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我70年入伍,在部队第一个中秋节,每人一斤月饼,结果半夜爬起来

2024-06-19军事

素材:袁国华,编辑:故园回忆录

声明:整理编发时,为提升阅读感受,部分内容存在演绎情节,请理性阅读!

1970年12月,我从老家广东新会应征入伍,离家时,没有从家里带任何东西,虽说当时征兵的宣传口号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可其实,家庭条件好的子女,有其他出路的,依旧不愿去。

当时我们大队一共验上了两个,其中一个家里条件好,大伯是革委会主任,不去当兵可以给他安排工作,最终就没去。

我这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没得选,参军可以说是我们唯一的一条出路了。

打我记事起,就知道家里穷,小时候缺吃少穿,即便是丰年,也难得吃上一顿肉,偶尔,母亲挖一小勺猪油,熬一锅菜,这就是「大餐」了。逢年过节,能吃上一块猪肉,那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母亲虽说也舍不得我离开家,但当我提出去参军时,他最终还是同意了,毕竟家里的条件摆在眼前,不走去可能一辈子就待着这小村庄了。

临离家的时候,母亲眼里含着泪水,说不出话的情景,我久久难忘。

乡亲们在一旁劝慰着,有人说到部队上就享福了,天天大米白面,再也不会挨饿了,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也有人说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好好干说不定会有前途;还有人说:当兵是光荣的,应该高高兴兴的送国华去部队。

母亲或是有了些许宽慰,收起了眼泪。

告别了家人和乡亲们,随后,我们前往县武装部,然后排队领衣服、新鞋、新袜、新帽子,别提有多开心,一晚都没怎么睡。

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广州火车南站,而后坐上了闷罐列车,火车向北疾驰而去,思绪复杂,但总归还是高兴的。

闷了三天两夜,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我们来到了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这是我们的集训地。

当时我们是住在老乡家的,第一次看到热炕,充满着浓郁的醋味,刺激着味蕾。很快,我们便迎来了到部队的第一餐,当时还满心期待着,会是大米白面,结果率先端上来的是一盆比干饭稀、比白粥稠的小米稀饭。

舀了大半碗喝完,还盼望快上正餐,结果好一会没动静,一个同从广东来的新兵坐不住了,问还有其他的吗?

新兵班长(姓王,山西人)听了明显有些诧异,顿了顿,而后严肃地说道:「这就是正餐,北方的军粮大米、白面和小米杂粮各占三分之一,你小子就知足吧,这可比当地老百姓强多了。」

随后王班长又补充了一句:「我看,你们小老广就得多吃点小米,营养高,吃了长得高大强壮!」

一听这话,心里凉了一截,不过对于我这样的农村兵,能吃饱已经很知足了,但王班长最后的一句话却也让我们留了个心眼。

也因此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此后凡吃大米小米合做的「二米饭」,我们就发扬「谦让」的精神,把营养高的小米饭留给他,挑「没营养」的大米饭吃。王班长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每当想起这件事情,都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在新兵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就是炊事班的给养员周峰。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站岗是站的伙房的岗,那次站的是凌晨2点的岗,初春的夜晚,还是很冷的,站了没一会,肚子饿的咕咕叫,冻的浑身发抖。而这一幕正好被伙房带班的周峰看在眼里,他就特意给我拿了两个白面馒头。

说实话,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白面馒头,那一刻,他的这一个举动是把温暖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记了很多年,不为别的,就凭他在那个积贫积苦的年代,在一个刚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的群体里,如此真诚对对一个认识没多久的人,我想这就是军营里真挚、淳朴的战友情吧!

为此,我们在之后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记得新训结束时,周峰还想让我跟他去二营当通信员,结果我被分配到施工班。因为没能跟他去,分别时,我还不争气的流了泪。

我们是铁道兵,新训结束后,我被分到了施工班,很快便开始了跟班作业,参加施工后才真正体会到铁军人所面对的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施工条件,如不是亲身经历者,说起来根本没有人会相信是事实。

当然,这其实跟时代息息相关,七十年代初,当时国家还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而且我们铁军人还肩负着三线建设的重任,加之当时施工条件极差,机械化程度很低,很多重苦力活都要依靠人力去完成,可想而知劳动强度有多大。我想也正是艰苦的环境铸就了强大的铁道军精神吧!

可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施工环境和生活条件中,却没有动摇铁军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施工约大半年时间,很快就迎来了部队第一个中秋节,这天没放假,部队照常施工。

施工完吃了晚饭,到了晚上九点吹了熄灯号,我们全班十四个人搭一个通铺一字排开,战士们一律头朝外,看着天空洁白如玉的月光,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此时大家都在思念遥远的故乡吧,家人都在团圆吃着月饼吧!

这时,一个战友感叹道:怎么部队没给发月饼吗?

我们都议论纷纷,结果没过多久,司务长就带着两名炊事员来到了我们班,正是来发月饼的。

当时每人分到了一斤月饼,都是事先用纸包好的,收到月饼后,大家都第一时间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自己的军用挎包里。

之后班长下了命令「睡觉!睡觉!」

可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想起了有一年中秋节发生的一件偷月饼吃的事情。

中秋节吃月饼还是国人的传统了,即便家里再穷,到了中秋节,母亲也会去买一些,说是应景,但买归买,可舍不得吃,我们尝了个鲜,就收起来了,说要留着招待亲戚朋友。

父亲怕老鼠偷吃,就盛在篮子里,吊在屋梁上。

我小时候调皮,趁家人不注意,偷偷用木棍捅篮子,篮子一歪,有时就会掉下一块来。

有一次中秋,母亲和往常一样买了些月饼,当时趁母亲出了门,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木棍捅篮子。

正在我投入地「作案」时,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从外面回来了,将我逮个正着。

我犯了错,害怕母亲打我,低头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这时,母亲却自怨自艾地说:「哎,有钱的人家惯着孩子吃好吃的。咱家穷,做点好吃的还得防着孩子。」

随后拿过一张凳子,解下悬在房梁的篮子,拿了一块月饼,递给我说:「今天我给你拿一块吃,以后可不能再偷吃了。」

那时觉得委屈,现在想来,总觉有几分温馨,或是想到了月饼,嘴巴不免也馋了起来。

而事实上,大家都和我一样,都没睡着,估计脑海都惦记着刚发的那一斤月饼呢!

大概到了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不知是睡说了句:「咱还放着那大好的月饼干嘛,把它消灭算了!」

果不其然,没一个睡着的,听了这话,大家呼拉一下全部起身,然后纷纷从军用挎包里把月饼拿了出来,坐在被窝里一手捧着纸包,一手往嘴里塞。

没一会,月饼就全部被消灭完了,可想而知,战士们亏空多少?

而这其实是也是那个年代热血的铁道兵战士的一个缩影,可我们一代一代铁道兵始终都怀着朴素的情感,苦干的决心,吃苦的精神,国家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我们都把一生最年轻,最精彩,最闪光的岁月,献给了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1984年1月部队改编,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脱掉绿军装,换上蓝路服,也只是换汤不换药,任务基本没变,继续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如今已年过七旬,这些往事只有在茶余饭后去讨论,琢磨、思考、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但是人不能不在乎没有昨天的时代,铁道兵虽然仅存在数十年,却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为自己曾是一名铁道兵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注:图片选择网络,侵权联删,文章为原创,全网监控,洗稿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