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志愿军2】他们打得多艰苦,这三个亲历战场专业人士看得最清楚

2024-10-09军事

【志愿者2】中出现了三个新视角,武器专家,战损记录员,翻译,他们亲历战场,真实体会到战争残酷和前线战士的不容易。

【志愿军2】,我们都知道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的存亡之战,战士们打得异常艰辛。

这是一场2.5万人对5万人,以少胜多,武器严重不对等的战役。

在这场抗美援朝经典战役为主题的电影里,出现了三个全新的专业人士视角,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出这场存亡之战,志愿军63军打得有多么不容易。

这三个专业人士分别是战损记录员,武器专家,英语翻译。

你或许想,他们为何要在这时候去最危险的战场一线,会不会给战士们添乱?

你也想知道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知道战士们打得多不容易?

1 战损记录员杨三弟,每个拍下的战士都值得被铭记

从前并没有了解过战损记录员这个职业。

只看见,年轻的杨三弟在战士身边忙前忙后,在拍些什么,被嫌弃了。

「真晦气,你就是个报丧的」。

杨三弟很生气,我要为他们拍照留下证明,证明他们是谁,在哪里牺牲。

「你难道希望几十年后,没人知道究竟是谁牺牲在这里吗」

这一吼,当即就有战士哭了,躺着的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战友。

他们有一天,也可能和战友一样,牺牲在异国他乡。

保家卫国,怎能做无名英雄。

这一刻,杨三弟年轻瘦削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

他是在为战友们做最后的守护。

你保家卫国,我为你做证明。

杨三弟从战损记录员这个工作,亲眼看见这次战役有多残酷,一个又一个战友躺下。

他越来越忙,牺牲的战友越多。

有一天,他要和出发的一营战士一起到前线去。

出发前,一营教导员李想,要杨三弟拍一张集体照。

那张照片上,一营的战士们,笑得牙齿都露出来了。

杨三弟没想到,这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

也许战士们在出发前已做好赴死的决心,李想就是想留下大家的身影。

战损记录员杨三弟,在残酷的战场,记录下一个个英雄的照片,亲眼见证这场战役的不容易。

每一个照片上的人都值得被铭记。

2 翻译李晓,每个战士都是有家乡有亲人活生生的人

送爸爸和哥哥上战场的小妹妹,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翻译。

她也深情到抗美援朝的前线去。

一家三口居然在前线团聚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外语翻译,李晓的工作是用外语向敌方传递消息,借此干扰影响对方的战术。

第一次发言,李晓侃侃而谈,好像一个外交官,淡定严肃。

第二次发言,李晓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她要干扰敌人放松警惕。

李晓有点紧张,唱起一首中国的家乡之歌,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

这时,战士们也在跟着唱起来,我的家在四川,我的家在山东,我的家在甘肃……

用中国的歌,引导敌人错误的战场位置,声东击西。

李晓用她的翻译专业,在战役的战术上起到了作用。

她更亲身体会到战场的残酷,战士们一个个牺牲,他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家乡,有想念的亲人。

和她自己一样。

3 武器专家,亲见战士用生命去抵近投弹

从没有这样理解「抵近投弹」这个词。

武器专家吴本正,刚来时,带着专业人士的认真,也有少许理论家的傲慢。

他认真指点着战士们,如何挖壕沟,让逼近的敌人提前掉进去。

当他询问战士,你们扔手榴弹时,多少米。

一个小战士回答,10米。

他不相信,别吹牛,20米是敌人射程,10米。不可能活着。

小战士说,老班长已经牺牲了。

吴本正要到前线去了解武器的真实使用情况。

当保卫他的张孝恒说,188师没有炮弹。

吴本正震惊了。

他脑海里很轻易解决的事,原来在真实的战场如此困难。

最后这个武器专家,还亲眼看见保卫自己的战友,在和敌人激战中牺牲。

书斋里的专家对战争的残酷越发感同身受。

亲历战场的他,第一次了解这场战役战士们打得多艰难,付出的牺牲有多大。

写在后面

书斋里的专家吴本正,一心家人团聚的翻译李晓,弥补自己内疚的记录员。

站在战场上,他们被深深地震撼。和战士们,同呼吸共命运。

正是这些没想做英雄的普通人,让我们换个视角看见胜利战争的另一面。

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多残酷,一个个冲上前的人就有多伟大。

他们想念家乡,他们不愿被忘记。

最后在危机时刻,他们依然一个个冲上前去牺牲自己。

生活在好日子里的我们,也要从书斋里走出去,多看真实的世界,了解最深的人性,付出更多的行动。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侵删!

@怡居城市,一起探秘, 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