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无脑剧情?飞行员练习航母降落,竟要求关闭灯光助降系统

2024-06-28军事

【海天雄鹰】里,再次出现不可思议的剧情。

海军飞行员在陆地进行模拟着舰训练,效果一直不理想。其中一个飞行员提出,干脆把灯光助降系统关掉,让我们自由飞,只要能落上去、挂住索,就行了。

本来这个提议就已经够语出惊人的了,没想到在场的其他飞行员都表示同意,让笔者下巴都要惊掉了。

导演和编剧,你们是怎样的脑回路,才能设计出这种剧情?

自航母问世以来,如何在甲板上安全降落就一直是个问题。飞机降落的时候,是带一点迎角的。此时飞行员的视线并不好,很难看清并瞄准甲板。所以,需要在甲板上有工作人员,专门引导飞机着舰。

这个岗位,被称为着舰指挥官,英文缩写LSO。

早期的LSO,通过手势来指挥,后来换成了信号旗。因为旗帜会被风吹动,影响观测,后来又被换成了信号板。

这种信号板上贴有不同颜色组合的布条,用于代表同的指示,以引导飞行员进场时的飞行速度、高度、角度,直至最终着舰。

如果是晚上的话,则用霓虹灯代替。不过,以前的飞机电子设备都不好,仅靠目视引导的话,着舰风险太高。所以,哪怕到了二战时期,航母都尽量避免夜间着舰。

早期的信号板

二战之后,舰载机进入喷气时代。由于飞行速度快了很多,过往的人工引导模式效率太低了。LSO稍微慢一点,再等飞行员响应,飞机可能已经飞行一两百米了。

提高着舰引导的效率成了关键。

1951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训部的古德哈特,受办公室女秘书使用口红的启发,发明了第一代 镜式着舰辅助系统

这个系统的引导原理很简单,这里就用镜子和口红解释一下。在一面镜子中央画一道口红线,然后在镜子前放置一个手电筒。手电筒照向镜子,然后形成反光。然后观察者(模拟飞行员)看向镜子,如果看到手电筒的光正好在红线上,此时就是合适的角度。如果光线在红线上,则说明进场角度太大;管线在红线下,说明角度太小。

简单示意图

第一代的镜式助降系统还比较简单,经过后续的不断迭代,逐渐解决了强光干扰、太阳光干扰、镜面起雾等问题,发展出现在的 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 (以下简称菲涅尔助降系统)。

菲涅尔助降系统由5个竖状排列的灯箱、横向基准灯、警示灯等几个模块组成。

舰载机进场时,如果观察5个灯箱发出的光跟基准灯的高度关系:如果在基准灯上面,则说明飞机太高了;如果在基准灯下面,则说明飞机太低了。如果看到红色警示灯亮起,则说明不允许着舰,需要飞行员复飞,重新进场。

辽宁舰上的助降系统

这些灯光都由LSO控制。在飞机近场时,这些LSO会观察飞机的飞行姿态,并根据航母当前的情况,控制灯光。

比如,哪怕此时飞机姿态没问题,进场角度合适。要是突然出现甲板入侵的情况(别的设备进入了降落跑道),那LSO会立马控制红色警示灯亮起,示意飞行员终止着舰。

而且,菲涅尔助降系统是有自稳装置的。无论航母如何横向或者纵向摇摆,灯光指向都不会有影响。

可以说, 航母发展的现在,这类光学助降系统已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了 。航母可以没有弹射器、没有相控阵雷达,但是没有这个助降系统。

尤其到了晚上,光学助降系统就是唯一能依仗的工具了。

夜间着舰的歼-15,可以看到工作中的助降系统

现代任何国家发展航母,只要还有阻拦索降落这个环节(而不是垂直降落),那就必须练习在助降系统引导下的降落。

这一点,是全球海军共同的认知。

之前有流出中国海军在陆地上用初教-6模拟航母降落的照片,我们也看到了灯光助降系统。说明这是从基础训练时,就必须掌握的技能。

初教-6陆地模拟着舰训练,左侧是工作中的灯光助降系统

那么,【海天雄鹰】这部剧,是怎么会搞出这种剧情的?竟然安排海军的飞行员提出如此不可思议的要求,而且还能得到大家的同意?

如此违背现实的认知,在现实中怎么可能存在?你在剧中安排这种剧情,到底是怎么想的?

谁能给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