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美国大选杀出个「程咬金」,打击两党候选人,特朗普要败走麦城?

2024-04-27国际

最近,美国大选又出现了相当戏剧性的转变。美媒和纽约玛丽斯特学院发布了一份联合民调,在这份调查中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如果美国大选必须在特朗普和拜登之中二选一,你将要选谁。

第二个问题则比较少见,是说如果目前所有的独立第三方参选人也加入战局的情况下,你将会选谁。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中,特朗普不出意料的维持了领先势头。支持他的受访者占比46%,而支持拜登的受访者占比44%,和4月中旬的民调数据基本持平。

但第二个问题的结果就相当耐人寻味了。调查显示,第三方参选人中杀出了一个「程咬金」,那就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侄子小肯尼迪。在所有候选人中,他的支持率占到了13%。而且,在他入局之后,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的对垒形势发生了逆转。

拜登的支持率达到了39%,而特朗普的支持率掉到了37%。这份数据,无疑在当下日益白热化的「拜特之争」上又浇了一捧热油。小肯尼迪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首先,他是民主党出身,职业又是环保律师,竞选搭档还选了一名亚裔女性,从明面上看和拜登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但另一方面,他身上又有着鲜明的反建制色彩。他的叔叔、遇刺的肯尼迪,乃至整个肯尼迪家族,常年在美国红脖子喜欢的各类阴谋论中扮演主角,给他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就传奇性来说确实不输特朗普这个地产业大亨。

同时和特朗普一样,他也标榜自己是一名「政治素人」,不会和华盛顿政客同流合污,要反对「企业盗贼统治」,在反疫苗、反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和特朗普站在同一边。当然,在反援乌问题上他打的旗号不是「美国优先」,而是反战,左翼色彩很浓。

但无论如何,他和特朗普在对外交往上的主张从结果上来看是一样的,就是要重回孤立主义。这份联合民调的数据显示,小肯尼迪正在平等的吸走特朗普和拜登两个阵营的选票。在面对五个候选人的环境下,7%的拜登支持者转而投给了小肯尼迪,而特朗普则是被吸走了15%的选票。

这种情况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今年美国大选并不是候选人尽量争取更多选票的「正向竞争」,而是看谁的选票能流失更少的「负向竞争」。美国社会分化导致不同政治群体之间日益壁垒分明,很难争取第三方的选票,所以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看谁的基本盘流失的更少。

目前,这个联合民调显示特朗普被「反建制」的小肯尼迪分走的选票更多,但现在就说特朗普要被民主党算计的败走麦城,也还为时尚早。

特朗普

一来,小肯尼迪之前的支持率长期在8%上下的低水位徘徊,所以特朗普从未把他放在眼里。小肯尼迪甚至一度炒作,称自己收到了特朗普邀请,要成为他的竞选伙伴。这种炒作很容易让一些特朗普支持者把小肯尼迪看作「自己人」,从而更倾向于给他投票。

但现在小肯尼迪已经引起了特朗普警惕。特朗普明确给小肯尼迪贴上了「伪装保守的自由派」标签,他的竞选顾问也站出来明确抨击小肯尼迪「蹭热度」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有多少特朗普支持者愿意站到小肯尼迪那一边,要打上个问号。

二来,这份联合民调是4月13日到16日做的,这个调查时机本身选的很刁钻,正好是拜登采取行动,在他近期最大的失分项巴以问题上「亡羊补牢」挽回选票的时候。

拜登

而连日来,随着拜登政府在巴勒斯坦入联问题上动用否决权、拜登接连派出警察逮捕上百名声援巴勒斯坦的青年学生,拜登如今的支持率恐怕没办法再和这份民调数据一样那么乐观了。

并且,拜登的几个主要盟友都对美国意见不小。日韩被美联储收割惨重,拜登大手笔补助台积电建厂,也招致了欧洲不满。德媒直言,这种高额补贴对解决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缺口没有半点好处,这也给拜登鼓吹他的「印太战略」带来了不小麻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的政治生态正在变的日益脆弱,任何一点不确定性都有可能导致天翻地覆的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情况带来的影响是「喜忧参半」。

中美关系

说喜,是因为在国内政治环境日益不稳定的情况下,未来半年内美国将很难在外交上打开局面。欧洲在一些反华议题上恐怕不会轻易跟进美国炒作,而是会把做决定的时间拖到今年11月之后。这就给了中国更多塑造有利国际形势的空间。

美国无法给世界提供稳定性,中国正好「取而代之」。最近几个月,中欧高层密集互访正是得益于美国混乱的政治局面。说忧,则是随着拜登和特朗普这两位候选人走向「负面竞争」,他们在涉华议题上的论调很有可能越来越激进,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多不稳定性。

今年下半年,本来就是中美博弈的一个高峰期。巴以冲突前景未明,俄乌冲突逼近转折点,美联储同时面临高通胀和高利率的双重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高度警惕美国「掀桌子」,在中国周边点燃战火,做空亚洲新兴国家的资产来给自己解套。

布林肯

退一步说,就算美国不动用军事手段,以如今美国政客的行事作风,也完全有可能在大选前,再炮制一场类似于佩洛西「窜台」的恶劣政治表演。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就相当于把不稳定性外溢到了中国周边,对于当下专心推动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中国来说有害无益。

最近中方点头同意了美国政府一众高层的访华安排,应该就是基于管控风险的考虑。未来半年,中国大概率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展开「环美国外交」,尽可能的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出于「维稳」的考虑,中美之间互相试探的频率大概率会越来越高。接下来半年,将会是极端考验中国「走钢丝」能力的半年。这个坎顺利迈过去了,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