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知道对手扔来闪光弹,能否通过背身和闭眼来躲避呢?

2024-09-18军事

在战争与特种作战的舞台上,除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激烈交火,还有一种看似不起眼却威力十足的「隐形杀手」——闪光弹。它以其独特的非致命性,成为了现代步兵的必备装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闪光弹的神秘面纱,探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惊人威力以及在实战中的精妙运用。

在步兵间的近距离交战中,除了枪械之外,各种投掷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其中,手雷虽破坏力惊人,但在特定情境下却显得力不从心。此时,一种能让人短暂失去作战能力的投掷类武器——闪光弹,逐渐走各国步兵的常备弹药。

闪光弹,亦称闪光手雷或闪光震撼弹,它是一种非致命的武器,主要用途是在战斗中干扰和暂时失能敌人。其设计初衷是通过产生强烈的光和声音,使敌人瞬间丧失视力和听力。这种看似「文明」的武器,实则在多次特种作战中大放异彩。

1977年摩加迪莎劫机事件为例,四个匪徒持手枪和手雷闯入驾驶舱,宣布劫机。德国政府迅速派出GSG9特种部队应对,但对方手中的手雷和武器令局势陷入僵持。关键时刻,英国SAS反恐精英携先进装备增援,其中就包括了闪光震撼弹和磁像定向炸弹。

闪光弹能在5秒内使人无法反应,若无防护,还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和长时间失明。而磁性定向炸弹则能炸坏舱门卡锁并迅速打开舱门,便于突击队员突袭。在深夜2点,人类神经系统最迟钝的时刻,突击队引爆磁性炸弹,随后SAS专家投出闪光弹,突击队员趁乱冲入机舱,成功击毙劫机者,整个行动德国特种部队仅付出一名轻伤代价,便解救了所有人质。

那么,如果敌人察觉到闪光弹来临,能否通过背身和闭眼来躲避呢?答案是否定的。以美国M84型闪光弹为例,其在1.5米范围内能瞬间产生超过100万坎德拉的耀眼闪光,足以立即致人闪光失明。即使在室内闭眼背对,眼睛仍会受到光线影响,恢复视力至少需10秒以上。

闪光弹不仅发光,还会发出高达170-180分贝的巨大噪音,远超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140分贝。高分贝噪音会导致被袭击者耳聋、耳鸣、精神恍惚,甚至迷失方向、思维混乱,失去协调与平衡,瘫痪时间可达数分钟。因此,即使敌人侥幸躲过强光,也无法逃避噪音的「洗礼」,最终仍将丧失反抗能力。

面对闪光弹的威胁,最佳应对方法是尽量避免进入其爆炸区域,或采取额外保护措施,如佩戴护目镜、使用有色眼罩、特制防护服及耳罩等。这些装备既能防护强光,又能保持对低级声音的听力,提前准备此类特制装备往往是最有效的防御策略。

或许你会好奇,如此小巧的闪光弹是如何释放出强大光噪的?其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值得我们一探究竟。闪光弹外壳通常由金属制成,结构坚固以承受引爆压力。不同于破片手榴弹,其外壳在爆炸时保持完整,避免破片伤害,同时设有大型圆形切口以释放光线和声音。

闪光弹的引信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前者通过拉动安全销或旋转弹壳触发,后者则依赖电子控制系统实现精确引爆。核心部分是产光噪装置,内含闪光药(如铝粉与氧化剂混合物)和爆炸药。高温下,闪光药剧烈反应产生强光;爆炸药则使闪光弹爆炸发声,并将闪光药散布开来。部分闪光弹还内置声音装置,如微型爆炸或震动装置,引爆时产生巨响,进一步干扰敌方听觉。

闪光弹作为一种非致命武器,其在短时间内干扰多个目标感官的特性,使其在突袭作战和人质救援行动中备受青睐。然而,它的危险性不容忽视,过近爆炸可能对目标造成永久性视力或听力损伤。因此,使用闪光弹时务必确定安全距离,避免自伤。同时,根据型号和设计,其有效作用范围一般在半径5-10米内,封闭空间或夜间效果更佳,开阔地带或白天则有所减弱。

闪光弹以其独特优势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特性、遵循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术价值,避免潜在风险。下一次当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特种部队行动时,不妨留意那些悄然飞入战场的「光明使者」,它们正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和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