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苏-57停产遭遇困境,零部件短缺成难题,中国歼-35能否成俄空军新希望?

2024-10-26军事

近年来,俄罗斯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苏-57的命运成了全球关注的话题。原本寄予厚望的这款战斗机,如今却因种种原因陷入了尴尬境地。谁能想到,这架本应在天空中自由驰骋的战机,却因为零部件问题而在地面上坐了冷板凳?

众所周知,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供应和装配。遗憾的是,苏-57在这方面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根据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苏-57战斗机大量依赖于西方生产的零部件。随着近年来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力度的加大,这些至关重要的零部件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

尤其是苏-57搭载的N036「松鼠」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关键的TR组件来自他国制造。一旦这些组件无法顺利供应,苏-57就不得不放弃设计性能,被迫改用落后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这将极大地打击其隐身能力和战斗效率。

从外观上的流线造型到内在的科技水平,苏-57都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低于其他国家的隐身战斗机。尽管它早在2010年就实现首飞,领先于中国的歼-20一年,但量产速度却远远落后。至今为止,只交付了约20架,而歼-20已列装数百架之多。

这里不得不提到苏-57的气动设计:它被不少专家诟病更像是一款升级版的三代机,而非真正的先进隐身战斗机。相比之下,美国的F-22与F-35,中国的歼-20都展现出卓越的隐身性能。当代空战需要的不仅仅是速度与火力,更需要在雷达屏幕上「消失」的能力,苏-57在这一点上显然差强人意。

俄罗斯在苏-57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急于开发S-70「猎人」隐身无人机。这背后透露出一种焦虑:或许正是由于苏-57的隐身性能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俄罗斯才试图通过无人机来弥补在隐身作战方面的短板。

这种把无人机部署于高风险任务中的战略,确实反映出现代战斗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即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这也侧面反映出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技术上的短板,究竟能否靠几架无人机来补足,恐怕仍需时间观察。

当前,俄罗斯面临着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地缘政治挑战。在这样紧要的关头,空军的实力提升势在必行。但简单依靠继续生产苏-35等非隐身机型显然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引进先进隐身战斗机成了俄罗斯空军自我更新的唯一出路。

在哪里才能找到合适的机型呢?美国的F-22和F-35自然不可能出售给俄罗斯,土耳其和韩国的隐身机也不成熟且不会轻易出手。于是,不少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歼-35。

中国的歼-35自设计起便考虑到了出口的需求,近期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均表现出浓厚兴趣。表面看,俄罗斯引进歼-35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问题在于,俄罗斯能否放下昔日的傲慢,承认在战机技术上对中国的需求?

此时,不禁让人回忆起2015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24架苏-35战斗机的情景。短短不到十年间,中国迅速在战斗机研发领域实现了超越,这对俄罗斯而言,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心理冲击。

如果俄罗斯空军真的决定「引进」歼-35,这不仅是装备更新的选择,也是对过往军事科技荣耀的一种历史性回顾与修订。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样的转变绝非易事。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俄乌冲突尚未平息的背景下,是否愿意将歼-35卖给俄罗斯也是一个重大考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任何可能加剧冲突的武器输出都会被慎重对待。

尽管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中国战斗机进入俄罗斯市场具备一定条件,但在更多层面上,这一过程仍需经过严谨的战略考量。而中国向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和平缔造者的角色,这一角色也注定了在武器出口问题上,中国会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