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年中,印度总理莫迪表现得野心勃勃。在本月14号,他提出了让印度在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竞选口号。刚说完这番话,日本便送上了一份让印度人狂喜的「大礼」。
这两个月以来,日本的持续货币贬值导致日本的GDP不断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可能会提前一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这与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句互联网用语「全靠同行衬托」颇为类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何要这样说呢?印度即将超过日本,未来有望超越德国,这并非完全凭借印度自身的实力。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中国的GDP超越德国和日本,可谓是实打实的努力。严格来说,当我们的GDP超过日本时,日本仍处于巅峰时期,无论是GDP还是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先进性,都比现在要高得多。如今的日本造假行为已经声名狼藉。
德国失去了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支持,导致能源方面的成本增加,已经将整个国家拖入了「技术性衰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以 势不可挡 的姿态迅速占领了全球汽车市场,使得德国汽车制造业实际上岌岌可危,处于悬崖边缘。
如果情况发展如此,印度在2025年超越日本,2026年超越德国,甚至在2026年赶超中国,我并不会感到意外。为什么呢?因为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从根本上讲,不过是西方世界的一种欺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各国,其GDP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而印度的GDP中掺有的水分更是相当可观,这一说法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甚至有人认为印度将牛粪也计入了GDP中,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
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国内民众对国家的发展看法更为乐观,同时也有意为全世界传递「某国发展潜力巨大」或「某国即将崩溃」的假象。美国、印度等国家之所以采取这种行为,意图不仅在于国内外舆论的引导,更想在国际上扮演一种描绘「虚幻」的形象。
目前,美国正努力营造一种假象,即印度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很快就会超越中国,以此来对中国这个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状态的国家设置障碍。美国甚至准备在必要时刻为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注水,使其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这在美国看来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在美国那边,印度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去年,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他们的会面被形容为「别有深情」。美国政府大力支持,向印度政府提供了31架备受台湾当局渴望的MQ-9B无人机,并慷慨赠送了大量配套武器,简直慷慨得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可以推测,这则消息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提前一年超过日本,也许是美国操纵下为印度和印度总理莫迪制造的一场闹剧。
然而,在美国的游戏中,印度并非永远都能成为赢家。缺乏实际的工业实力和产业基础,印度的GDP只能说是一种虚幻的表象。一旦印度不再是美国的棋子,就有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的「牺牲品」。
归根结底,一旦GDP脱离了实际情况,甚至连基本的参考意义都丧失了,顶多也只是个笑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