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他17岁受国恩,为报恩32年坚守荒漠,死前9小时的举动感动全中国

2024-03-07军事

文丨智史通鉴

编辑丨智史通鉴

«——【·前言·】——»

人们都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苏武在寸草不生的茫茫大漠独自生活了十几年。

但在现代就有一位比苏武还要传奇的人物, 他在17岁时因受到国家的恩情,所以立志要用一生来报效祖国。

为了这个诺言,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祖国,他在茫茫大漠中一待就是32年!

在这32年的时间里, 他忍受着孤独和艰苦的条件,为祖国的核武器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这位了不起的英雄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光明网【11年过去了,再看依然泪目......】2023年5月31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深受国恩

这位英雄就是林俊德院士,很多人都听说过林院士的赫赫威名。

1938年,林俊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个小村子,他的家里非常贫困。

因为农活繁重,加上支付不起学费,所以林俊德在上完小学之后就被迫辍学帮家里干农活。

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看着这样一个好苗子就此辍学,老师们都非常的遗憾。

林俊德也心有不甘,他想要继续上学,家人知道林俊德的心思,可实在是无能为力。

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着实不容乐观,已经供不起学生了。就在林俊德失落的以为自己一辈子也没有上学的机会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了过来。

村里学校的老师兴冲冲的跑到林俊德家里,告诉他可以在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下继续上学。

这是政府给林俊德的学习机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林俊德很是激动,他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够重回课堂。

他的家人也都很高兴,林俊德的父母知道儿子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看到有国家的帮助,父母决定无论家里再难也要供林俊德上学。

但林俊德激动之后又有些犹豫,因为父亲身患重病,常年在床上休养。

自从辍学后,林俊德一直照顾着父亲,虽然自己上学后有母亲的照顾,可林俊德担心母亲一边要照顾父亲一边要干家里的农活忙不过来。

父母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们鼓励林俊德说,现在有了国家的帮助,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还上国家的这份恩情!

听了父母的话,林俊德的心里充满了学习的劲头,他从这时起已经悄悄的在心里许下了报国大志。

重回课堂后,林俊德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有些功课已经落下了,所以林俊德努力的往前赶。

遇到不会的题,林俊德总是第一时间向老师请教,由于他非常的努力,所以仅用了几天时间就补上了落下的全部课程。

在学校里,林俊德的学习速度非常的高效,他经常能在一上午把全天的任务都完成。

林俊德从来不浪费一丝时间,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到外面去玩,但林俊德却依然思考着一道道的难题。

他只用了半学期就学完了一学期要学的所有知识,老师们都非常的惊讶,从此更加的欣赏林俊德了。

每天放学后,林俊德总是早早的回家,因为他知道家里的活很多,他想在白天帮家里干一些活。

繁重的学习生活和劳累的体力工作让林俊德从小就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性格,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在同学们的眼中,林俊德是大家都要学习的模范。

在老师的眼中,林俊德是一个万里挑一的好苗子。老师和同学们的夸赞并没有让林俊德骄傲,他深知骄傲使落后,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有了了不得的觉悟。

不仅在家里干活,林俊德在学校还是一把劳动好手,他在学习之余会把教室里打扫的一尘不染。

很多同学受到林俊德的熏陶都养成了优秀的品质,上高中时,林俊德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他依旧秉承着自己的做人和学习标准。

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林俊德奋发图强,他在1955年一举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

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不仅林俊德高兴,他所在的整个村子也都沸腾了起来。因为村子里从来没有学生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林俊德是第一个。

但大学的学费又成了一个难题,幸好国家又向林俊德伸出了援手。

在大学里,林俊德靠着助学金交上了学费,他的学习成绩依旧是名列前茅。

每当有同学请教他学习秘诀时,林俊德总是毫不吝啬的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教给同学们。

其实在林俊德的眼里,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秘诀,大部分靠的还是努力。林俊德努力的钻研着所学专业,他心中报效国家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林俊德认为,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忙,他连中学都上不了,自己有现在的成就全靠国家的帮助。

大漠几十年

大学毕业后的林俊德一腔热血,他毅然参军入伍。由于是高学历人才,所以林俊德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下属研究所。

在这里,林俊德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科研经验,虽然年纪轻轻,可是面对难题毫不退缩,他研发出了好几项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科技装备。

1961年,上级决定让林俊德前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行更高层次学习。

国家派林俊德去学习的是核科技,林俊德明白,西方等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拿核弹来威胁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国家急需核弹来捍卫祖国的主权。

林俊德决心一定要把压在新中国头上的核弹阴霾彻底去除,他在进修学习时几乎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林俊德不停的翻看着国外有关核技术的各项数据,虽然很是有限,但林俊德从其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学习到的地方。

同时,林俊德也发现了外国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他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技术。

1963年,林俊德带领着研究小组开始研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仪,这项任务非常的艰难,但林俊德还是没有任何的退缩。

林俊德与妻子

他带领着科研人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可以测量核爆冲击波的压力仪。

1964年10月16日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茫茫大漠上进行了核爆实验。

每个人都非常激动,盼望着核爆实验能一次成功。

林俊德和小组成员携带着仪器在现场紧张等待着核弹爆炸,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都在期待着核爆后的结果。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中的关键数据都是林俊德小组准确测量出来的。

实验成功后,林俊德和其小组被授予二等功,有人把主要功劳归功于林俊德时,他却非常的谦虚。

他认为自己只是给国家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而已,真正应该获得表彰的是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人和战士们。

当时我国的条件一穷二白,也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

研究核武器和氢弹花费都是非常大的,没有实验经费时,科研人员只能在简陋的环境下进行一项又一项的实验。

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向后退缩,由于从事的是机密任务,所以林俊德并没有把自己去了哪里,去执行什么任务告诉家人。

他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在茫茫的沙漠里,林俊德在帐篷篷中和一组成员研发出了一项又一项中国没有的技术。

其实,林俊德在当初前往罗布泊基地的路上就大概猜出这是干什么了。

看着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科学家,林俊德的心里非常的兴奋,他决心一定要为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做出些什么。

当时不仅是条件困难,就连研究资料也很是匮乏,甚至有很多的核弹专业名词听都没听说过。

林俊德认为第一步难关就是理论知识关,他找来了很多仪器进行实验,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很多看似深不可测的专业名词都被林俊德给弄懂了。

我国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爆炸后,科学家们都迫切的想拿出专业的数据来证明此次惊天动地的爆炸是不是核爆炸,但现场的众多仪器只有林俊德研发出的仪器测量出了准确的数字。

事实证明,我国的核爆炸不仅是真正的核爆炸,其爆炸当量还超过了一些比我国先研发出核弹的国家,这样的成就是振奋人心的。

无数科研人员及基层人员在茫茫大漠里十几年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驱散了帝国主义压在我们头上的那层核弹阴霾,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正挺起了屹立于世界的民族脊梁!

最后的抉择

核弹爆炸成功后,林俊德又开始进行氢弹的研究任务。

氢弹之后,林俊德又在大漠中进行着一项项的高精尖武器研发工作,几十年来,林俊德始终如一日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虽然已经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但他的生活仍然非常的简朴,一个破旧的公文包里面装着他费尽心血的研究资料。

看到身边的战友有什么困难时,林俊德总会慷慨解囊,他每年都会向贫困地区捐款。

林俊德想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来报效国家,来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得起学。

1993年,林俊德被授予少将一职,他对我国核事业贡献的所有的事迹终于能被公之于众了。

连家人都没想到林俊德做的竟然是这么伟大而光荣的事业,2001年,林俊德被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此时,他由于常年的劳累已经患上了疾病,可仍然奋斗在一线工作岗位上。

2012年,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他在病房里仍然夜以继日的工作。

林俊德想把最后的时间都奉献给国家,家人和战友都劝他休息,可林俊德依然不肯。

在临终前的九个小时,林俊德已经进入了生命垂危的状态.他躺在床上戴着面罩,由于病情加重,林俊德说话已经有些含糊不清了。

可他仍然坚持把所有的资料都做好,然后将这些资料的用途告诉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预感到自己将离去时,这位将生命奉献给国家的院士说出了他最终的遗言。

在他的遗言里没有提及家人,也没有提及个人利益。

林俊德院士说:死后把我埋在马兰。马兰是我国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这是林俊德奋斗了一生的核实验基地。

在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依然想着国家,这样的精神无与伦比,语言无法来形容这种精神的高尚。

林俊德院士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的精神永远被人民所铭记着,他的形象在人民心里是一座巍峨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