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驳斥何祚庥「九院占据乙项任务贡献,编造两年零八个月神话」谎言

2024-07-22军事

@三点水的磊。......当时,由于在1960年中苏友好关系完全中断,因而国家不得不做出重大决策,决定自力更生地独立自主地研发核武器,并将原子弹的研究称为"甲项任务",由九所承担,而"乙项任务"却部署在原子能研究所进行研究。我在1960年年底自杜布纳联合所调回后,就被叫去参加了这次工作会议,并参加了这一"乙项任务"的决定和讨论。只是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后,才将这两项任务合併为一项,统一由九所负责进行研究。而主持这项工作的九院却一直妄图将氢弹的研究和发明据为九院一家研究的成果,编造出什么"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发氢弹爆炸成动的神话!再说得直白一点,这完全是九院的一些人,妄图将原子能研究院在"乙项任务"中的大贡献,完全据为己有!为对这一历史事实负责起见,这里签上名,@何祚庥 。至于那位@三点水的磊先生,却至于不敢公布他的真名实姓,实在不太光明磊落!!

上面这段话是 @何祚庥 在我贴子里的发言,下面具体分析何祚庥自我吹嘘的无耻谎言。

在我的文章和视频里引用1963年原子能所学术老照片从不是为了否定原子能所在氢弹研制里做出的贡献,而仅仅只是说明何祚庥那时不是学术带头人。指出何祚庥不是学术带头人就是否定整个原子能所的贡献,何祚庥混淆是非扣帽子的风格真是「愈老弥坚」啊!这是鲜明的政工、秘书特质。

在此再次提一下事实:同组的黄祖洽和于敏都在列,说明他们俩是同组学术带头人,此其一;其二,何祚庥那时身份是钱三强所长秘书;其三,到1965年初整个组有四十余人,人人都做出了贡献,但贡献一定有区别;其四、何祚庥秘书活跃于轻核理论组和实验组,但期间「两进两出」,更是于1964年10月调出组去河南从事「四清」工作。其五、1965年1月九院从原子能所轻核理论组抽调31人参与氢弹研制,并无何祚庥。

从上列五点来看,倘若何祚庥说自己做出了「主要贡献」,但这五点事实都不能证明他的说法。有人说为啥调来调去的总是何祚庥?因为那时他是秘书,总不能调于敏去河南干四清吧!这也说明何祚庥在组里面的「贡献」甚至不如那调去九院的31人更重要。

何祚庥指责九院「妄图占据乙项任务的大贡献,编造两年零八个月爆炸成功的神话」。

然而这是妄图翻案的最无耻下流的指控,也是要掀翻国家对整个「两弹一星」23人元勋和核工业部71人功勋评价体系。

但仅靠扣帽子、歇斯底里和谎言是不可能撼动国家给予元勋们、功勋们以及所有无数做出贡献人们的高度评价,但足以迷惑后辈年轻人。我们结合当时历史事实揭露何祚庥耍赖式无耻指控的谎言。

第一个事实,1963年九院原子弹原理获得突破后,就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三相氢弹原理研制,至1964年底氢弹研制正式立项,已经明确三相氢弹由钚原子弹引爆。氢弹展开正式研制后,在两年内完成钚提炼生产厂建设是立项时编列的工作计划之一。

第二个事实,1965年1月二机部根据党中央要求决定合并九院和原子能所轻核理论组两股力量共同推进氢弹研制任务,于是轻核理包括黄祖洽、于敏在内的31人调入九院。这个合并正是何祚庥碰瓷氢弹研制的唯一机会,但何秘书也没有进入九院工作。

第三个事实,于敏进入九院任理论部八大主任之一,协力推进九院三相氢弹的研制。1965年9月于敏带领50多人赴华东计算机所出差,在计算三相氢弹模型后认为再添加一些贵重的好材料就能实现研制目标。1966年8月19日和9月8日九院先后进行两次1:1的局部爆轰实验。三相氢弹导弹头「扳机」试验方案最后被肯定。1966年11月24日三相氢弹658也取得了很好的突破。至此,九院推进的三相氢弹研制完成。

以美国、苏联的惯例,扳机试验获得成功就意味着氢弹研制成功,并不一定要氢弹正式爆炸。九院研制三相氢弹就算从1963年算起,到1966年11月24日成功,那也是两年多。1967年10月是我国氢弹武器正式爆炸,我国标准是按武器爆炸计算,美苏标准是按试验装置成功计算。

就是论事,无论按哪个标准算九院「两年零八个月」都没有吹牛。但何祚庥偏执的认为氢弹研制要从1960年乙项任务开始时算,这充分说明了何祚庥偏执、无知,是氢弹研制局外人。

而何祚庥指控「九院妄图占据乙项任务的贡献」,进一步体现了何祚庥的无知、无耻、下流和局外人。

那么乙项任务有没有贡献?究竟做了多大贡献?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乙项任务的代表是于敏。乙项任务时,黄祖洽任组长,于敏任副组长,何祚庥任钱三强秘书。主要工作是探索轻核反应原理等理论研究。因为黄祖洽当时还要去九院研制原子弹,于是由于敏负责每两至三周向钱三强汇报工作,汇报工作时何秘书在座。

上面说过,到1965年1月九院已经确定好三相氢弹研究方向,以钚原子弹引爆三相氢弹,并编列两年内完成钚生产厂等等任务。

于敏的巨大贡献并不是体现在三相氢弹研制上,当然于敏早就通过模型计算确认三相氢弹构型路线正确,也是有功劳的,但这个任务换一个人来做也会得出这个结果。换句话说,九院没有于敏也会在1966年11月完成氢弹研制。

于敏的巨大贡献是在完成三相氢弹模型计算后,于敏认为这个模型氢弹消耗了太多贵重材料,爆炸后的质变比却很低,当量小。于是继续深入研究,在其他主任的帮助下重新设计了三个模型,计算后都取得了很理想的结果。这三个模型均使用很少的贵重材料且得到了极高质变比,这就是邓-于两相氢弹构型的由来,低成本、高当量是其特点。

1965年底,于敏的新原理构型氢弹在经过二机部组织的各方面专家,包括彭王朱陈龙等科学家讨论后,一致决定九院同时推进两种氢弹构型研制。

1966年11月24日,三相氢弹658取得了成功,因为两相氢弹629也进展迅速,未试爆。

1966年12月28日12时,两相氢弹629扳机塔爆核试验按时起爆,威力12.2万吨TNT当量,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新原理氢弹试验,由于有意识的限制它的爆炸威力,所以也可以称作减当量的氢弹试验。

也就是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九院组织下完成了两种原理氢弹研制。这两种原理氢弹研制成功一起构成了我国的氢弹研制任务。于敏在新原理氢弹理论突破中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何祚庥认为于敏来自于乙项任务,那么于敏的贡献就一定是乙项任务的成果。这就是何祚庥的逻辑。 但何祚庥不知道的是,九院的氢弹研制任务是完成了两种构型氢弹,就算于敏的贡献全归于乙项任务,那么乙项任务在整个氢弹研制任务里也只占了50%的贡献啊! 更何况氢弹研制是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并重的一个大工程,需要无数的科学原理突破和科学技术实现,比如单单一个钚生产工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技术就多如牛毛,难道解决钚提纯的科学家、工程师、工人们就没有贡献吗?比如王承书。把其他人的贡献算进来,乙项任务的贡献就远远低于50%,哪里有什么「九院占据了乙项任务的大贡献」!

这不过是何祚庥秘书偏执、虚妄、贪欲、无耻下流的共同发作。

何祚庥秘书的这些无妄扯淡指控只能一再证明他其实才是氢弹研制的局外人,他完全不了解氢弹研制里发生的事实,仅凭当时在乙项任务时担任秘书的经历碰瓷氢弹研制。

在有人一再撕掉其碰瓷氢弹研制遮羞布后,它就搬出乙项任务为自己遮羞,当乙项任务也遮不住时,它就一定会搬出整个原子能所为自己遮羞要为原子能所「鸣不平」,实质不过是满足自己那肮脏的贪欲。

这是何祚庥回复,以此证明自己是「氢弹研发」助攻临门一脚的人。

少拿些专业名词唬弄后辈年轻人,这样很下作。当时于敏向钱三强汇报工作的时候,何秘书做为物理专业毕业生,记录工作谈话内容是其基本工作。多年以后把谈话记录当做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正当事人已经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