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兰州的解放正值盛夏,为何我军攻占黄河铁桥的照片官兵却身穿棉衣

2024-01-18军事

兰州「八二六」解放历史照片考

作者:李敏杰

我军攻占黄河铁桥

随着【兰州解放50年】大型画册出版,【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连续登载了解放兰州的历史照片,以唤起人们抚今思昔、开拓未来。回眸历史,这些照片振奋人心、激励斗志,好得很。但是,看了「我军攻占黄河铁桥」、「彭德怀司令员深入前线和战士在一起」等幅照片后,禁不住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兰州的解放正值1949年盛夏8月26日,如「彭德怀司令员深入前线和战士在一起」等照片战士们穿着单军装或光着膀子,但我军攻占黄河铁桥这幅,战士们穿着棉衣、戴着棉军帽,显而易见是冬天的季节拍摄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彭德怀司令员(右1)深入前线和战士们在一起

怀着要弄清历史事实真相的心情,笔者拨通了甘肃省机械总公司编志办原主任安文迟的电话。他是我在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当编辑时的老朋友。听到我的提问,他当即回答说:「我敢担保,攻占黄河铁桥这幅照片是1950年12月,第2兵团政治部组织4军指战员拍摄【红旗漫卷西风】新闻纪录片时拍摄的。」

安文迟出生在陕西省郃阳县的一个耕读世家,1949年7月参军,由西北军大毕业后再第3兵团文工团工作。他记得很清楚,1950年12月拍摄电影和照片是由4军【战斗生活报】社社长周英民具体组织的,安文迟恰巧临时在兵团政治部工作,也参加了这次拍摄活动,第4军11师的摄影干事罗克斌等参加了采访。安文迟还说:「他看到的【11师战史】收录的照片都是‘8·26’前后拍摄的现场活动,没有收录补拍的镜头,这样更令人信服和有说服力。去年2月前后,我在【兰州晚报】上看到过兰州照像馆摄影师廖志恒提供的10多幅‘8·26’解放兰州时的照片,给人们的印象比较真实可靠,教育效果更好。」

笔者曾经从事过20年新华社军事记者和10多年党史军史的编研生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多次采访和报道过全国战斗英雄马宜生的事迹,对于他的英雄业绩和优秀品德非常敬重。马宜生现在年已8旬,他从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的领导岗位上离休后,仍然离而不休,平日不是撰写革命回忆录,就是到附近学校和部队讲传统,教育后一代,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近日他回忆说:兰州战役的许多战斗都是在晚上或阴雨天进行的,随军记者不可能都拍下照片。比如,第3军攻占黄河铁桥的镜头,我曾看过1983年7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兰州战役】一书,书中收录的一张「我军击中的黄河铁桥敌弹药车正在桥上起火」的照片比较真实,我判断那是战斗刚结束拍摄的。1950年12月前后,我在11师工作期间,曾带领部队到沈家岭补拍过新闻纪录片和照片,现在反映兰州战役的照片中有一些部队着棉军装的镜头,也许都是那年冬天补拍的。

为证实老前辈们的回忆,笔者查阅了许多史料,证明马宜生、安文迟的回顾是准确的、可靠的。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经过7昼夜的浴血攻坚和激烈巷战,歼灭了马步芳主力2. 7万人,第一野战军各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也伤亡8700多名指战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彭德怀在打完兰州战役后沉痛地说:打兰州,有的团1500多人,战斗结束时只幸存几百人了。他们的拼搏精神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据史料记载:1949年8月25日,一野各部队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到中午时分马步芳部队的主要阵地已经失守。19时后,他们趁黄昏夜幕来临全线秘密撤退。此时,迂回到兰州西关附近的第3军7师从一俘虏口中得知敌要逃跑时,一面报告上级,一面发起追击。此时的黄河铁桥的敌人车马拥挤,夺路争相出逃,第7师19团8连立即向黄河铁桥发起了进攻,至26日2时,第3军完全攻占了西关,火力控制了黄河铁桥,有2000多敌军落水或泅渡淹死。7时,一野各部队占领了城里主要据点,11时攻占黄河以北白塔山,兰州获得新生。

历史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一面镜子。她是一位公正的老师,革命的后来人是很容易从她的身上受到启迪和教益的。为了解除后人关于「8·26」前后解放军指战员为啥还穿着棉袄的疑点,特写此文说明,以供朋友们瞻阅照片时鉴别比较。虽然「穿棉袄」的照片不够真实,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仍然值得珍惜。(作于2000年8月)

1977年8月,作者(中)与新华社军事记者李秀清(左)、王志耘(右)在黄河铁桥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