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当兵时,我躲在菜地里练刀功,正好被师后勤部长看见,改变了人生

2024-06-22军事

故事讲述人:姜涛

为便于阅读使用第一人称。

我来自农村,大家都说我,老实本分。三个月的新兵生活,让我认清了自己,一到老兵连,我便主动申请去了炊事班。有一次我躲在菜地里练「刀功」,正好被来连队检查工作的师后勤部长看见,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如今想起,都令我感慨不已!

我是贵州安顺人,老家是大山深处的农村。父母都是憨厚的庄稼人,我在家里排行老三,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

我们那里的人结婚早,等我十八岁刚成年时,姐姐、哥哥都已成了家,有了娃,他们跟我父母一样,仍然是老老实实的种粮人。

我看到姐姐、哥哥,仿佛就看到了我的未来,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一想,实在不甘心,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怎么能偏于一隅。

其实父亲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还是很重视子女教育的,无奈我们姊妹仨都没有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尤其是我,心比天高,总幻想着外面大世界,十一岁时,就曾独自一人翻过几座大山准备去「大城市」镇宁县城去见识一番,却根本摸不清方向,没有成功,好歹又摸索着回到了家。

但是我学习实在不是强项,并不是我没有毅力,我可以连续翻几座山头不歇气,也能砍一天柴不用吃饭,但就是读不进去。

无奈,我读到初中就回家帮父亲干农活。

父亲很生气,故意把一些重活让我做,想逼我回心转意,返校读书。

我好几次不经意间,听见父母为此争吵,母亲觉得我小小年纪哪受得了这样的苦累,抹眼泪埋怨父亲,父亲抽着水烟,先是低头叹气不说话,被母亲逼问得紧了,才憋出一句:「你想让娃跟咱俩一样吗?」

我怎么不理解父母心,可咱不是那块料,能怎么办呢?

我在父亲的「逼迫」下,不但没有屈从,反而磨砺出来一个好身体,满身腱子肉,双臂孔武有力,觉得自己能顶住一头牛。

但空有一把子气力,无用武之地啊。

我走出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并不是我不爱这片土地,有谁不觉自己家乡好?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建设家乡、改变家乡也得先走出去。

我思来想去决定去参军,因为我看到村子里唯一能有本事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的人,盖起了三层吊脚楼的,就是一位当过兵的族叔。

我把这打算跟父亲一说,没想到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说也正好有这个意思,去当兵也好,能为国家尽义务,也能见见世面,锻炼锻炼。

也许我命中就适合走这一段路吧,报名、体检、政审、定兵等都出奇地顺利。

要到县城武装部报到的前一晚上,父亲反复嘱咐我,到了部队听领导的话,一定不要怕吃苦,好好干,不要想家。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强忍着泪水,只不住地点头,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我带着父亲的期盼,母亲的不舍,在村里乡亲们的目送下,出发了,向着实现梦想的远方。

我跟同一个县的一百多名新兵,坐着长长的绿皮火车,穿过崇山峻岭,到了成都郊区某团新兵连。

新兵连的训练很紧张,对于不少城市兵来说,是挺辛苦的,但对我来说,都不是事儿,轻松应付,咱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啊。

我很快就融入并适应了新兵连生活,各个军事科目训练皆游刃有余,尤其是五公里越野,成绩在新兵连数一数二。

此时,我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但在指导员组织的一次谈心中,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指导员问我当兵的愿望是什么?有什么目的?

我说为了保家卫国。

指导员说:「保卫国家那当然是咱们军人,应尽的职责,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于公, 那于私呢?并且公私是辩证的,并不矛盾,你个人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公!」

指导员还跟我讲,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掘自己的长处,争取个人能发展的更好,也能为部队建设尽可能做出最大的贡献。

我仔细斟酌和思考了指导员的教育引导,发现自己可能又被文凭不高,没有文化束缚了,在部队最好的发展当然是提干了,当了军官,才能长久的待在军营里,为部队做出大的贡献,当然对自己的前途也是极好的。

可我仅仅是初中文化,给了考学机会也考不上啊。

新兵连很快结束了,经过考评,我的综合成绩在全连前十名,被评为优秀新兵,被分到了某炮兵连。

到了老兵连,分班排时,连长征求大家意见,有没有愿意去炊事班的。

我毫不犹豫,高高举起了手,说:「我去!」

连长在晚点名时,狠狠表扬了我一番,说我老实本分、觉悟高。

事后,有新兵连就熟悉且关系比较好的战友,很不理解我的行为,问我为什么不在战斗班排?以我这么强的军事素质,专注训练,说不定能将来能提干!

我说,咱有几斤几两,自己还不知道吗?还提干?先别说,给我机会也考不上军校,就是直接给提个干部,给个官当,咱也干不了!

连长后来,了解了我的情况,也很纳闷,尤其是在他组织了一次刚下连的新兵的体能检测之后。五公里越野,我跑了17分58秒,位居第一,这个成绩在老兵中,也名列前茅。他问我,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体能自愿去炊事班?

我说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我在战斗班排,只能保证自己一个人体能好,我到炊事班把伙食搞好了,能让全连的体能都变好。这是为公。

二是我想利用炊事班的平台,学个技术,把厨艺练好,练精,将来退伍回去,也有个谋生之道。这是于私。

连长听了我的回答,点点头,说我很有想法,思路也没错。他还强调说,其实在打仗的时候,炊事班的人员对体能的要求是最高的,其他人行军时可能只需要背自己的装具,而炊事班的同志可是要背锅碗瓢盆的,因此炊事班正需要我这样的战士。

我受到连长的勉励和肯定,在炊事班建功立业、锻炼成材的意志和信心更加坚定。

再说,我到了炊事班后,立马扑下身子,投入到工作中。

显然,我跟班上其他同志的做法还有些不一样。

炊事班多数人的目的,就是按照连队干部的要求,根据以往班长、老兵的传承,把饭菜做熟、做香,让大家吃饱、吃好,就OK了。

而我是要当成事业干的。

我先是虚心向班长、老兵请教,学炒大锅菜。

地方学厨师,要交学费不说,可能师傅还要看你表现,才决定要不要把绝活教给你,即便觉得你孺子可教,你不切几个月的墩子,也摸不到锅和勺。

而部队不一样,班长恨不得三天就把全部拿手本领全让你学会。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想进步不快都不行。

仅仅半年时间,我就掌握了炒大锅菜的精髓,用班长的话说就是,你小子可以啊,把大锅菜搞出了小炒的味道,这本事超过我啦。

连队的食谱上的菜品,都能用大锅驾驭了之后,我又找来一些菜谱方面的书籍,创新开发出了几样十分受官兵欢迎的新菜。

当然,决定中餐菜品质量的还有首要的也是关键的玉环,就是刀功。

这大半年,我也把很多精力用在了刀功的训练上。我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立志要把刀功往极致上练。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平常时间,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在炊事班也是很忙的。

我就抽空练,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练。

如此,问题又来了,你整把刀在案板上搞得邦邦响,那是制造噪音,影响别人。

我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菜地。

这里简直是练刀功的宝地:其一,离战士宿舍远,影响不到别人。其二,菜地里有菜,地边有水池,只要提个案板,带把菜刀,拿个盆,就可以放开手脚,大练一场。

在我秉承「只要练不晕,就往晕里练」的理念之下,功力日益精进。

切成存在于传说中的可「穿针引线」的土豆丝,对我来说,成功率已不在话下。

我仍不满意,刀功的境界无上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学巅峰、攀巅峰、创巅峰。

话说,这一天,我正在菜地里挥汗如雨,练得忘我。

仿佛听到有人喊我,我没有停下来,我都习惯了,练功的时候,总有一些好奇心强的战友,来看稀奇,可能他们觉得我脑子不正常。但我想的是,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姜涛!」

突然,一声大吼传来,这回我听清了,像是连长在喊我。

此时,我光着膀子,听连长喊得急,没来及穿外套,就提着菜刀,冲出了菜地。

打眼一看,一大群人站在菜地边上,全都直勾勾地盯着我,再一细看,多数都不认识,为首一人高大魁梧,看面相是中年军人,肩上扛着三颗星星。

我顿时大吃一惊,妈呀,这是哪位大首长?找我干啥?

「愣着干啥,赶快把衣服穿上,过来报告首长!」

我正不知所措,听连长这么一说,马上答了一声「是」,跑回菜地,放下菜刀,穿上衣服,又马上回到了首长一行人面前。

经过一番交流(主要是首长问,我回答),我也搞清楚了,这位首长是师后勤部部长,这次是不打招呼,到基层连队突击检查后勤建设情况,检查炊事班时,发现我不在宿舍,连长就说我准是在菜地练切菜。

后勤部长乍一听,心想这小子不会是脑子有问题吧,大中午跑菜地里瞎折腾?还带把菜刀,不行,得去看看。

于是一行人,往菜地走去,路上,连长也简要介绍了我的情况,随行的营领导,也附和着说属实。

后勤部长已经信了一大半,等来到这里,一听菜地正传出「邦邦」地声音,又见我提着菜刀,满头大汗地跑出来,基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再几问几答,他就差不多给我定性了,根据后来的情况,我猜测,他应该是认定我上进心很强是毫无疑问的,至于脑子正不正常,还需要观察。

后勤部长最后表态说,对我在炊事班的工作是给予高度肯定,但在菜地练什么「刀功」,不提倡,让我平时在操作间切菜时用心就行了!

按我当时的理解,首长是表扬了我平常的工作,委婉批评了我在菜地练刀功一事,算是将功补过扯平了。

没成想,后勤部长回到师部以后,对我这事儿还很重视,给团长、政委分别打了招呼,建议关注我,后面几次在后勤工作会上表扬我。

这一来而去的,我在连队貌似成了两不像,既像先进典型,又像重点关注对象。

不过这下,不用担心干了工作,上级领导不知道了。

我不想那么多,一如既往地在炊事班踏实工作,只是再没去菜地练过刀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老兵的交替,我慢慢成了老兵,连队干部换了一茬后,我当了炊事班长。

这时候,后勤部长还是挺在意我的,只要是到团里来,就会问起我的情况。

这种状态持续到了我服役的第五年,居然符合转志愿兵的条件了,正好后勤口子上有名额,这波「富贵」竟然落在了我头上。

我转了志愿兵的第二年,后勤部长就转业回地方了。

又过了一年,志愿兵制度改革,我改成了二级士官,到了第八年,二级满期,三级名额非常少,我主动把机会留给了其他战友,申请退伍了。

回到老家以后,我跟入伍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了广阔的眼界,有了精湛的技艺,还有了一大笔退伍费。

我用这「第一桶金」,作为本钱,在县城边上,景区附近,开了一家小农家乐。

凭着我退伍老兵的信誉,凭着我在部队练就的刀功和厨艺,加之童叟无欺、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慢慢火了起来。

后来又遇到当地开发旅游,扶持餐饮的好政策,生意更加兴旺,我数次扩大了农家乐的规模。

我也在县城买了房子,娶了贤惠的妻子,有了可爱的儿子。

父母不愿意离开老窝,我就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也会借钱资助一些以前帮助过我的生活困难的长辈们。

如今,我农家乐每年的进账还算挺可观的,收入也算很稳定,日子是真的好起来了。

回忆往昔,我感恩父母亲人的养育、感恩部队的培养,感恩领导和战友们的关爱,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在此也特别感谢,与我在菜地「完美邂逅」的后勤部长,没有他的知遇之恩,也没有我的现在!

谨以此文,致敬火热的军旅生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