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抗战时国民党军队有政委么?

2024-01-24军事

国军建立的时候,国民党还是一个朝气蓬勃,以现代化政党要求自己的进步团体,对于政治工作,也没放松。

民国13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时,按照苏联红军的配制,任命廖仲恺为党代表;戴传贤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组织、宣传、事务三科;另设政治教官3人,分别为汪精卫、胡汉民和邵元冲。等到秋天成立国民革命军教导团的时候,团、营、连级均设立党代表一职。民国14年6月,黄埔军校开办政治训练班,7月成立军事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并且颁布了相关条例。

但自从民国15年,蒋介石获取了国军最高指挥权开始,他就觉得军队内充满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翼势力,无法满足他个人的野心。

因此,他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步改组政治部。民国16年,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增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下设党务、宣传、总务三科,其后陆续增设秘书处、国际宣传处、战地政务委员会等等。通过增设机构,蒋介石开始把自己口袋里的徒子徒孙们塞进国军,而国军也迅速从一支进步的现代军队,往中世纪私军的方向堕落。

民国16年清党,党内和军内的进步左翼势力及共产党人几乎被屠杀一空。这个是老生常谈了,我想这里没有必要多说。之前蒋介石安插的人员,开始迅速填满因为屠杀而空缺出来的国军政工职位。

由于他们的反动本质,导致国军的政治工作一落千丈,基本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差不多同时期,国军内的各级党代表被改编为「政工指导员」,实际上已经停止进行党务工作。

民国17年2月,随着清党运动的结束,蒋介石顺势将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大本营第六部及训练总监部国民军训处三机构并编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由陈诚出任部长;同年4月,蒋介石废除了党代表制,军内各级党代表一律取消。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国军就变成了「蒋军」,国民革命军再也不是一支革命的军队了。

但是这毕竟是20世纪了,军队的政治工作还是要做的,尤其是接踵而至的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更是让蒋军面临着政治工作的客观需求。所以虽然政治工作名存实亡,在蒋军内部还是存在着各级「政工人员」。可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上的反动和落后,这些政工人员根本不可能展开有效的政治工作。而且在新的军队体系下,各层政工人员不但和部队主官的地位相差甚远,本身的政治素质也很堪忧。

很快,国军里的政工人员就沦为了反动军队里压榨和欺辱民众的一员,甚至充当监视军队主官的特务,并且时常发生敲诈勒索军官和士兵的事件。因此军队和政工人员的关系往往不是狼狈为奸,就是势同水火。而且基于国军的反动本质,在军队内甚至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政治工作。陈公博在【苦笑录】中曾经记载到,白崇禧曾经向他发表过对政治工作的看法,大意是军队不需要搞政治工作,如果地方上的百姓和军队发生冲突,派一堆机关枪去教他们做人就行了。至此,蒋军内部的政治工作名存实亡,而各级政工人员自然也是形同虚设了。

你以为这就是蒋介石的底线了吗?那你就太小看他了。民国34年,随着内战的爆发,也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内部各派系的斗争愈发尖锐,蒋介石再次对军队的政工体系做出了删改。民国35年6月,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原来委员会下辖的政治部干脆就取消了,部长陈诚调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那么政治工作怎么办呢?蒋介石模仿美军的体系,在军内改设了一个「新闻局」,由自己手下的老牌特务,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的邓文仪出任局长。但这个新设的「新闻局」和原来的政治部相比,权力小得可怜。国防部新闻局下辖五个处,从一处至五处主管的内容分别为:各级军事机关部队的新闻组织及教育、新闻报道、与一般行政方面的协调联系、宣传服务及人民服务队、军队法制和相关法规事项。相比之下,原先的政治部第一厅所负责的军队政训工作,等于完全取消了。

也就是说,从民国35年开始,蒋军居然全面放弃了对内的政治工作,仅做些对外宣传的表面功夫。从这个角度来说,「蒋军」又进一步地堕落退化,乃至于变成了「蒋匪军」。

民国37年,有鉴于国军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严重失败,蒋介石做了一些小规模的努力,试图扭转败局。因此,原本被拆成三份的政治部又重新整合,改制为「国防部政工局」,不过,这种浅尝辄止的功夫,在势如破竹的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全面攻势面前,已经于事无补了。

无论是陈诚还是蒋介石本人,对于国军在政工方面的彻底失败,以及政治工作在现代军队中的重要性,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立场,导致在败退至台湾之前,蒋介石始终无法重整政治工作。不过,随着蒋介石政府逃跑至台湾,党内军内许多反对他的势力失去了原本的力量,其受到的政治压力反而减轻了不少,可以对军队和政府进行小规模的整改了。

民国39年,蒋介石把国防部政工局扩编为「国防部政治部」,由大公子蒋经国担任主任;民国40年,政治部改为「国防部总政治部」,并成立「政工干部学校」(就是现在台湾的「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民国52年8月,总政治部更名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平行于各军事系统;民国90年1月29日,总政治作战部改组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局」,仍为国防部所属一级机关。民国101年12月12日,制定【国防部政治作战局组织法】。民国102年1月1日【国防部政治作战局组织法】施行,总政治作战局组织调整并更名为「国防部政治作战局」。目前,「国防部政治作战局」专责于台军文宣、服务、心理辅导、申诉、监察及保防方面的工作,已经不再具有党派色彩了。

国民党军没有政委。至于题主提到的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部,中央军都不是,是晋绥军,更不可能有政委。

早期,也就是孙中山在广东建军的时候,国民党军仿照苏联红军而建军,也非常重视政治工作,虽然没有政委,但是军队中有党代表,其任务和权力虽然与后来的政委不同但类似。

蒋介石叛变后,最具活力和理想的国民党左派员被屠杀殆尽,高层左派如宋庆龄、何香凝等脱离国民党,大部分国民党基层党部就此崩溃消失,直至国军败退大陆时也没有恢复。政变后上台的右派把党当做争权夺利的工具,根本没有兴趣去做政治工作。国民党的宣传、基层、军队、农民、城市、青年、妇女工作在右派上台后就是一地鸡毛。

中后期国民党不仅不重视发展有志青年,反而把入党当做封官许愿的工具,把各种地方实力派、土豪劣绅地主、官僚资本家拉入党内,致使国民党内鱼龙混杂、乌烟瘴气。在这种氛围下,国民党军队中有党员却没有组织,更没有党内活动,更别提党的建设,自然也不会有政委。

至于题主提到的【亮剑】中楚云飞,他的军队是晋绥军,不是中央军。晋绥军的主子阎锡山虽然是老同盟会会员,也是国民党员,但他把晋绥军当做自己的「私家军」、「自留地」,绝不可能同意国民党在他的军队中有组织和领导,所以楚云飞的军队绝不可能有政委。

中央军好歹还有一点政工的影子,地方军阀纯粹就是封建军阀做法。有依赖师生关系的、有依赖金钱关系的、有依赖宗教关系的、有依赖血缘关系的,晋绥军就主要依赖地域、也就是老乡关系,晋绥军中「会说山西话,才把洋刀挂」,只有依赖山西老乡关系、最好是山西五台老乡关系才能获得提拔成为军官,还喜欢玩歃血为盟那一套,这样的军队还处于半封建军阀时代,怎么可能会有政治工作,怎么可能会有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