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蒂齐村位于斯捷波沃村以西大约800米处,村子体量是后者的4倍左右,战前人口有260余人。
因为俄军在阿瓦迪夫卡最初的战役突破方向就选择在了斯捷波沃——贝尔蒂齐方向(最初俄军想搞大范围的两翼合围),因此乌军在这里的防御相当顽强。
单纯从地形状况来看,贝村位于河谷低地,它本身并不好防守;尤其是俄军占据的焦化厂区地势较这里为高,更有利于俄军火力的打击。
可是问题的关键是,战场不仅仅是焦化厂——斯捷波沃——贝尔蒂齐,在此线西北四五公里的地带,则是地势更高的乌军防地。
这里的地域中心——奥切列季涅,战前人口足有三四千人之众,它即是当地比较大的镇子,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乌军早就经营的堡垒地带。
斯捷波沃村本身体量太小,不能作为俄军的进攻出发地,俄军只能从焦化厂区开入;而从焦化厂区向贝尔蒂齐村投送部队,又处于奥镇高地的监控之下,这就使得俄军的进攻很难达成突然性。
根据战地信息推断,在这里担负进攻任务的俄军部队应该是第2集团军第15摩步旅、第21摩步旅各一部,这两个旅此前进攻铁路沿线和斯捷波沃时就损失不小,如今既要承担向北防御乌军的任务还要向西进攻,其实抽出的兵力比较有限。
而且这里的俄军对乌军无人机的干扰、打击力度不明显,对区域内乌军布防状况也比较大意,所以折损确实不小。
不过俄军遭遇的问题,乌军同样也会遭遇到。
第47机步旅出动装甲车辆后,也容易被焦化厂区的俄军观察到,进而也会遭到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的打击。如今仅M1A1坦克就被击毁五六辆,而且大部分遗弃在贝村内,俄军回收的概率极大。
但因为乌军在高地方向坚决支援的因素,到4月初为止,虽然乌军退守村西一隅,俄军也始终不能彻底占领贝尔蒂齐。
不过在贝村战斗的后期,俄军换上了第41集团军第74摩步旅,这支部队打得挺凶,乌军也就占不到啥便宜,也放不出多少战果小视频了。
随着俄军在奥列切季涅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又南下占领了新巴赫穆季夫卡,对贝尔蒂齐的侧翼形成威胁,乌军在贝村西侧的防御还能坚持多久,确实是该打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