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无数「小而美」共绘中非合作新画卷

2024-09-01国际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文/于帅帅 有之炘 黎华玲 林晶)8月,肯尼亚蒙巴萨的田野上,一片节水抗旱稻试验田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的水稻种植专家约翰·基马尼是这片试验田的负责人。他期待这种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新型稻种,将为他的祖国实现粮食自给作出新贡献。
这是中国力量在非洲大陆发光发热的又一个具体例证。近年来,在真实亲诚理念指引下,中非合作持续提质升级,在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卫生健康、能力建设、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不断走深走实。而在每一个宏大主题下,都蕴含着无数个像节水抗旱稻这样「小而美」的发展故事,它们在非洲大地上悄然绽放,共同绘就出一幅互利共赢的中非合作画卷。
一粒种子:共同端牢饭碗
民以食为天,放之四海而皆准。
然而在全球粮食危机的阴霾下,非洲大陆首当其冲。技术落后、农田基础设施不足、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等,构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使这片土地长期面临粮食不能自给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非洲约3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状况,约占非洲人口20.4%,预计到2030年,全球53%的饥饿人口将集中在非洲。
非洲多国长期依赖粮食进口来解决这一问题。基马尼说,以肯尼亚为例,本国稻米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巨大缺口,80%以上稻米依赖进口,这不仅耗费了国家的大量外汇储备,也凸显了粮食自给的迫切性。
中国研发的节水抗旱稻为非洲实现「零饥饿」提供了新希望。这一新型稻种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攻坚研发而成,节水、节肥的同时稳产、高产,目前已在非洲十余个国家开展了示范种植与推广工作,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7年前,基马尼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合作,将节水抗旱稻引进肯尼亚,开展适应性栽培试验。「节水抗旱稻的栽培试验效果非常好!」日前,来上海参观访问的基马尼感慨道,肯尼亚目前广泛种植的水稻品种每公顷产量约为3.5吨,而节水抗旱稻每公顷产量可高达7.5吨,是当地稻种产量的两倍还要多。
据介绍,在乌干达、布隆迪和布基纳法索,节水抗旱稻的部分品种已经通过当地政府新品种审定,受到当地农民广泛欢迎,也吸引了更多非洲国家和地区「慕名而来」,希望开启节水抗旱稻在本国的试验种植。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共和国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底,桑给巴尔农业研究所联系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提出试种需求。该研究所专家萨卢姆·哈马德说,桑给巴尔80%以上耕地依赖雨水培育,没有农田灌溉设施,「靠天吃饭」就意味着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而节水抗旱稻的特性很好填补了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确保了水稻产量。「我们希望这一稻种可以成为我们提高雨育区域水稻产量的机遇。」
一款药剂:助力抗击疟疾
非洲人民苦疟疾久矣。
根据【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2022年全球约有2.49亿例疟疾病例和60.8万例疟疾死亡病例,而非洲区域的病例占全球总数的94%和疟疾死亡人数的95%,其中,5岁以下儿童约占非洲区域疟疾总死亡人数的78%。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分多钟,就有一个5岁以下的非洲孩子因疟疾死亡。
如何救治重症疟疾患者尤其是重症疟疾儿童患者,成为非洲抗击疟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药公司复星医药研发的注射用青蒿琥酯作出了积极贡献。复星医药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文德镛介绍道,自2011年至今,注射用青蒿琥酯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作为儿童和成人重症疟疾治疗的一线药物,截至2023年底,该药物累计救治全球超6800万名重症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为儿童,此外,使用复星医药口服疟疾预防药物的非洲儿童达到2.58亿人次。
对此,肯尼亚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官伯恩哈茨·奥古图深有感触。作为一名肯尼亚及周边地区儿童疟疾的资深研究人员,他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在非洲地区相关的抗疟疾工作,也见证了注射用青蒿琥酯抗击疟疾的成效。
奥古图说,体现中国科研力量的「青蒿素」类药品和基于青蒿素的治疗方式,可以说是「全球治疗疟疾的支柱」,为非洲和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肯尼亚卫生机构中,注射用青蒿琥酯已被广泛采用为治疗严重疟疾的首选药物,从而减少了病例数和死亡人数。
奥古图介绍说,最初研发的重症疟疾药物较为昂贵,对于非洲国家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很友好,而中国在抗击疟疾工作上取得很多成绩,在研发治疗药物方面也考虑到了在非洲国家的实用性。
在肯尼亚西部疟疾高发区基苏木县,患者们排队购买中国制造的抗疟疾注射药物,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是对健康的期待。内罗毕阿迦汗大学儿科和儿童健康教授罗伯特·奥波卡说,中非在卫生研究、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和创新方面的合作,已经改变了抗击疟疾的游戏规则,「中国已经能够将其在管理疟疾和生产治疗疟疾药物方面的经验扩展到非洲」。
一套服装:共享美丽生活
听过Beyond乐队演唱的【AMANI】吗?
歌词中的「Amani Nakupenda,nakupenda wewe……」其实是斯瓦西里语,寓意「我爱你」,斯瓦西里语也是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东部非洲国家的通用语言。
中国民族纺织品牌「三枪」在肯尼亚合作创立的"Unaku"服装品牌名便由此衍生而来。进驻肯尼亚已过半年,Unaku寄托着创立者对中国时尚出圈海外的美好愿景,希望中国服装收获更多肯尼亚人民的喜爱,撬动非洲时尚经济。
一家成立于1937年的中华老字号,为何将出海目光瞄向非洲?在「三枪」所属的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国华看来,非洲市场是一片充满潜力的商业沃土,尤其是肯尼亚等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孕育了一群新兴的白领消费者,他们对高品质、精致设计、合理价格的商品有着迫切的需求。
摩西·恩加蒂亚是Unaku的忠实客户,他说:「中国时尚在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因为他们有成熟的设计、生产技术,有强大的电商网络。任何人从事服装相关生意,都不可能绕开中国。」从事服装行业已9年,恩加蒂亚认为,鉴于肯尼亚在东部非洲繁荣的经济,以及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中国服装产业在这里有着光明的前景。
非洲开发银行集团发布的【2024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非洲国家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服装业作为非洲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数据显示,2024年非洲服装市场规模预计在705.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16%,到2028年将超过863.2亿美元,市场潜力不言而喻。
互利共赢是中非合作的底色。在中国非洲总商会首席分析师阿米纳·哈马迪看来,强大、一致、互惠互利是解读中非合作的三个关键词,中国正持续与非洲国家分享资源、经验和知识,以支持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哈马迪说:「中非合作是共赢的,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还体现在双方人民都能获得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参与采写:张梦洁 杨有宗 赵逸赫 李卓群 曾涛)
8月16日,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专家基马尼(右)在位于蒙巴萨的试验田内与同事观察水稻长势。(王冠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