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美国私企登月,背后产业链更值得关注

2024-02-27军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春华

2月21日,奥德修斯号在月球轨道插入后经过月球近端。图片来自Intuitive Machines/NASA/X

「可以再等等,再关注下。情况有点特殊。」美东时间2月22日,美国「直觉机器」公司宣布其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在成功着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立即作出了「历史性的」、「里程碑」等评价,国内也有不少自媒体以「私企登月」「美国重返月球」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但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普遍很「淡定」。果然,一天后,「直觉机器」宣布其着陆器着陆时侧翻;该公司在前一天大涨40%后,又大跌30%。

「就技术成就来说,这个任务达到的水平不值得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倒是这项任务折射的美国航空航天产业链发展的情况,特别是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更值得关注。」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求是特聘教授金仲和说。

该如何客观看待美国这次登月?潮新闻记者找专家聊了聊。

月球表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腿瘸」的登陆

「奥德修斯」着陆当天,欧美多家媒体一点都没吝啬溢美之辞。CNN说,「历史性的奥德修斯登月任务是一个里程碑」(Historic Odysseus moon mission marks a milestone)。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时间发文祝贺:「这是展示NASA商业伙伴关系的力量和前景的一天。祝贺所有参与这项伟大而大胆的探索的人。」倒是美联社相对克制,只说这是美国近50多年来第一次登月,并在导语部分就提到了这次登月「只收到了微弱的信号」。

评价差异背后,或许也有对登月意义关注角度的差异。从简单的仪器登月,到登月采集样品,再到载人登月,在专业人士看来,技术难度相差极大,意义更是不同。「这好比‘我登上了珠峰’这句话背后,可能只是登上了珠峰大本营;也可能登顶了,但是从南坡上或者北坡上的;可能带氧气瓶,也可能没有氧气瓶……情况都不一样。」上海科普作协副秘书长卢昱博士说。

「直觉机器」公司的成功登月,是美国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以来的第一次。也难怪,当时都还没有着陆器确切位置,「直觉机器」公司CEO就在网络直播中宣布了登月成功。

当然,登月本身就有难度。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月球探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任何一次首飞就像在做实验,当然有失败的可能」。 去年4月和8月,日本和俄罗斯分别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最后着陆月球环节均以失败告终;今年1月,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Astrobotic)发射的「游隼一号」月球着陆器也以失败告终。

「奥德修斯」号是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的。据悉,其在着陆时,六条腿中的一条损坏,使得着陆器发生侧翻,侧身靠在了岩石上,但还在继续通信。卢昱告诉记者,导致这些问题的,除了着陆速度过快外,也存在其激光测距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激光器上原本用于在地面上保障安全的物理开关在「奥德修斯」号发射前未被打开,「这是蛮遗憾的一个‘乌龙’。」

不过,「直觉机器」公司仍是非常兴奋,表示着陆器「活着且很好」(live and well)。

这次任务,是美国重返月球的庞大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中的一环。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目标,是在2024年前将宇航员平安送往月球并返回,并建立常态化驻留机制,为未来的火星载人登陆任务铺就道路。

一位长期关注全球航空航天进展的博主苍月告诉记者,美国整个重返月球计划包括运载器(火箭)和月球探测器两大部分,其运载器(火箭)方面,既有其自研的超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也支持SpaceX公司的Starship;月球探测器方面,既有自己的载人登月飞船「猎户座」,也支持各商业公司的无人月球探测器, 「航天项目风险很多,非常需要经验积累。对‘直觉机器’公司这家私企而言,这次登月是它的第一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非常了不起。」

当地时间2024年1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将原定于2024年进行的「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推迟至2025年9月。

嫦娥一号卫星与我国第一张月面图。图片来自国家航天局官网

为何是私企

包括美国媒体在内,这次登月大家的焦点之一也在于其主体是私企:负责火箭部分的是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着陆器部分是「直觉机器」公司。而且,1月发射任务失败的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也是一家私企。双方一度为谁能成为「史上首家登陆月球私企」展开竞争。

「美国现在的经济情况整体环境,也不会再走当年阿波罗计划的路子。」金仲和说。阿波罗计划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耗资巨大。

「这很像大航海时代。」苍月分析,当下的美国大概也需要这样的故事。毕竟NASA身份特殊,失败的话负面影响甚广,而且如果还按原来阿波罗登月的方式,成本太高,美国国会很难批准; 私企特别是初创企业恰恰相反,一方面可以在失败中快速学习;另一方面也能树立不怕失败的形象,并降低成功的成本 ,「很多船队出去,总有一个能率先登上新大陆。」

不过,在「直觉机器」官网上, 记者发现该登月计划就是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的一部分。 CLPS计划目前共有14家美国公司加入。我们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众多私企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打通、拓展并稳固其上下游的庞大的产业链体系。此前,获得巨大成功的SpaceX正是这么干的。

据【纽约时报】报道,此次任务,NASA以CLPS计划为名向「直觉机器」支付了1.18亿美元(约合8.49亿人民币)。相比阿波罗计划,成本优势明显。

卢昱表示, 「奥德修斯」号登月成功,意味着美国在登月方面的相关供应链已较成熟、标准已经开放,成本和难度已低到中等公司可以承担的水平,「是美国航天体系成熟的一个阶段性里程碑。」

「广撒网」背后,也离不开对失败的高容忍度。

在周炳红看来,美国商业航天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其「宽容失败文化」,背后是不追求「一次成功」的过程管理思维,即通过短时间内高密度的尝试来总结经验,每次失败后,在下一次任务中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举一反三;这种模式也可以让技术迭代加速,「SpaceX采用的就是这种开发路径,它可以降低新型火箭的研制和开发成本。对一家新航天企业而言,如果每次都想满分,永远没办法发射。」

相比登陆月球、火星等深空探索项目,国内民企发力的赛道不太一样。

目前,国内民企主要聚焦近地轨道,从事卫星发射、制造与应用(遥感、通信、在轨服务等)服务,商业项目比较丰富,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也集中在这里。 」苍月观察。比如长三角,近年来多座城市纷纷布局航天航空产业链。上海的研发强,有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等机构,以及司南、华测、千寻位置等一批以下游应用为主的民营企业;浙江发射强,据【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将形成以湖州、嘉兴、宁波等地布局商业运载火箭,以杭州、宁波、台州等地布局微小卫星,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舟山等地布局北斗应用的商业航天产业布局。

当然,专家们也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链的成长、壮大,国内民企登月也是「一切皆有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