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路西去,到路西去(6)76
---------------
人们或许要问,冀中的部队,在「五一」大「扫荡」后,为什么没有再打回冀中去呢?聂荣臻曾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关于冀中主力部队撤离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在敌人重兵压境,大部队活动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存主力,暂时离开冀中,转移到山地或是毗邻地区,作大踏步地有秩序的退守,这是完全必要的,许可的。但是,拉起部队走了,没有及时返回去,则是不对的。敌人大规模「扫荡」冀中,部队为什么不可以转到冀南活动?冀南同冀中紧紧连在一起,宋任穷同志一直在那里坚持。那时,日本侵略军还没有修好石德路,在冀南地区周围都有依靠,把几个团撤向冀南,活动余地很大,兜个圈子再返回来,有什么不可以呢?要知道,敌人进行一次大「扫荡」,不是容易的事。它要重新部署部队,需要作一系列的准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它刚陷在冀中,不可能马上腾出手来,再对冀南搞这样一次大的‘扫荡’。待敌情变得对我们有利的时候,再打回冀中去,不是很好嘛!实际上,冀中部队撤离之后,敌人的大部分兵力也很快撤了。我们走了,敌人也走了,问题是我们没有再及时返回去。我们的一些同志,在一般的情况下,觉得还可以坚持平原游击战,而在严重的形势下,就感到坚持平原不可能了。这次撤退,冀中三纵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东移西转,后来从晋东南转到晋西北去,部队减员不少。
一些冀中的老人也叹气道:「唉,不该回去的时候回去了,该回去的时候又没回去。」所谓「不该回去的时候回去了」,是指1942年5月下旬,敌人伪装撤兵时,一些主力部队返回了中心区;所谓「该回去的时候又没回去」,就是指聂荣臻所说的:「我们走了,敌人也走了,问题是我们没有再及时返回去。」
其实,冀中的领导何尝不愿意打回去?「五一」大「打荡」过后,每一位从路东到路西的人,按照组织原则,都要汇报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表现。有的还要写成详细的文字材料:哪一天在什么地方?看到些什么?碰上什么人?等等,都要一一写明。有的老人说,「当时也是真老实,连违反了群众纪律,实在忍不住摘老乡个瓜吃,都写上了。」据说,写成的材料多得用麻袋装,通过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冀中区领导人还是很了解「五一」大「扫荡」后冀中的实际情况的。
1942年秋、冬,冀中领导机关派得力干部,潜回冀中,进行专项调查。如派原【冀中导报】报社副社长朱子强回冀中调查两面政权的情况,派作战科韩夏东回冀中调查地道斗争情况。9月中旬,吕正操还电令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让他派部队回冀中侦察情况,看能否站住脚。马本斋遂派排长白振武率20余人组成的武工队返回冀中,结果证实部队回去坚持斗争有困难,站不住脚。所以有些老人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的客观环境,是不允许主力部队回去的。这种观点,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的。
从敌情看,「冀中平原根据地,在敌‘五一’大‘扫荡’后的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是坚持斗争的最困难时期。」「直到1943年6月底,斗争形势依然是严峻、残酷的。1943年6月底前,敌人修的点碉密度达到顶点。冀中全区有点碉1753个。」「村政权大部分仍资敌,还有一部分对敌我双方都供应的‘两面政权’,不供应敌人的村政权极少。」依仗着重兵压境和堡垒林立,「五一」大「扫荡」后日本人非常猖狂,几十个人,几个人甚至单个人都敢到处乱窜。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参谋冈本孝行大佐在谈到「冀中作战后的状况」时说:旅团最初进驻时,在警备区内,如果没有一个步兵中队以上的兵力,就不能自由行动;而经过剔抉周之后,到12月份,不带警卫人员也能随时外出视察了。
冀中平原上的八路军武工队
这么几个、几十个鬼子,为什么就不能打一打呢?「五一」大「扫荡」后没有离开冀中,一直在当地坚持斗争的七分区参谋长苏锦章老人说:「本来,打击分散外出‘清剿’之敌并不困难,但是,退出战斗和转移时,却易于被敌人利用碉堡体系前堵后追,四面受敌,而受到损失。因此,如何解决我军打与走的矛盾,即成为我军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的迫切问题。不但如此,敌人以烧杀手段实行‘民匪分离’的政策,致使群众较普遍违心地产生了不愿让我军住房,和不愿让我军在其本村打仗的现象(特别是怕我军‘捅马蜂窝’),打与群众的暂时利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不顾群众和两面政权人员的情绪,仍然机械地按照战争的一般原则去办,就会脱离他们,陷自己于孤立。结果,不但不能消耗敌人,而且连自己也不能保存。当然更谈不到坚持冀中游击根据地的抗日游击战争。」
八路军和游击队进攻日军碉堡
打吧,不行;不打吧,也不行。这恐怕就是「五一」大「打荡」后一段时间内主力部队在冀中难以站住脚的原因吧。直到1943年夏季青纱帐起来之后,这种状况方有所变。这一时期日本人在冀中的兵力大大减少,「一九四三年五月份日伪在冀中兵力与上年同期相比,日军减少507%,伪军增加405%。在冀中1700多处点碉中,由伪军单独守备的占3/4,日伪混合守备的占1/4,日军单独守备的很少,配备也很分散。」敌情有了变化,我方地道工作、两面政权、敌伪军工作等又有了发展,形势才慢慢好起来。不过不要忘了,1943年青纱帐以后,也仍是敌强我弱。「开始恢复根据地时的敌我斗争形势仍然是严峻的,我仍处被动地位。」由此,从敌情和冀中的实际情况看,「五一」大「扫荡」一结束,主力部队要回去的话,恐怕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也站不住脚,只好又退回路西。当然,如果指挥巧妙,打几个大胜仗,也有可能是付出代价后,能站住脚,这些结局都很难预料,有时候,事后诸葛亮也不那么好当。
—————————————————————————————————
始终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关注【文史1+1】带你重回历史时空,敬请分享、评论、点赞、收藏、打赏!
#历史##历史冷知识##历史回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