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四野四大兵团司令为何仅有他未授衔?为何突然被调离军队?

2024-09-16军事

1949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兵团:

第12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40、第45、第46军;

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

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

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

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这是第四野战军初期的四个兵团编制,与此同时另外四大野战军也开始采用兵团一级的编制,全军共编为19个兵团,能在一开始就担任兵团司令的在后来的大授衔中军衔不会低于上将,个别还被授予大将军衔,然而却有一人例外,他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这就是四野13兵团司令程子华,他在1949年11月不仅被调离了第13兵团,更是从此离开了军队系统。

而反观四野其他三大兵团司令,不仅授衔情况非常耀眼,而且后来在军中发展都很不错,肖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担任海军司令长达几十年,还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出任空军司令长达十多年还兼任过国防部副部长。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直居于指挥核心,后来更是接任了志愿军司令,成为唯一指挥百万大军的上将,回国后也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掌一方兵权。

如果程子华没有被调离军队,以他的战功和资历会被授予什么军衔呢?程子华曾经担任过重要山头-红25军政委,红十五军团政委,军中地位在徐海东之上,而且也不像徐海东半途因病离开前线,他一直活跃在前线并担任要职,而且他也是党政军全面发展型的人才,多次担任党的重要领导,如果不出意外,大将中肯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那么为何从军几十年,一直在军中担任重要职位的程子华却突然被调离了军队系统呢?

这不得不从他担任兵团司令之后的表现说起。

其实在1949年中央军委要求全军采用兵团编制之前,东北野战军就已经成了两个兵团,早在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成立,为了便于指挥麾下几十万大军,同时建立了两个兵团部:

原第1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部,肖劲光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

原第2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野各部还未来得及休整当即就准备挥师入关,参加即将打响的平津战役。

东野命令距离关内最近的原塔山阻击部队,以及第二兵团部、四纵、十一纵组成东野先遣兵团,由程子华任司令员,率军先行入关。

先遣兵团11纵奉命隐蔽入关,途经蓟县、密云前往平西,任务是切断平绥铁路,在配合华北军区部队围歼傅作义的「王牌」第三十五军的同时,切断北平之敌的增援。

切断平绥线,是主席设计的平津战役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在他的设想中,只要抓住了傅作义的主力,傅作义就不会很快作出撤出平津地区的决定,那么等东北野战军主力一到,傅作义就跑不了了,因此主席对于先遣兵团的行动是非常关注。

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先遣兵团入关是隐蔽进行的,因为一旦惊动了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那么势必会影响中央的战略部署。

程子华接到命令后,当即便率领部队开始急行军,准备途经蓟县、密云前往平西,切断平绥铁路。

而密云县城位于先遣兵团西进路上,扼守着平古铁路和潮、白两河渡口,成为西进途中的障碍。

根据最初情报得知,密云城内只有敌保安团和警察大队一两千人,战斗力不强。一看有机可乘,程子华作出了相机攻取密云城的决定。

原以为密云是个软柿子,结果进攻开始之后才从外围战俘虏口中得知,原来的情报有误,密云城内敌军有第13军115师463团、465团、暂63师1团、热河保安团及密云县警察大队等,约近7000人,装备精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攻城难度,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结果先遣兵团为攻打密云付出了1000多人伤亡的代价,虽然全歼了敌军但是动静却闹得太大,差点搅乱了平津战役的大局,这使得主席大为恼火,他得知程子华在攻打密云,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立即要参谋直接给程子华发电要他放弃攻打密云,主席绕开四野司令部直接给程子华发电,可见他心里有多么着急和多么生气。

收到主席电令时,程子华才知道自己差点犯了一个错误,于是留下一个纵队继续攻打密云,其余部队急行军直扑延庆。

而此时主席正在焦急地等待程子华的回电,独自在雪地里来回走了四五个小时,烟是一支接一支的抽,能把一向从容淡定的主席给急成这样,估计除了程子华之外也没有别人了,这也反应出程子华缺乏全局战略眼光,给主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平津战役之后,四野全军开始南下作战,主要对手便是盘踞在华中的白崇禧集团,然而白崇禧素来狡诈,四野先遣兵团还未到,他便带着大军撤离了武汉,准备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占一占四野的便宜,这也使得101想在武汉地区歼灭白崇禧主力的计划落了空。

不久白崇禧趁四野大军休整之机决定发动局部攻势,他命令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兼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集中14到18个师的兵力向荆门、当阳地区发动攻势,准备扩大江北根据地。

宋希濂刚开始动作,101决定发动宜沙战役围歼宋希濂集团主力,而这一任务交给了程子华的第13兵团,对于吃掉宋希濂几万人101是摩拳擦掌、势在必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3兵团47军在穿插过程中打草惊蛇,让宋希濂觉察到了危险即将到来,于是命令大军全线后撤,原来计划好的围歼战成了追歼战,这一下子气得101脸色苍白,花了这么大力气最后只歼灭了少量敌人,其中47军140师行动迟缓,没有对敌人实施迂回包围,而是与敌人对峙9小时后导致敌人逃脱,最后师长也被101撤职。

这就像卖家投入了大量本钱结果只赚了一点点,出动几十万大军却只歼敌万把人,宜沙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惹得101非常生气,而作为指挥战役的程子华当然得负首要责任,在101心里程子华指挥作战的能力大打折扣。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13兵团在南下过程中又会遭遇重大挫折。

1949年8月15日至17日,第13兵团49军146师进抵青树坪,由于之前的战斗太过顺利,他们忽视了白崇禧手中还有几十万大军,其中不乏钢七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上到军下到师都犯了轻敌的错误,结果146师在青树坪遭到白崇禧的钢七军等三个军的伏击,伤亡三千余人。

这是四野少有败仗,也是我军少有的败仗,常与后来三野十兵团的金门失利相提并论,作为兵团司令的程子华当然也得承担领导责任,而一代悍将善打恶仗的49军军长钟伟的授衔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在1955年仅被授予少将军衔。

由于以上几次失误,与肖劲光、刘亚楼、邓华相比,程子华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稍逊一筹,而全国解放初期,各地都迫切需要干部,尤其是省一级的行政机构需要军中大将坐镇,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重要城市都是由元帅担任市长,负责党政军群全面工作,再比如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三野副政委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等。

而且程子华本来就是一个发展比较全面的人,历史上不仅长期在军队任职,而且还在地方担任党的负责人,因此四人中在指挥作战中表现稍差但是发展又很全面均衡的程子华就被调到地方担任了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其实类似于张、谭这样的任用。

而在指挥上没出过什么大错表现比较好的肖、刘、邓三人则继续留在军队发展。

程子华离开军队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军队系统,因此也就无缘1955年的大授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