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德军真没有缴获过喀秋莎?但喀秋莎两个秘密,德三始终没有破解!

2024-02-26军事

相信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喀秋莎」火箭炮大家都很熟悉了,而且,关于这种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故事甚至还演绎出了很多真假难辨的故事。

弗列罗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 中尉。

故事之一,就是在整个战争期间,「喀秋莎」火箭炮从来没有被德三军队俘获过,而对于这个说法,估计可能很多人还能绘声绘色的讲述那个炮兵连长弗列罗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中尉为了保护火箭炮的秘密,最后个火箭炮功归于尽的动人故事。

不过我们先不管弗列罗夫·伊万安安德烈耶维奇中尉那个悲壮的故事是真是假。

至少从理论上看,弗列罗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中尉的故事也算是有法可依,因为根据苏联最好统帅部1941年10月1日发布的第2490号命令曾经明确规定:「所有M8和M13火箭发射车都被视为红军的绝密装备。因此,这些车辆及其弹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落入敌人手中。在所有战斗条件下,这些车辆必须始终配备可靠且坚固的地面掩护。保密的责任应该由各方面军和军队的指挥官承担。」

显然,从这个命令我们可以看出,弗列罗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中尉的那个悲壮故事意味着他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只是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并不能轻易的说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考虑到当时的战况,这种情况很可能不止发生了一回,尽管故事的主人公不见得叫弗列罗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

虽然也有说弗列罗夫.·伊万·安德烈耶维奇中尉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10月6日,也就是2490号命令发布5天以后,不过从战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照片来看,战争当中,德三军队缴获的「喀秋莎」火箭炮发射车不止一辆。

被击毁的「l喀秋莎」。

虽然对德三军队来说,和「喀秋莎」的相遇是一场让他们不愉快的惊喜,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德三军队缴获到并且仔细研究过这种火箭炮以后,德三军队似乎并没有考虑或者说实践过仿制这种武器。

其实对于为什么没有仿制「喀秋莎」德三军队曾经给出了明确的解释:「那就是这种火箭炮的射击精度太差导致作战效能太低了」。

坦率的说,德三给出的理由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喀秋莎」的射击精度确实不高,这没什么可以洗白的,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但在这个问题上德三就说了实话么?

你认为呢?

反正我不觉得。

其实,综合各方资料,战争期间德三之所以没有仿制或者说利用破解喀秋莎的技术秘密来改造自己的同类型武器,可能和当时德三始终没有搞懂「喀秋莎」的两个小秘密有关。

德三士兵和缴获的「喀秋莎」火箭弹合影。」

在收到前线缴获的l「喀秋莎」发射车和炮弹之后,德三兵工专家很快就搞清楚这种武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性能参数,就连火箭弹使用的发射火药成分也被德三兵工专家破解了,因为从火药配方上来看,「喀秋莎」的发射药和大口径舰炮的发射药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当时,后德三只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解和计算,「喀秋莎」火箭弹火药的铸造工作只有大型液压机在900度的温度下才能够完成。

德三军队缴获的「喀秋莎」」,上边挂满了火箭弹。

问的关键在于当时苏苏联并没有这种大型液压机这种大型液压机伦敦倒是有,理论上伦敦也能为莫斯科代工,只是考虑到「喀秋莎」火箭炮在前线的巨大弹药消耗量,所以伦敦代工的火箭弹很明显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无法满足苏军前线的需要。

至于说在90度的温度下浇筑火药,可想而知,如果火药生产装置真的到了这个温度,那什么也不会剩下,发生了什么大家都能猜得到!

8cm RSprgr火箭炮。

当然,这种大型液压机德三自己但是有,不过这里提到德三的大型液压机,并不是说他们有替苏联代工这种弹药的可能性,因为在历史上,德三并不是没有尝试仿制过「喀秋莎」,只是由于他们始终美没有破解「喀秋莎」火箭弹发射药的秘密,所以他们仿制出来的8см RSprgr火箭炮火箭弹发射药只能凑合着使用低效的黑火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8см RSprgr火箭炮不但射程只有「喀秋莎」的一半,就连发热管数量也只有人家的一半!

那么,苏联的兵工厂究竟是通过什么手段满足了前线的需要,制造出了大量的火箭弹呢?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制造「喀秋莎」火箭炮火箭弹发射药的过程当中,苏联工程师压根没考虑过使用大型液压机,他们只是使用一种类似压面条机的机械设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说德三工程师设想当中的900度高温,苏联工程师只是在发射药制造过程当中往里边加入一些氧化镁粉末,以促进火药的发发热分解。

所以在制造武器的时候遇到难题,不要把问题想的过于复杂,其实往往很多解决办法就藏在不起眼的小窍门里边,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德三工程师传统上总有一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而苏联的工程师则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