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万一开战,美国一次性建100艘航母,美国也有「下饺子」模式?

2024-04-17国际

近期,美菲联手又整出了不少幺蛾子,不管是联合军演还是美国破天荒的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都有种冲着咱中国来的意味。于是,网上就有一种荒诞的说法开始兴起:一旦开战,美国将像「下饺子」一样,迅速造出上百艘航空母舰。

确实,在过去那个烽烟弥漫的时代,美国显示了它无与伦比的军工力量,它曾经以堪比生产线的效率,造出了100多艘航母和数以百计的其他军舰,成为二战胜利的重要支柱。但是,这样的历史能否简单复制到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和军事环境中?

但这样的讨论,未免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时代已经变了。即二战时的航母与今日现代航母为并非为同一物种。当代的航空母舰,与二战时期相比,差别天壤之别。

二战时期的航母,以其较为简单的技术和以量取胜的特点,当时,最大的航母排水量不超过3万吨,与今日主流的10万吨级巨舰无法同日而语。因此,那个时代的航母建造,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成本完成。

相比之下,现代航母则宛如一个充满科技的移动城堡。二战时期的航母更多是简易的大型舰船,直白点说,它们更类似于「装载着舰载飞机的货船」,其主要功能相较于今日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相当的「朴素」。

比较起来,现代航母的建造呈现出了高成本、高复杂性和高科技性的特征。从电磁弹射技术到核反应堆的稳定性,以及雷达等先进装备的安装调试,每一步都需要精益求精,并非几个月或一两年就能完成。比如,「福特」级航母的服役,从研制到真正的「战斗就绪」,历时十多年。

虽然现如今中国海军在迅速增长其军舰数量,美国依然保持着对高端军事科技的控制力。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按下某个魔法按钮,如同变魔术般生产出数百艘航母来。现实中的限制因素比想象中要多得多,其中包括巨额的经济成本、耗时的建造周期、技术人员的短缺,以及整个军工供应链的复杂性。

现在,我们来看现实:从舰船的建造成本到技术人员的短缺,众多障碍正摆在美国军工重现昔日辉煌面前。美国若要重启大规模航母建造计划将面临高昂的财政支出,过去那种建造速度和量产模式,在现代社会已是难以为继。

而就连维护和升级现存战舰,美国也显得捉襟见肘。受到船坞容量和技术维护能力的限制,美军连现有航母的状态都难以保证全部战斗就绪。

这只能说明一个现实:那种以为美国能在短期内如二战时期一样「分分钟」生产航母的想法,实在是天方夜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全然忽视美国在军事科技上的实力。
中美一旦开战,美国强大的「军工复合体国家」背景将促使其加速军事装备的生产,但显然,它们不可能再以二战时期的方式与速度进行。

从另一角度看,中美潜在的军事对抗并不应简化为航母数量的比拼。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军事力量的衡量已远非二战时的清单式对比,无人机技术、网络战能力、太空控制力等新领域已成为衡量军事实力的关键。

面对如此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格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必须认识到传统军事力量的边界已经被新科技、新战法所颠覆。美国若企图在现代通过「下饺子模式」赢得军事优势,显然是一种过时的思维。而对中国来说,真正的挑战则是如何在新科技和新规则下打造自己的军事优势,保持战略自主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