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莫迪美梦恐将破碎,中企美企纷纷撤出印度,非洲多国专机飞往中国

2024-09-14国际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而它的领导者莫迪更是个真正的「奇才」。莫迪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矛盾集合体」,他既果断又温和、专横又宽容、自信又谦逊、激进又谨慎。

毫无疑问,莫迪是一位极具雄心的政治领袖。今年6月,莫迪正式开始了他第三个总理任期,成为与尼赫鲁齐名的印度历史上第二位连任三届的总理。

由于在前两个任期内,印度经济发展的表面数据相对理想,莫迪在上任之初就放出了豪言,计划在明年将印度的制造业产值提升一倍,并且在五年内超越中国。

莫迪的设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超过30%,而印度仅占中国的十分之一。可以说,莫迪的这一承诺与印度现状相距甚远。

在许多国家的选举中,候选人往往会展示自己的成就和宣传政治理念以吸引选民,而莫迪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直言自己是神灵的代言人,具备神圣的背景。

莫迪提到,母亲在世时,他曾认为是母亲生他才来到这个世界;当母亲去世后,他突然意识到这是神的旨意,是神让他来到人间的。

莫迪甚至声称自己拥有了「并非来自生命的力量」,而他会凭借这股力量带领印度人民走向强大。

莫迪的「愿景」并不仅止于此,随着我国在205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出后,他声称要比我国提前三年,力争在2047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

最让人捧腹大笑的是,莫迪通过不断提升印度教的优势,使得「宗教至上」的印度人民对他的言论坚信不移,并且全心投入他所描绘的美好愿景和规划中,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莫迪在其首届任期内坦率表示,印度应当成为全球的「导师」,即古鲁。通过直言不讳的言辞,莫迪激发了大量印度民众对他的热烈追随。

随着政治威望在印度越来越高,有一个困扰印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亟待莫迪处理,那就是怎样改善外资对印度投资的低迷态度。

尽管印度现已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按理说其市场与劳动力资源对外资企业有极大吸引力,但其「特殊」之处使得实力强大的美国公司也感到望而却步。

被视为灾难性的招商环境和外资生存法则,是众多外资企业不愿进入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在印度投资建厂的外资企业,必然会受到印度设立的特定法规的「敲竹杠」,无论是我们国家的小米,还是美国的苹果公司,抑或亚马逊、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巨头,进入印度后都难以安然无恙。

自2018年起,小米便在印度市场崭露头角,短短两年内,小米在印度的手机销售量超过1亿部。像vivo等品牌也在市场上发力,使得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可以说,中国品牌在这一市场中丰收满满。

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获取了丰厚的收益后,2022年4月,印度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以违反外汇管理法规为理由,突袭冻结了小米大约50亿的资产。

随后,印度不仅开出超过5亿人民币的高额罚款,还推出了不公平的规定,规定只有印度国籍的人才能担任中国手机品牌在该国市场的首席执行官。在这一系列措施下,小米只能无奈地退出印度市场。

与小米遭遇相似,美国的苹果公司也曾遭到印度的无端攻击,甚至被贴上了制造和销售假冒商品的标签,最终被迫退出了印度市场。随后,美国对印度的投资兴趣显著减弱。

在「外资荒地」的压力下,印度吸引发达国家投资的途径渐渐变得无望。莫迪决定寻求新的方向,试图借助人口优势,学习中国的经验,增强国内的自主发展能力。

但莫迪的这个计划很快就失败了。印度的劳动力虽说价格便宜,但其素质普遍较差,工人常常走神或盗窃,导致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制造的产品质量也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的电力供应也没有保障,因此在短期内,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发达国家的路径无法行通,东南亚国家也在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经过思考,莫迪只能将关注转向非洲。

尽管非洲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但如果印度能够顺利掌握局面,或许会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然而令莫迪感到意外的是,这条道路被「封锁」了。

众多非洲国家的专机于9月4日抵达中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按计划举行。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冈比亚等国的代表陆续赶往北京参加会议。在此期间,非洲记者在国外网站上对中国表示高度赞扬,称赞中国的经济繁荣、治安稳定,并对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与共同发展深表感谢。

在文化交流方面,非洲的代表们体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珍品,如茶叶和书法,同时也向我国代表赠送了非洲当地生产的番石榴和菠萝等特产,中非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在两国人民面前逐渐呈现。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经历了多轮深入发展,中国已成为多个非洲国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主要外贸伙伴。我国在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莫迪想把非洲的关注点从中国转向印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若希望印度经济有所改善,莫迪需要意识到,单纯追求竞争和过高目标是不可行的。相比之下,更应该务实行动,首先优化国内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教育的发展以提升国民素质,力争尽早摆脱「脏乱差」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