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中国打航母世界第一,但打核潜艇还不太行,这一弱点被美军盯上了

2024-03-22军事

自二战结束以来,航空母舰就一直是美国军事实力的象征,奠定了其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从冷战到现在,美国的航空母舰在战场上可谓无往不利,只在越南战争期间曾遭到蛙人的攻击,其余时间都是单方面对敌人进行输出。

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提高,美国航母舰队单方面吊打对手的时代即将过去了。3月14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就发表了题为【美国航空母舰在对华战争中毫无用处】的文章。作者认为随着中国建立起了完善的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让美国海军面临着重大战略挑战,美国的航母舰队一旦靠近中国领土,很可能以灾难而告终。

航空母舰之所以强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使用航空母舰的美国非常强大,这才营造出了航空母舰在海上无敌的形象。事实上回顾二战历史,就会发现航空母舰其实是一件非常脆弱的武器,潜艇、舰炮、飞机都有过击沉航空母舰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的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空军的战机也曾多次突破英军航母舰队的防御网,要不是阿根廷空军的「飞鱼」导弹数量有限,英军航母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而大力发展航空母舰的美国,由于自身科技实力一直领跑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航空母舰的价值,并且美国使用航空母舰打击的对手,基本都是一些没啥反抗能力的国家,属于王者打青铜,航空母舰压根就没遭遇过真正的挑战。

而一件武器必然存在弱点,航空母舰同样不能例外。航空母舰说白了就是一个海上移动的小型机场,舰载机是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苏联那种给航母安装大量远程导弹属于非主流的做法。航空母舰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舰载机的性能,虽然美国航母舰队在二战后的战争中表现亮眼,但那是因为对手的科技与美国存在代差,对手空军的战斗机无法匹敌美国的航母舰载机。

然而在科技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必然是空军的战斗机强于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这是因为舰载机在研发过程中需要额外考虑防盐防腐蚀、加固起落架、增加机翼折叠机构、安装着舰钩,这导致舰载机会付出额外的重量代价。以苏联的苏-27以及苏-33为例,空军使用的苏-27空重为16.8吨,苏-33的重量却达到19吨。美国用于出口的陆基型F/A-18L,则比海军自用的F/A-18A轻了1360千克,F/A-18L的挂点数量比F/A-18A多了2个,并且飞行过载也比F/A-18A高了1.5G,可见在科技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陆基型的战斗机要比舰载机用于更强的飞行性能、节约的重量能够携带更好的电子设备。

此外,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在着舰方面浪费大量的训练时间,而空军飞行员则不需要,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提升空战技巧。

而且舰载机设计的时候,还需要额外优化飞机的最低着舰速度,需要在其他性能方面做出取舍,比如F-14为了兼顾最低着舰速度以及高速飞行的要求,采取了复杂的可变掠翼设计。F/A-18虽然放弃了可变掠翼,但是为了提升低速性能而采用了后掠角较低的大展弦比机翼,导致F/A-18的超音速性能非常拉胯。

这最终导致如果是两个军事水平差不多的国家交战,舰载机在空中遭遇敌方战斗机的时候,往往是舰载机吃亏。并且航空母舰的空间有限,一艘排水量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能够携带的舰载战斗机数量也只有40多架,远不如一座大型机场的容量。

而航空母舰的优势是高机动性,相当于可以将一座移动机场部署到希望的海上位置,在灵活性上远远优于陆地机场。

如果是两国科技水平差不多的国家交战,航母舰载机面对敌国战斗机的损失率恐怕会更高,如果一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打光了,那么也就没什么战斗力可言了。试想一下,假如是印度的航母舰队去袭击巴基斯坦本土,指望那几十架米格-29K舰载机跟巴基斯坦空军的F-16、歼-10抗衡,那结果自然是印度航母舰队吃瘪了。

所以说,是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掩盖了航空母舰的许多劣势,让世人感觉航空母舰在海上无敌。在中国已经装备了大量现代化战斗机的情况下,指望美国海军的F-35C和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去对抗歼-20、歼-16,那美国海军就要做好损失大量精锐飞行员的准备了。

当然,航空母舰最大的意义是在大洋上掌控制空权,在脱离岸基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一支舰队想要获得空中掩护,就只能依赖航空母舰了。一艘航空母舰能够为舰队提供空中预警、反潜、侦察、防空等支援,可以说是舰队的力量倍增器。因此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在远洋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舰队。

如果说舰载机的性能缺陷,只是让航空母舰在面对水平差不多对手的时候容易吃瘪,那么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逐渐完善,则让美国航母舰队在第一岛链内开始面临着生存危机了。

冷战结束后,美国航母舰队实际上开始了退化,A-12隐身攻击机的研发被取消,A-6攻击机、F-14重型舰载机、S-3反潜机相继退役。1996年的时候,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的平均作战航程是800海里,到了2006年退化为不足500海里,虽然后来服役的超级大黄蜂以及F-35C舰载机又提升了航母舰载机联队的平均航程,但依然没有恢复冷战时期的作战水平。而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其打击距离早已超过1000海里,这意味着美国的航母舰队想要攻击中国,自己首先要进入「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打击范围之内。

更糟糕的是,美国航母舰队的防御网,从冷战时期就是针对潜艇、巡航式反舰导弹而设计的。在拦截速度较低的巡航式反舰导弹的时候,美国航母舰队的防御网看似无懈可击,从里到外分别有舰载机、舰载中程防空导弹、舰载近程防空导弹、「密集阵」近防炮组成的拦截网,理论上数量低于100枚的巡航式反舰导弹,很难攻击到美军航母。

然而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中包含大量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中国也能够组织起更大规模的饱和式攻击。并且中国还拥有针对航空母舰的王牌武器:反舰弹道导弹,这种从天而降的攻击方式,令美国航母舰队的大部分拦截手段失效,只能依靠标准-3这样的反导武器进行拦截。在需要应对饱和式攻击的情况下,美军航母舰队还能够拦截多少枚反舰弹道导弹,目前还是个未知数,要知道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可不是胡塞武装的那种由近程弹道导弹改装而来的,较快的突防速度带来的强大动能,可能仅需一枚就能瘫痪掉一艘航母,在中国面前,美国的航空母舰简直就是「铁棺材」了。

实际上早在2015年,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亨德里克斯就撰写过一篇论文,敦促美国海军投资「隐身无人机、高超音速导弹以及激光武器」,发展X-47B这类无人机来打破中国在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然而美国海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福特级航空母舰以及F-35C舰载机。虽然福特级航母的性能相较于尼米兹级更先进,但是并未改善面对「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时的弱点,属于无效投资,而F-35C隐身舰载机,也无法保证美军航母能在远离威胁的区域发起攻击。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媒体的建议是美国海军需要停止建造航空母舰,将资金用于建造核潜艇。一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高达130亿美元,而一艘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造价约为40亿美元,建造一艘福特级航母的钱足够美国建造3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剩下的钱还能用于投资无人机以及高超音速导弹等项目。

相较于完全暴露在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面前的航空母舰,核潜艇拥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毕竟中国目前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主要围绕反航母、反轰炸机设计的,对核潜艇的重视较低。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本身又具有极佳的低噪声航行能力,使之能够在接近中国的海域执行力量投射任务。

与航空母舰相比,弗吉尼亚级能够执行更多的近海作战任务,比如布雷、特种部队投送与回收、情报收集与监视、对陆攻击,也能够对各种水面舰艇实施打击。一艘弗吉尼亚级可以携带2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执行攻击任务,2到4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对地打击效果就相当于一艘航母上舰载机的对地攻击能力了。并且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也不需要依赖护航,执行作战任务时的性价比也更高。

核潜艇还有一个隐藏的优点,那就是被摧毁后的负面影响较小,如果是美国的一艘航空母舰被摧毁,那么舰艇被导弹命中时的照片、沉没时的壮观景象很快就会在全球网络上播放,并且一艘航母上拥有几千名军人,被击沉时的伤亡情况也会更大。

而如果是一艘核潜艇被击沉,那么整个过程都是在水下进行的,视觉冲击效果远不如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在政治方面造成的破坏力更低。而且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通常只有1、200人,被摧毁后的人员损失也会更小。

而建造出一艘航空母舰,想让其发挥战斗力还需要配备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各型舰载机,每年光是维护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而建造出一艘核潜艇,仅需为其配备几亿美元的鱼雷以及导弹,就可以令其发挥战斗力了。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其实依然有多艘能够使用的航空母舰,但是却因为舰载机以及飞行员的缺失,让这些航空母舰变成了无用的空壳,反观日军的潜艇直到战争末期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所以对于目前的美军来说,在面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时候,与其让昂贵的航空母舰以身涉险,还不如派出相对廉价的核潜艇。而对于中国来说,将来也要重视对核潜艇的防御,毕竟美国除了拥有强大的航母舰队,他们的核潜艇数量同样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