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三大消息:中方亮出一记「绝杀」;俄防长对华交底;普京坐不住了

2024-10-20国际

第一则消息:

根据北京日报的报道,1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召开了例行记者会。在会议中,英国天空新闻提问,美国对中国的先进技术施加限制后,中国是否会将某些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作为与美国贸易的回应。对此,毛宁表示,对于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相关部门咨询。同时,她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其出口管制措施具有公正、合理和非歧视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和储量国,这一点必须强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2023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4万吨,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0%。此外,该报告指出,全球98%的镓和60%的锗由中国生产;在2019至2022年间,美国所进口的锑矿及其氧化物中,有63%是来自中国。

自去年以来,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中国已对镓、锗这两种重要金属及石墨进行了出口管制。今年8月,中国还宣布将对锑等物品实施出口管制。

自出口限制措施实施以来,锗和镓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两种矿物在欧洲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仅限制这两种矿物的出口,这与美国通过制裁手段禁止对中国出口有所不同。部分欧美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虽然还有一定规模的镓出口,但自管控措施开始实施后,整体出口量已下降近一半。由于大多数公司都积存了一定的库存,所以在今年上半年,虽然锗和镓的供应问题开始显现,但情况并不算特别严重。然而,如果中国继续像上半年那样减少镓的出口量,欧美公司的储备将可能会耗尽,进而出现短缺现象。

第二条信息:

据环球网报道,中国国防部于14日宣布,国防部长董军在北京与来访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举行了会谈。这是董军与别洛乌索夫的首次会晤。董军强调,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双方友谊历经考验,愈加坚定。在中方领导人和普京总统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已达到历史新高,双方互信程度极高,务实合作相当深入,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两军应遵循两国元首设定的方向,深化战略协作,提升合作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两军关系的持续进展,坚决捍卫两国共同利益。

在此时,别洛乌索夫强调,中俄两军「对当前全球局势的评估一致,对必须共同采取的措施也有统一认识」。显然,别洛乌索夫意在通过这番话,使中俄完全处于同一「立场」。实际上,这是别洛乌索夫在五个月后再次访华。今年5月,他曾随普京等多位高官访问中国。那时,两国高层之间的互动气氛十分融洽,中俄的伙伴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中俄之间的合作并非一时冲动的策略选择,而是基于双方长期战略利益的必然结果。面对美国及其盟友不断加强的军事围堵和战略施压,中俄两国共同面临着保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挑战。因此,深化合作、构建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便成为中俄的共同选择。正如别洛乌索夫在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的会谈中强调的,中俄军事合作是增强两国国防力量、维护地区及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三条消息:

根据观察者网的消息,在九月初举行的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的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因关税及其他费用上涨,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汽车到俄罗斯的成本不断增加。【南华早报】23日报道称,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汽车最大的进口市场。作为该行业组织的代表,曼克维奇呼吁中国汽车制造商考虑在俄罗斯进行生产。报道还提到,实际上,关税的提高已经促使部分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开展本地化运作。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电力资源,这些资源的成本明显低于中国。这看似能帮助中国车企降低投资并获得更高效益。然而,这种观点表面上是在考虑中国车企的利益,但细想其实是出于俄罗斯自身的利益考量。如果中国车企在俄罗斯设厂,无疑会促进其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缓解俄罗斯的就业问题。相比于当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迅猛发展而俄罗斯汽车行业面临困境的状况,中国车企的本土化生产显然有助于缓解俄罗斯汽车行业的困境。因此,表面上看似对中国车企有利的行为,实际上更有利于俄罗斯自身。

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采取一些策略,看似在「使小聪明」,企图通过多种手段迫使中国车企「交投名状」。最具代表性的举措便是大幅提高进口汽车报废税,也就是所谓的「汽车处置税」。根据俄罗斯最新政策,从2023年10月1日起,进口汽车报废税将猛增至85%,这一比例几乎与车辆自身价格持平。这意味着,俄罗斯消费者购买每辆进口汽车时,需要支付一笔高额的「环保分手费」。显然,这将大幅削弱中国汽车的价格优势,从而迫使中国车企不得不认真考虑在俄罗斯建厂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