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红衣大炮,侧舷齐射,有装备有战术,为何明清还是没造出战列舰?

2024-02-03军事

中国在清朝时期的 北洋水师舰队 曾是被誉为 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的「海上强军」,然而这支海军却没能经起实战考验,在海战中被日本打败。

【中日甲午海战】

北洋水师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但说到底, 舰队的船只仅仅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根本不是自己的东西。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中国 已经拥有了建造属于自己战列舰的条件, 各类装备战术均已拥有,为何我们还是 没能造出战列舰?

发展海军的优势

所谓红衣大炮,指的其实就是 红夷大炮, 这款大炮最早在16世纪的欧洲被发明,在 明朝后期传入到中国, 并很快被中国的工匠仿制,国产版本被称为红夷大炮。

因为 清朝忌讳「夷」字, 所以用 红衣大炮 来替代。

明朝的统治结束于1644年,也就是说中国发展红夷大炮的历史并不会比欧洲国家晚多少,并且 中国的红夷大炮仿制得也很优秀。

相比明朝时期自主设计的大炮,红夷大炮拥有 精度高、口径大、火力强等特点 。

【明朝制作的红衣大炮】

在当中设有 准星和照门 ,长度在3米左右,口径在110到130毫米之间,有现代化火炮的雏形。

红夷大炮最大的优点就是 射程, 它的有效射程在500米以上,最大射程小于1.5公里,后来经过改进之后又达到了2.5公里。

这对于当时的海战来说, 完全就是一款「大杀器」。

要知道,那时候的军舰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对手,一般情况下会铤而走险,和对方近距离接触。

以红夷大炮的精度和火力来说,几发炮弹下去,对方战列舰基本上就沉了。

在当时,中国也已经学会了像欧洲国家那样, 将大炮放在战舰的侧舷进行齐射 , 以此来增加海上火力覆盖密度。

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有着冗长的海岸线,还有诸多天然的港口, 是非常有利于打造海上军队的。

同时 郑和下西洋事件 也表明, 中国在古代拥有一定的造船技术, 如果以此为基础发展,再结合西方国家的造船技术,可以说 清朝造出的战列舰并不会有多差。

清政府明明拿着一副「天胡手牌」,为何在他们手里打得稀烂呢?

老旧的观念影响

首先,是历来的 旧思想观念 将清政府的决策者束缚了。

因为中国历史以来的外在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从秦朝到清朝,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 中国需要修筑长城,来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 前前后后修了几千年的时间。

清朝统治者自然也会认为,国家的 重点防御应该在陆上 ,而并非海上。

甚至当时还有部分人认为, 海上就是天然的防护屏障, 敌人不可能从这里进攻。

说到底,还是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策略,导致和世界脱钩,他们很难想象外界的发展速度究竟有多快。

当欧洲国家依靠海军获得殖民统治的时候,清政府还 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

鸦片战争时,英国用他们先进的军舰和火炮 给了清政府沉重的一击 ,后来一部分开明人士逐渐看向西方世界,这才有了洋务运动。

但是当中国决定向西方国家看齐的时候, 一切都晚了。

一方面,各个列强国家频繁对中国发动战争,他们就像吸血鬼一样汲取中国的血液,阻碍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一再退让,割地赔款已经成了当时的常态。

【讽刺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时局图】】

大量的债务压得全国人民都喘不过气来, 哪里还有富足的财政去发展海军力量

清政府这边也是「摆烂」了,既然自己懒得去造,干脆就从英国等发达国家进口。

不过,这终究是人家的东西,我们自己用起来不顺手不说,人家也不愿意卖给咱们先进的军舰。

如果说当时的清政府足够硬气,要独立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可能不至于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不仅如此,天朝上国的观念,也让当时的民众认为, 西方的东西就是不好的

所以,虽然红夷大炮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引进,但是清政府真正想发展这款装备,是在北洋水师失利之后。

此时列强国家经过了长达多年的沉积, 双方的技术早已不是一个水平, 所这才有了后来我们的大炮够不着人家的情况。

青年人被荼毒

其次, 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是未来的脊梁, 他们甚至可以决定未来国家的兴衰。

可是那个时候的 教育已经走向了畸形化, 明清时期形成的 八股文 不知道荼毒了多少年轻人的思想。

不少年轻人「三观」剑走偏锋,思想被禁锢在了清政府打造的牢笼之中。

大家都 想着考功名, 谁又真正能够想到要发展海上力量呢?

而且发展海上力量是需要资金和人力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 和商业领域挂钩。

在清朝时期仍旧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才是主流】

虽说清朝的商业相比前一朝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和西方的资本原始累积 比起来,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这也意味着,一旦发展海上力量,清政府将持续性地提供财政帮扶。

这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是莫大的负担,估计慈禧太后也不会轻易答应这种事情。

在种种复杂的历史因素之下,中国错失了建造战列舰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宋琳.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射程问题再析.历史档案[M],2007年,第4期

【2】人民网:【事物篇(1):被满人耽误了的红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