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无壳弹真的很难做吗,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装备的?

2024-02-05军事

无壳弹现有技术倒也不是不能做,关键是成本收益不成比例,自然没人去做了。

本身无壳弹就有一个成熟的产品,德国G11步枪。

虽然最后G11这个项目算是失败了,但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无壳弹,而是自身复杂程度与成本,以及整体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

如果要看无壳弹的技术问题和实用化难度,G11步枪的历史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

首先,无壳弹的优势主要是重量,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少了弹壳这种无效死重量,子弹减重还是很可观。

实际上当初在G11和M16有一个直观比较,同样负重下,使用G11可以多出一倍还多的弹药,这个收益还是很可观了。

而第二个好处,是减少了步枪自动过程中的抽壳这个动作以后,步枪射速实际上可以做的非常高,这点在G11上面也实现了。

G11的枪机结构设计很巧妙,因为不需要抽壳动作,所以使用了旋转枪机。

旋转枪机也很好地做到了密闭性,且没有抽壳抛壳后,射击速度极高,通过特殊设计的浮动结构,其三发点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2000发。这种超高射速在三发点射时,第三发子弹射出以后,枪身才有后坐动作,枪手才感到后坐力,这个对于射击精确度非常好。

说了好处,该说缺点了。

实际上,无壳弹最麻烦的在于几点。

而这些几乎都和弹壳的作用有关。

子弹的弹壳有什么作用?

1,容纳发射药,避免发射药受损,意外点燃等。

2,发射过程中可以协助枪膛密封,承受火药燃气压力。

3,发射完毕后离开枪膛可以带走余热。

而无壳弹发射后没有弹壳带走热量,新装填子弹外也没弹壳隔绝温度,于是乎子弹自燃问题就出现了。

没有弹壳散热,膛内温度会太高,而新装进去的子弹不用击发直接自燃发射,这个就很麻烦了。

G11的解决方法,是 研发了耐高温的发射药HITP(耐高温发射药)

使用这种全新发射药的DM11子弹,还在药柱表面有多功能涂层,除了防潮也能降低自燃可能。

而对子弹的运输存储过程中,没有弹壳,所以采用一种专门的密封包装盒,同时在子弹药柱外表面有一张特殊涂层,主要是防潮和降低自燃敏感度。

其实就G11弹药的完成度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已经符合其使用要求。

但是,G11设计上有点那么一点点贪心。

贪心的期望利用无壳弹的速度优势,所以设计了那个复杂程度爆表的旋转枪机。

确实可以做到优秀的点射能力,但是其复杂程度、制造难度、后续维修保养、成本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

同时,G11弹药口径上选择也有失误,虽然那时候小口径是主流风潮,但是口径太小造成的远程弹道问题,这个在G11也是一个缺点。

当然,G11基本成熟,最后没被装备主要原因不是枪的问题,更主要是华约解体后,军方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太多钱了。

那么如果现在发展无壳弹,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首先是不用G11那么复杂的枪机,弹头加大一点点口径,外弹道性能会好很多。

但是,这里还是要平衡估算一个问题:

无壳弹特殊的发射药,单独包装设计的很多东西,其成本能抵消节约下来的弹壳成本吗?

估计是不能的。那么加上减轻的重量这个收益还值得吗?不知道。

其实就现在单兵武器越来越趋向于低廉成本,战争中单兵武器越来越弱化,其步枪甚至有自卫武器趋势,军队是否还愿意投入成本仅仅减轻一点弹药重量?

好像有点没必要了。

所以,无壳弹的真正壁垒不是技术,而是需求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