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辽沈战役时,有件事气的蒋介石骂54军是「臭虫」,当时发生了什么

2024-05-10军事

01

1948年的辽沈战役,真是热闹非凡。东北野战军看着国军从锦西、葫芦岛方向的援军,那心情紧张得很。想想看,只隔了30公里,又是那么开阔的地形,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国军要是集中点精锐部队猛攻一波,锦州那边可就悬了。

为了堵这个窟窿,东北野战军可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部署得那叫一个细致。第4纵队守在塔山一线,当着第一道防线;第11纵队就部署在塔山以西,准备支援;还有两个独立师在边上扰敌,做些小动作。锦州和塔山之间,东北野战军特别安排了第1纵队主力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跳出来应对意外。

再看看傅作义那边,手下好几个军的兵力呢,都挤在冀东这块,离锦州也是近在咫尺。蒋介石开始的时候还想从华北调几个军来解围,结果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从华北调过来的只有5个师,山东也出动了2个师,加上锦西、葫芦岛原有的4个师,勉强凑成了所谓的「东进兵团」。

不过,除了锦西、葫芦岛那4个师,其他师都是海运过来的,所以实际上到了塔山打仗的国军部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庞大。最初两天塔山的作战,还是由当地的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的。

说到国军,那内部派系纷争得很,中央军里头都分成了胡宗南系、陈诚系、汤恩伯系等等。这些派系的龃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战场上的表现和指挥效率,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在战场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02

第54军,这帮老兵在国军里算得上见过世面的硬茬子。抗战时期就开始摸枪,最开始是从18军的第14师分出来的,那时候阙汉骞还是个旅长。后来,这支军队扎根云南,时不时地瞪眼看着越南方向可能蹦跶出来的日本兵。下面的第14师、第50师和198师,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过真要论战斗力,第14师排头,第50师紧随其后,198师因为是从湖南保安团改编的,战斗力就相对弱些。

为了让54军战斗力更均衡点,高层干脆从第14师和第50师里各抽出一个团,跟198师做了个互换,这下198师也有了几个能打的。到了1944年,第14师和第50师被空运去印度,变成了驻印军,而198师和后来调来的第36师就留在国内,保持军的编制。

滇西反攻的时候,54军表现不俗,连带第36师、198师都被授予了飞虎旗。1945年,第8师也加入了54军的行列,整个军队都换上了美械,成了国军那时候的十三个美械军之一。

解放战争打响后,54军改头换面成了整编第54师,在胶东地区继续抗战。虽然吃了不少苦头,损失了一些,但这帮人的韧性不是盖的,没有被完全歼灭过。后来这部主力被调到东北,恢复了54军的番号,下辖第8师、第198师和新编的暂编第57师。这支队伍,真是老当益壮,硬是在东北又站起来了。

03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形势对国军来说是极为严峻的。暂编第62师,在塔山一带进行整补训练,结果被打得不轻,撤退到了锦西、葫芦岛。这个时候,第54军就在当地,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东进兵团救援锦州的主力。

阙汉骞,这位第54军的军长,对东北野战军的实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并不想让自己麾下的核心部队,也就是第198师,在激烈的战斗中受损。因此,他选择了将第8师推上前线。这里面的门道其实很简单,但又很复杂。在国军内部,门户之见是很常见的事,尤其是在不同派系之间。

第8师是个老牌部队,背景来自胡宗南系统,和阙汉骞的「土木系」关系不大。相比之下,第198师就是阙汉骞的亲信部队,里面还包含了他老部队第14师的一个团。而暂编第57师,虽然是杂牌部队出身,但主要的军官都是从198师抽调过来的,正在经历「土木化」的过程。阙汉骞当然更不愿意看到这些部队在战场上损失过重。

在这种背景下,第54军的部署和战斗选择,不仅仅是战术上的考量,更有深层次的政治和人事的权衡。这种门户之见不仅影响了军队的战斗效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部队在战场上的命运。暂编第57师之前已经在前哨战中受到东北野战军的重创,整补自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04

阙汉骞这一招真是精明,把198师留在锦西、葫芦岛防守,表面上看是为了加强防御,实际上却让198师成了后方的看客,而把日子不好过的第8师推到了前线上塔山硬碰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打的什么算盘。解放军主攻锦州,塔山一线根本就是防守状态,哪来的余力绕后攻锦西、葫芦岛呢?这就是让198师看戏,让第8师去扛枪上阵。

阙汉骞还挂着一个理由,说锦州的范汉杰曾是第8师的老长官,出于人情和战略考虑,第8师应该上。这话说得头头是道,结果就是第8师在塔山的阻击战和之前的前哨战中伤亡惨重,损失了3000多人,锦西的战斗又让这个数字增至5000多,几乎元气大伤。

反观198师,这边倒好,除了国军普遍存在的编制缺额外,几乎没什么大损失,实力还算完整。战后有人点评,当时塔山阵地上战力最强的单位有独立95师、第8师和198师,结果198师却安然无恙,没怎么上过阵。这种操作,不仅反映了战场上的兵力部署与实际操作的差异,也映射出高层决策中的人事纠葛和门户之见,影响了战斗的整体效率和兵力的合理利用。阙汉骞这种安排,虽然保全了自己的亲信部队,但对整个兵团的战斗力和士气,却是另一番打击。

05

第198师作为美械师,实力在国军中可谓是数一数二的,还曾荣获飞虎旗,显示了其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然而,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却未真正投入到塔山的激烈战斗中。阙汉骞作为这支部队的高级指挥官,对于自己的基本部队相当保护,一直让它们「防守」既有阵地,避免前线的硬仗。

塔山战役持续多日,但始终难以攻下,最终在锦州被东北野战军攻陷后,东进兵团仍未能实质性推进。这种战况使得蒋介石极为不满。他到达葫芦岛前线,查看了塔山的地图后,大发雷霆。他批评阙汉骞,塔山离前线如此之近,阙军长应早发现解放军的工事和障碍物,为何没有采取措施进行阻挠或破坏。蒋介石愤怒至极,甚至当面斥责阙汉骞:「你压根不配是黄埔军校出来的,是蝗虫、是臭虫!」

这场公开的训斥,让阙汉骞颇为尴尬,但他并未多做辩解。在场的罗奇虽然不想得罪背后有土木系撑腰的阙汉骞,遂稍作解围,解释此次作战尽管大家都有出力,但陆海空协同不佳,战车支援未到位,加之部队伤亡惨重。他还补充说,塔山的工事主要是在夜间修筑的,难以轻易发现。

这番话虽然为阙汉骞解了围,但也反映出国军内部在高层指挥与战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战事的进展,更暴露了国军高层在战略部署和人员安排上的问题,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优先保护某些部队而牺牲整体战斗力的矛盾做法。

06

1948年11月,东北的战局已然不利,国军在葫芦岛的十多万大军面临全面围攻的危机。为避免全军覆没,这些部队只能选择从海上撤退。没过多久,南方的淮海战役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歼,黄维兵团也陷入了围困之中,形势紧急。

此时,第54军刚从东北撤下来,立即被卷入了这场紧急的救援行动。他们加入了李延年的第6兵团,试图打破对黄维兵团的围困。第54军与黄维兵团的主力第18军都属于「土木系」,而且第54军被视为该派系的第二主力。其军长阙汉骞作为「土木系」的重要将领,这一次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坐视不管,也不能再让第8师去扛重担。

在这次行动中,第54军终于派出了他们的王牌——第198师。国府高层对第54军的战斗力评价极高,认为他们是援军中的翘楚。历史上这支军队曾多次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所以高层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他们能在这次关键的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第54军可谓是伤痕累累,军心摇摆。他们的主力,198师,已经是伤痕累累,战斗力大不如前。为了给这帮人加个火,还特意派了蒋经国的儿子蒋纬国的坦克部队过来,希望借助这些铁家伙快速打个破口。

但事与愿违,解放军的阻击犹如暴风雨般猛烈,第54军的步兵连站都站不稳,一碰上解放军的火力就开始溃不成军。在这种状况下,原本该提供重火力支援的战车部队,反而陷入了窘境,坐立不安。

蒋纬国看这阵势不对,气得跑到54军军部,把阙汉骞臭骂一顿。为了扳回局面,也为了把那些被毁的战车拉回来,198师和第8师不得不再次发起攻击,这回的代价是惨重的——换来了战车的回收,却损失了一个副团长和600多名官兵。

阙汉骞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最后他只能向上级汇报,说这战区到处是河湖沼泽,根本不适合战车开动,这才算是把这烫手的战车部队给调走了。而这时候,黄维兵团已经抵挡不住解放军的猛攻,大部队几乎被全歼,只有少数人如胡琏等突围成功。第54军这一仗打得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撤离了淮海战场,向南京方向集结。这标志着他们在淮海战役中的悲壮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