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火力控制力:重型战列舰火力的关键

2024-01-26军事

火力控制,这神秘而又决定性的力量,是重型战列舰战斗力的关键。在和平的美国海军中,有这么一个假设:只要装备了陀螺稳定系统,他们的舰炮在极限射距上的首组齐射就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舰炮的极限射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4000码。在E.M.艾勒海军少校(后晋升为海军少将)这位曾在1940-1941年在皇家海军「胡德(Hood)」号战列巡洋舰上服役的美国海军舰上枪炮长的心中,他深深理解美、英两国海军火控系统的根本差异。

两国都采用「阶梯射击」的方式校射,即先打出近弹,然后逐步增加射程,直至可能命中。但是,美军军官对此的看法是,他们有能力精确地调整和修正弹道,甚至能够首组齐射就命中目标。而以「胡德」号枪炮长为代表的英军军官则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追求首组齐射的命中精度是毫无意义的。在他们看来,在第三、第四或第五组齐射时击中目标才是现实的计划,随后再保持齐射,尽量杀伤目标以保存自身。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这种看法源自日德兰海战后的经验总结,在那场战役中,前几轮齐射很难对敌舰造成毁灭性的损伤。在「胡德」号的战例中,该舰在第四到第六组齐射后找准了射程,却并没能坚持到让目标舰丧失战斗力。更令人震惊的是,该舰在战前在后锅炉舱内加装了危险的4英寸口径高炮弹舱。这一决策可能是导致其战舰沉没的重要原因,但当时的人们普遍忽视了这种战损的可能性。有趣的是,这些战舰在用「无烟」火药发射弹丸时产生了大量黑烟。这不仅给敌人提供了明显的瞄准线索,也可能对自身的视线产生干扰。对于这种火药燃烧后的黑烟,我们无法忽视它对战局的影响。

因此,在火力控制方面,重型战列舰的射击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火炮的威力,还与射击的精度、弹道的调整和修正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在火控系统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旨在提高舰炮的射击精度和火力控制能力。

在当时的美国海军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即只要采用了陀螺稳定系统,舰炮的首组齐射就能够准确地命中目标。这种观点在和平时期的确是成立的,因为当时舰炮的极限射距已经达到了34000码。然而,在实际的战争环境中,面对快速移动的目标和恶劣的海况,舰炮的命中率是否能够保持如此高的水平,这仍然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问题。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火控系统方面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差异。英国海军采用的「阶梯射击」方式校射,即先打出近弹,然后逐步增加射程,直至可能命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合在战斗中快速调整射击参数。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弹药来进行校射,而且命中率也不一定能够保证。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则更加注重火控系统的精确性和火力控制能力。美国海军认为,他们有能力精确地调整和修正弹道,甚至能够首组齐射就命中目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命中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敌舰造成严重的损伤。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水平才能够实现,而且容易被敌方的干扰和反制措施所影响。

在日德兰海战之后,英国海军开始认识到火力控制的重要性,开始注重提高射击精度和火力控制能力。而在美国海军中,这种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开始大力发展火控系统和雷达技术,以提高舰炮的射击精度和火力控制能力。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重型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火控系统之外,重型战列舰的防御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开始采用新型的防空武器和雷达技术来提高战列舰的防御能力。这些武器和技术包括高射炮、机枪、防空导弹、雷达等。这些防御武器的应用,使得重型战列舰能够在敌方的空袭中保持一定的防御能力,减少被击中的概率。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还注重加强战列舰的生存能力。例如,加强船体结构、增加装甲厚度、采用新型的隔舱结构等。这些措施的应用,使得重型战列舰能够在战斗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被击沉的风险。

总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通过大力发展火控系统和防御武器技术,提高了重型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对当时的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海军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