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威力巨大但生存机会太低,中国东风-5B洲际弹道的无奈

2024-07-10军事

想要财运亨通,好运常伴吗?那就赶紧加入我的幸运阵营吧!点赞关注,一起迎接好运的到来!祝您财源广进,万事如意!

「东风」-5B:国之重器的辉煌与无奈

作为中国战略核武器的中流砥柱,「东风」-5B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在历次阅兵式上都展现着其威武雄姿,更是在国际上获得了「世界十大洲际导弹」第二名的傲人成绩,在这份荣耀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难以忽视的局限性

当量与精度:杀伤半径的博弈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在导弹技术上的突破,从1965年开始研制,到1981年服役,再到90年代的性能提升,这款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000~15000千米,与美苏等国早已采用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相比,「东风」-5A导弹只能携带一枚300~400万吨核弹头,在打击效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诚然,核弹头的威力不容小觑,但要想有效摧毁城市目标,仅仅依靠大当量是远远不够的,数据表明,当量提升所带来的杀伤半径增幅并不显著,而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则可以通过多个小型核弹头的精确打击,实现对目标更有效的毁伤效果

分导式多弹头的挑战与突破

实现分导式多弹头的技术难度极高,每个子弹头都需要独立的制导与末助推系统,这对系统的微型化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导弹穿越大气层和再入大气层时的姿态稳定,以及如何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中国在「东风」-5B上实现了分导式多弹头的技术突破,使其可以携带4~6颗分导式弹头,并于2006年试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洲际导弹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发射井:固若金汤背后的隐患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液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较长,只能在固定导弹发射井内发射,虽然中国为其建造了24个真假发射井,但这些发射井并非加固型,导弹也并非处于随时可发射状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第一代「大力神」1洲际弹道导弹的地下发射井,其建造之复杂,配套设施之完善,令人叹为观止,从深度近49米的加固发射井,到共用的指挥控制中心、动力中心、制导天线站,再到复杂的减震系统、燃料加注设施以及严密的安保措施,无不体现着美国对其核力量的重视

抗压能力的较量:从「大力神」到「民兵」

随着美苏冷战的升级,导弹发射井的抗压能力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抵御核打击,双方不断加固发射井,抗压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美国的「大力神」2、「民兵」II和「民兵」3导弹发射井,其抗压能力不断提升,从最初的几十千克/平方厘米,最终达到了惊人的140千克/平方厘米,足以抵御100万吨核弹在366米外触地爆炸

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美国甚至提出了密集部署地下井方案,将数百个导弹井集中部署,利用核弹爆炸后的效应干扰后续攻击,从而提高导弹的生存概率

中国的选择:从加固发射井到机动发射

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决定了其核反击的目标并非敌方发射井,而是城市等目标,因此,中国更加注重如何确保导弹在对方核突袭中的生存能力,并逐步将发展重点转向了机动发射

从「东风」-31到「东风」-41,中国在机动发射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这些导弹平时储存在坚固的地下洞库内,战时才机动发射,有效地提高了生存能力,确保了二次核反击的机会

结语:核威慑与未来

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精度导弹的出现,固定发射井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峻挑战,虽然加固发射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核打击,但其造价高昂,且一旦被摧毁,损失巨大

机动发射方式的出现为导弹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的核威慑战略带来了新的变革,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更加安全、可靠的核威慑手段,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