雪夫在东斯拉夫人的传统聚居地中,已经属于偏到姥姥家的那种了。他们周围到处都是鞑靼人的聚居地。真要长期以这里作为首都,这就好比蜀汉将孟获老家设立为都城一样。古比雪夫的确也是俄国的地盘,周围的鞑靼聚居地,也是俄国的地盘,但感觉就是不一样。

要知道,苏联打卫国战争的时候,车臣人、鞑靼人、印古什人等少数民族,有不少都投靠了德军,开始和苏军对着干。

如果苏联在战场上形势不利,丢了莫斯科,退到古比雪夫,难保周围的鞑靼人、巴什基尔人还会对苏联忠心耿耿。毕竟月薪三千,拿命守城,犯不着啊,跟着谁干不是打工?

当然了,很多人会说,苏联给了他们的信仰。其实能不能给到他们,苏联当局自己心里最清楚。斯大林不离开莫斯科,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能给人一种兵败如山倒的感觉,否则人心就散了。

苏联为何不迁都西伯利亚和远东

苏联幅员辽阔,版图位列世界第一。这样的庞然大物,可选择的迁都地点实在是太多了。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苏联不索性将都城迁到西伯利亚甚至于是远东?这样不是更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迁到西伯利亚或者远东,对苏联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可就太大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考虑范围之内的。

第一,西伯利亚天寒地冻,配套落后

那时候的苏联已经是一个近现代的工业化国家,而西伯利亚地区,除了地盘大,几乎一无是处。

这里的配套十分落后,苏联刚开局那20年,也没想着重点经营这些地方。所以说苏联迁都到这里,一切都还要从头开始搞。而且这里的气候条件,和东欧压根没法比,不太适合人类定居,所以这里绝对不是苏联的第一选择。

第二,毕竟是抢来的地盘,没完全消化

乌拉尔山脉东,基本都是沙俄当年抢来的地盘,这里归属亚洲,而俄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欧国家。

苏联当局也深知,他们带着一帮东斯拉夫核心骨干,跑到西伯利亚去定居,在很多方面都不太方便。毕竟这里是抢来的,稍有不慎,当地人随时会跟你翻脸,至少会让你睡不好觉。

而且,苏联建立以后的20年时间里,也没把多少资源分配到西伯利亚,反倒是从西伯利亚攫取了不少资源。如果苏联迁都至此,难免当地人会不平衡。

第三,不想步白卫军的后尘

沙俄崩盘的时候,苏俄第一时间就是占领东欧的一些大城市。他们深知,只有控制了这些城市,苏俄才有出头之日。

反观沙俄的那些余部,不少都被赶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些部队也就是后来的白卫军。他们最终的结局,大家也看到了,只有走向失败和灭亡。

有如此前车之鉴,苏联当然不愿意步其后尘,毕竟是他们亲手将白卫军一步步击败的。

第四,不愿成为亚洲国家

迁都西伯利亚和远东,也就预示着俄国将从一个欧洲国家,直接转变成一个亚洲国家。这是俄国人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事情。

因为在近代欧洲人的意识当中,亚洲代表着落后。尤其是俄国人,他们打心眼里是瞧不上亚洲的,即便三分之二的领土都在亚洲,但各种赛事依旧紧跟欧洲步伐。当然了,俄乌战争以后,他们也没法继续跟着欧洲步伐了,即便如此,他们似乎依旧不太愿意融入到亚洲来。

不到万不得已,俄国是不会选择亚洲的。亚洲部分只是他们略取资源的地方,是他们万不得已才会选择的地方。

战略纵深的底线很重要

东斯拉夫人的主要聚居地,就在东欧,所以古比雪夫才会成为他们的底线。就算是迁都,他们也不会一步到位,直接前往西伯利亚和远东。

尽管他们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但心里需要有一把尺。只有守住战略纵深的底线,那他们才能逆风翻盘。要是无止境地往后撤,暂时看起来好像是安全了,但对于全局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撤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看似很安全,但也会丢了整个东斯拉夫族群的人心。这些人心聚拢起来非常难,但丢的时候,是非常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