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非洲「小中国」:抗美援朝中被打懵的国家,从此走上崇拜中国之路

2024-03-14军事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在非洲有个 盲目自信、狂妄不已的国家。

它自认为 凭借区区几件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武器装备和寥寥几个月的简单训练 ,自己就能傲视全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直到在朝鲜战争中遇上了中国军队,这个非洲国家才彻底清醒过来。

埃塞俄比亚对自身实力的错误评估

进入20世纪后,作为一个几乎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内陆小国, 埃塞俄比亚的国力相当薄弱。

长期以来,这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水平极为落后,科技文化发展严重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一片空白。

即便在二战结束后重新独立,它在各个领域也仍旧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落后国家, 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 美国的影响力开始悄然渗透进埃塞俄比亚。

彼时冷战正逐渐白热化,美国为了在非洲大陆扩张自身影响力,遏制苏联的入侵,决定拉拢并积极扶植埃塞俄比亚, 希望将其打造成自己在非洲的重要桥头堡和盟友。

为此美国不仅与埃塞俄比亚签订了10多个涉及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协定, 更是直接向其提供高达数亿美元的大规模军事和经济援助。

美国一跃成为埃塞俄比亚主要的资金和武器来源国。

更为重要的是, 美国还派出顾问团队,让埃塞俄比亚军队接受与美军同等级别的现代化训练。

靠着美国如此大力的支持和输血,再加上埃塞俄比亚本身作为非洲大国就有着一定的军事基础, 其军队的战斗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实力在整个非洲都属于顶尖水平。

但与此同时, 这种突如其来的"强大"也让埃塞俄比亚滋生了前所未有的狂妄和虚荣心理。

埃塞俄比亚当局开始盲目地认为,凭借几件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先进武器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就能在世界舞台上傲视群雄,成 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可笑的是,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尽管在非洲区内算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其整体国力实在是过于有限。

这个盲目自信的国家, 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工业几乎为零,民众生活水平也相当落后, 与号称"世界第二"这样的狂妄口号极为不符。

参与朝鲜战争的决定

就在埃塞俄比亚对自身国力有了这种错误认知的同时, 朝鲜战争爆发了。

由于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了东西方阵营在亚洲地区的力量对比, 美国觉得自己务必要尽全力取胜,所以不惜把战火引向全球化。

于是美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组建了所谓的"联合国军", 其实就是主要由美军组成,然后勉强拉来一些其他国家派兵的多国部队,介入朝鲜半岛事务。

作为美国在非洲的重要盟友, 埃塞俄比亚自然成为了美国拉拢的目标之一。

在美方的邀请下,埃塞俄比亚毫不犹豫地答应加入"联合国军", 也是朝鲜战争中唯一非洲参战国。

对于能以这个身份参加朝鲜战争埃塞俄比亚可是感到无比兴奋,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埃塞俄比亚军事实力的绝佳机会。

只要在战场上建立足够的功勋, 就能彻底扬眉吐气,让全世界都对埃塞俄比亚肃然起敬。

于是在美国的影响和利用之下, 这个虚荣心爆棚的内陆小国, 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联合国军的行列,成为参战国之一。

更重要的是,埃塞俄比亚 举全国之力凑出了1000人, 组建了一支所谓的"精锐部队"- 卡格纽营, 派往朝鲜战场。

只是这支所谓的「精锐部队」别说武器装备了, 就连军事训练还是美国提前几个月专门派人负责的。

其实最初的时候美国都不想让埃塞俄比亚参与进来, 毕竟那武力值跟埃塞俄比亚吹嘘的差的都不是一丁半点。

但不管怎么说,埃塞俄比亚作为美国在非洲的第一个盟友, 美国对其可是大有用处, 所以自然是一切都顺着它来。

而且美国也是抱着一种狂妄的想法, 觉得这个非洲国家就算再差,有美国在后面兜底对大局不会有什么影响。

于是这支仅有千人的部队 在美国的精心「包装」下--发放武器、临时几个月的训练, 就被派往朝鲜战场。

在出征前, 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亲自为部队壮行。

在铮铮有力的动员词中, 他豪言壮语要求每个将士都从朝鲜战场上带回一件战利品。

从总统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动员,到全国上下为之兴师动众的准备, 可以看出埃塞俄比亚对此次远征朝鲜战场是多么的重视和期待。

卡格纽营在朝鲜战场的表现

不过在抵达朝鲜半岛后,这支号称"精锐"的卡格纽营 很快就暴露出了诸多难以弥补的致命缺陷。

即便接受了美军的一定训练, 但埃塞俄比亚军队在生理上根本无法适应朝鲜那里的气候环境。

作为一个热带国家, 埃塞俄比亚军人此前从未接触过那种严寒的环境。

他们穿的也只是单薄的夏季作训服 ,根本无法防御朝鲜那酷寒彻骨的冬季。

结果大量埃塞俄比亚士兵一到朝鲜就感冒、 患上雪盲症, 用不了多久就卧床不起,失去了战斗力。

其次,作为一个曾经被殖民和仍在发展中的落后国家,埃塞俄比亚当时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在入朝前连一支像样的枪都没有。

虽然后来由美军发放了一些装备, 但短期内很难真正提升埃塞俄比亚军人的实战能力。

再者,埃塞俄比亚的这支所谓"精锐"部队, 他们仅凭几个月的短期训练,就妄自尊大地认为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现代化作战能力,但一上战场就暴露无遗。

他们平时在家乡的训练,难免会存在很多陈规陋习, 根本无法与志愿军长期在前线同敌人周旋、沉淀下来的丰富游击战争经验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相比。

一到战场上,他们就难免会手足无措。

最重要的是, 埃塞俄比亚军人太过自负,存在极大的精神弥勒。

他们急于在朝鲜这个舞台证明自己"世界第二"的地位, 但终归显得太过狂妄和缺乏认知, 反观中国人民志愿军才是真正谦逊有力、步步为营的战无不胜的军队。

这种思想素质的悬殊, 注定了双方在朝鲜战场上的遭遇将会完全不同。

从金城到上甘岭,卡格纽营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即便是美军也被他们搞得头痛不已, 所以在1951年7月到1952年10月这段时间里,埃塞俄比亚的军队都只是在后方执行一些巡逻、警戒、后勤保障等次要任务。

偶尔获得的那点小小"胜利", 不过是在后方偶遇游击队员时,击毙了几个而已。

上甘岭战役中的短暂闪光

不过,就在人们都快要将卡格纽营这支部队抛诸脑后时,上甘岭战役爆发了。

那一年10月的上甘岭,被称为"地狱战场", 目之所及皆是残缺不全的尸体。

我国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拼杀精神令对手闻风丧胆,但在这种环境下, 埃塞俄比亚军人丝毫没有受到震慑, 他们执迷不悟地认为必须要在这儿展现自己的实力。

为了体现自己的「世界第二」的实力, 卡格纽营二营自告奋勇, 而当时已经有点支撑不住的美军也就随了他们的愿。

于是,他们就被派到了上甘岭这个前线阵地。

起初一切还算顺利,在美军大炮的掩护下, 埃塞俄比亚军人进攻时还算势如破竹,半小时后他们就占领了一处高地。

虽然他们依旧采取了极为原始的人海战术作战方式 ,但凭借勇猛的冲锋和大量牺牲,他们终于在这场战役中建立了一点微薄的战功。

然而, 这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暂闪光。

很快志愿军就发起了反攻,凭借过人的勇气、坚韧和高超的战术素养,他们迅速将卡格纽营赶出了阵地。

在随后的战斗中, 志愿军更是多次痛击这支埃塞俄比亚部队 ,最终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联合国军又一次节节败退。

至此,埃塞俄比亚在上甘岭竖起的那面用生命捍卫的"战旗", 也彻底被按在了泥地上狠狠蹂躏。

而对卡格纽营造成致命损伤的还要属我军的喀秋莎 ,只需六秒左右就可以连续发射出16枚火箭炮。

当时不少人甚至还调侃, 我国志愿军所使用的地面武器中唯一能够超过美军的也就只有喀秋莎了。

即便在有美军火力支援的情况下, 这支被誉为"精锐"的部队也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此次战役后, 埃塞俄比亚军队在朝鲜战场上就开始了捆绑行李的倒计时。

他们从朝鲜带回的, 并非是什么荣耀和战利品,而是一脸的狼狈和对自身的重新认知。

彻底认清现实

在朝鲜战争的整个过程中, 阵亡121人,重伤536人,共计657人伤亡 ,一共才只有1000人的部队,伤亡就超过其总兵力的一半之多。

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不仅未能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任何值得自豪的功勋, 反而一次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暴打得体无完肤,最终灰溜溜地回到了非洲。

在结结实实地被中国军队上了一课之后 ,埃塞俄比亚当局,尤其是塞拉西一世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们放下了"世界第二强国"的荒唐美梦, 开始正视埃塞俄比亚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和国力。

塞拉西一世痛定思痛,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种种狂妄和虚荣的错误,决定放弃原有的军事扩张主义战略。

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也让埃塞俄比亚人大开眼界。

他们意识到, 这个曾经神秘而陌生的东方大国,才是当之无愧的真正军事强国。

相比之下, 埃塞俄比亚的军事实力微不足道 ,根本无力与之一战。

于是埃塞俄比亚开始主动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 希望能与这个日渐强大的亚洲国家结交。

几乎照搬中国模式的埃塞俄比亚

20多年的时间GDP增长了19倍

于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埃塞俄比亚主动向中国靠拢, 1970年两国正式建交。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大潮席卷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埃塞俄比亚也意识到, 单凭军事力量已经无法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真正的国力必须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

正值这时,从中国传来的发展方略开始吸引了埃塞俄比亚人的目光。

1995年, 埃塞俄比亚新上任的总理梅莱斯就曾专程访华 ,亲眼见识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GDP增速屡创新高,民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

看到这一壮观景象,让梅莱斯对中国模式产生了由衷的佩服和向往。

于是埃塞俄比亚学习中国, 也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等,将中国模式差不多照搬了过来。

2000年的时候埃塞俄比亚的GDP还只有82亿美元,但发展到如今,其GDP已经到了1561亿美元(2023年), 20多年的时间其GDP增长了19倍。

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也是非常坦率地向埃塞俄比亚传授了自己发展的宝贵经验, 并为其提供了大量援助和投资。

我国也成为了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和经济贸易伙伴,两国的关系也因此日益密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