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起烧进美国大学校园燃起的「巴以战火」,昨天再一次被点燃熊熊烈火,以燎原之势在短短几天内迅速蔓延到哥大、哈佛、耶鲁。
美东时间今天清晨, 哥大宣布停止线下授课 ,转为线上课程,并在校园门外设置路障,增加安全巡逻。
■警方带走108名哥大学生
一向公开对外开放的哈佛则宣布关门,表示对非哈佛学生关闭,并警告哈佛学生若带入帐篷或桌子等堵塞教学楼入口,将受到处分。
在猛烈的抗议活动下,大学里已经没人能安心生活和读书。如同一位学生所说,风声雨声抗议声声声入耳,校园已不再安宁。
以色列前驻纽约总领事Dani Dayan造访哥大时就说:
「这是一场两条战线的战争,一场在以色列,一场在散居海外的犹太人民,尤其是在北美的大学校园里。 」
那么,从去年10月至今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一场中东的战争持续半年蔓延至美国大学的校园?
■1968年(左)和2024年(右),56年后,哥大学生又一次在同一栋图书馆建筑前,历史仿佛再次重演
抗议最猛烈的哥大
作为全美最早爆发抗议的校园之一,去年10月中旬,数百名抗议者分别举起支持以色列和支持巴勒斯坦的旗帜和标语。
彼时的抗议还相对和平,但校方的反应却相对不寻常:很快哥大官方就宣布对公众关闭校园。而后的数个月中, 只要有抗议活动发生,学校就会定期关闭校园。
很快, 哥大的校园环境开始走向动荡。
而随着加沙的冲突加剧,近二十个哥伦比亚学生团体发表公开声明,要求大学「口头承认巴勒斯坦人的生存及人权」,「结束与奉行种族隔离的以色列」的联系。
其中一个诉求是,「呼吁哥大校长Shafik放弃以色列种族隔离制度, 结束与特拉维夫大学的双学位课程 ,取消特拉维夫全球中心的开放」。
因为哥大位于特拉维夫的全球中心,很多巴勒斯坦学生无法进入其中参与研究,因为这个全球中心的运作是「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制度性种族隔离」的一部分。
■哥大与特拉维夫大学的双学位项目,我们写过战争几乎让我失学,去以色列上藤校到底在图啥?他可能会因为这些人的诉求而失学。
倡议发出后,哥大上演了一场暴力冲突。
10月14日,一名19岁的学生嫌疑人在Butler图书馆前用棍子袭击了一名 24岁的通识学院以色列籍学生。
起因是因为一群以色列籍的学生在学院大厅张贴了数张传单,传单上有被当时被哈马斯扣留为人质的以色列人的照片和名字。袭击者先是装作犹太人取得信任,随后突然用头巾遮住脸,开始把墙上的传单撕下来,并对试图阻止的学生大声辱骂,用棍子攻击了一名学生。
发生袭击的通识学院,正是一个和以色列关系较为密切的学院, 同时也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道提供双学位课程 。
这场袭击,让很多哥大学生开始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学校也向全校本科生发布声明,直指这起袭击事件是「恐吓和公然暴力」。
然而,此时很多人还没想到,在这场白热化的冲突之下,哥大还有更多隐秘而无声的「战争」。
■占领学校广场的哥大抗议学生(图源CNN)
学生和老师开始战队
如果说此前的冲突和抗议是哥大学生为主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哥大的教职员工开始下场,一场席卷更多人的冲突开始走向失控。
10月中旬,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校方人员表示,哥大应该为允许抗议者聚集校园而「感到羞耻」。他还表示, 这些抗议者「不代表大学」 。
但于此同时,这位匿名的校方员工说了一段极有煽动力的言论:
「我来这里是为了支持这里的犹太学生!我在这里工作!这些人现在没有必要在这里,我已经给校长和教务长发了邮件,他们应该来这里阻止这些混蛋!闹剧该收场了!」
■插满巴勒斯坦国旗的哥大校园
这一则音频被巴勒斯坦的支持者转发,他们表示「校园现实状况已然失控,在他们的安全得到保证之前,我们不能再踏入校园」。
正在同时,许多学生因为参与声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签署了谴责以色列的声明,而被人拍下脸部照片,并上传到一个公开记录反以色列或反犹太观点的个人和组织姓名的网站上。
而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 直接带来针对学生的人肉搜索。
果不其然,纽约时报证实,有两名哥大学生和一名哈佛学生,被全美最富盛名的著名律师事务所之一取消消了工作offer:「我们公司不再欢迎签署这些声明的学生领袖。」
■一些科技、金融公司希望把签署联名信的学生拉黑
除了律所,华尔街金融机构也强烈呼吁拒绝雇用这些谴责以色列的学生,甚至还有知名对冲基金的负责人要求哥大公开签署了相关声明的学生名单。
震慑于大公司的威力,有非常多准备在该律所就职的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其他学校的法学院学生,纷纷公开与谴责以色列的团体撇清关系,甚至直接选择退出。
而在校园里, 原本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开始选边站了。
■哥大学教师联盟代表哥大学生发言,支持言论自由,并反对最近警方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对学生的行为(图源Reuters)
10月30日,就在学生组织发表巴勒斯坦团结声明引发强烈反对声浪后,数百名哥伦比亚大学教职人员先后签署了两份公开信。
第一封信声援因为表达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的战争行为而被肉搜被恶意解雇的学生,第二封公开信则来自另一群教职工,信中要求整个大学社区明确谴责哈马斯的袭击,称不应该为此辩护。
第一封公开信的起因是保守派媒体Accuracy in Media 在哥大附近部署了一辆「人肉搜索卡车」, 悬挂的移动广告牌将所有疑似带有「哥伦比亚反犹太分子」的人的姓名、所属机构、面孔等全都以大屏幕显示。 联署声明的教职员工谴责校方在人肉搜索卡车进入校园后并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甚至在学生遇到危险的当下没有采取行动。
从事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的哥大教授Mana Kia表示,她无法容忍对学生的恐吓,无论是通过社会还是专业人肉搜索,都与言论自由原则背道而驰,「这是不可接受的。」
撰写第二封公开信的是知名媒体人,哥大新闻学院的名誉院长Nicholas Lemann。
则谴责了前一封信试图将「哈马斯」的行动重新定义为「行使抵抗占领的权利」,信中表示「我们要求整个大学社区明确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
两拨人的诉求南辕北辙,分裂正在校园里蔓延。
■去年7月1日才刚刚上任的哥大女校长,也是前沃顿商学院教授,10月举办就任仪式的时候还有数百名哥大学生抗议。
「大学正在癌变」
在学生、教授都战队后,官方也下场了。
10月20日,以色列官方推特转发了哥大商学院教授,Shai Davidai 的演讲视频,批评大学校长Shafik不谴责或制止校园内亲巴勒斯坦团体的行为怯懦 ,并警告家长不要将孩子送到哥伦比亚这样的学校。
以色列官方还批评了哥大、纽大和哈佛等学校的管理人员,称他们为「懦夫」。
随后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也转发了这条视频并声称 「哥大、纽大和哈佛正在为一些坏人提供便利。」
■Shai Davidai试图带领一个以色列抗议团体进入校园时,大学ID卡被停用。他怒吼:你们在校园里支持哈马斯,而我一个教授,你们却不让我进入校园?
随后的11月,以色列前驻纽约总领事Dani Dayan造访哥大,就「反犹太主义」表示:
「这是一场两条战线的战争,一场在以色列,一场在散居海外的犹太人民,尤其是在北美的大学校园里。」
Dayan将反犹太主义描述为「癌变过程」,大学在「第一阶段」时未能遏制它,当学生在抗议期间高呼「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等实例是第一阶段反犹太主义的一个例子。
现在,校园里的反犹太主义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
「如果事情发展到第四阶段,这关系到大学,关系到你想为美国政界、商界和知识界培养什么样的领导者。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毁掉美国的大学。」
后来,哥大决定无限期推迟一年一度的捐赠日,推迟的原因则来自多所大学在同样的捐款活动中遇到严重问题,部分长期支持者和捐赠者因为校方针对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沉默」而选择停止捐款,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
这是该活动举行 12 年来的首次推迟,该活动曾在 2022 年募集了超过 3000 万美元的资金, 而这一笔捐款资金也是哥大重要的校务运营资金,总价值约为 136 亿美元。
而曾在 2012 年捐赠 2500 万美元用以哥大曼哈顿维尔校区建设的亿万富翁Leon Cooperman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不会再向哥大捐款,他认为校方默许校内反犹势力的抬头,同时默许了校内学生参与 SJP 和 JVP 的示威游行。
他批评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和全美各地的其他大学的示威活动, 他称这些大学生的脑子里全是「屎」、「我不知道这些小孩在做些什么。」
他认为自己曾向哥大捐款5000 万美元是一件耻辱。
随后,作为犹太幸存者的后代,本身是哥大校友的犹太裔亿万富翁Henry Swieca宣布辞去哥大董事会的职务,他辞职描述为「一种表达」,「对大学前进方向的关切」,他表示「公然反犹太的学生团体和教授可以不受惩罚的持续开展活动,这发出了一个明确且令人痛苦的信息,犹太人不仅不受欢迎,而且在校园中也不安全」。
他还表示「哥大校方和商学院的声誉和诚信已经因为道德上的怯懦而遭受严重损失,并且这种行为无法修复。」
金主爸爸们的「威胁」对于学校运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不得不做出回应了。
骚乱升级至停课
早在1968年,哥大校方就因为学生抗议者而声誉严重受损。
今年历史或许再次重演。
■1968年4月,哥大学生的一次大型抗议示威活动,后被警方驱散。
从4月17日清晨开始,数百名哥大学生在中央校园中心搭起超过 50 顶帐篷,开始露营抗议,人群手握巴勒斯坦国旗,高喊「我们不会动!我们将坚持立场,直到学校管理层同意我们所有的要求。」
抗议学生情绪的激烈化,或许和校长Shafik的腹背受敌不无关系。
在抗议不断蔓延的数个月来,哥大校方一直尝试平衡言论自由和犹太学生的安全,均宣告失效。哥大也在这半年间不断收到联邦政府多个部门对于学校的问责,各种官司和问询络绎不绝,要求校长辞职的呼声越来越多。
上周三,Shafik继去年12月以行程不合逃过一劫后,这次终于还是坐在了国会,就校内不断升级的反犹太主义和附近激增的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接受质询。而去年的质询则是让时任哈佛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双双辞职。
■哥大校长内马特·沙菲克 (Nemat Shafik) 与哥大法学教授和两名受托人一起在众议院教育委员会作证。
与此同时,哥大的校园草坪上,越来越多的示威者聚集起来。
抗议人群要求以色列停火,并要求大学在财务上撤资以色列,校长在发给学生的电子邮件中发出严厉警告:「我授权纽约警察局开始清理校区南草坪上由学生搭建的违规建筑物。」
18 日,哥大校园宣布进入封锁状态,纽约市市长Eric Adams证实校长以书面形式联系警局请求支援,并在30多个小时后发出多次警告, 随后捕了100 多位学生, 目前均已获得保释。
哥大表示,这 100 多名学生都将被获得停学处分。
另据哥大学生媒体的报道,哥大还在17日晚对四名未经校方批准的亲巴勒斯坦示威活动的学生了处以无限期停学、24 小时内被逐出学生宿舍的处分。
■4月19日,警察站在哥大学生帐篷外(图源【纽约时报】)
昨天,,哥大校长Shafik宣布因为学校日渐紧张的局势所引发的安全疑虑,从下周一起,所有哥大课程都将转为线上课程,让我们所有人都有机会考虑下一步行动」。
至今,校园里抗议学生并未完全散去。
抗议学生搭建的帐篷外挂着标语「立刻结束对加沙的围困」和「欢迎来到巴勒斯坦人民大学」,亲以色列的示威者则聚集在哥大主校门前,挥舞美国国旗和以色列国旗。
而在 耶鲁大学 ,警方封锁了其入口,以应对该校内的抗议活动,至少16人被捕。
此外还有 艾默生学院、麻省理工学院 的学生也在校内设置了亲巴勒斯坦的营地以声援哥大学生, 哈佛、北卡和波士顿大学也举行了声援集会。
这些大学还未停课, 但也开始关闭校园,未来是否会步入哥大后程,也说不准。
■耶鲁大学的抗议者被捕
大学不再是象牙塔
写了这么多,或许你和我一样有一个最大的一直未解的疑问——美国真的反犹主义已经爆发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了吗?
以下引述一段来自新加坡媒体的评论,或许很能说明问题:
「类似反犹的短语还有「从河到海,解放巴勒斯坦」,呼吁建立一个从约旦河到地中海的巴勒斯坦国,消灭以色列国及其人民。但对于不少巴勒斯坦活动家而言,「从河到海,解放巴勒斯坦」象征的仅仅是让巴勒斯坦人获得平等的回归权和选举权的愿景。
讽刺的是,将这句从60年代起,在海外巴勒斯坦社群逐渐流行开的标语写入正式文件的,正是回应巴勒斯坦人对于回归权和公民权的要求。
■4月19日哥大校园外,
这些由亲以色列政府团体推动的对于反犹主义语言的再定义,已经在美国当下的公共语境中建构起了多重现实。
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也正在面临这种完全迥异的多重现实。
持续不断的国际冲突, 尤其巴以战火「烧」进了校园, 或许会让我们孩子这代中国留学生,成为赴美热浪30余年后内心遭受冲击最大的一代人——
全球化逆行,中美关系走出蜜月期,国内外舆论风向迥异,校园成为「战场」之下,除了学业、社交、就业和生活压力外, 他们还切身面临着价值观等无形问题的撕扯。
■4月22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示威学生(图源Getty Images)
有孩子跟我说, 感觉自己在亲历着历史,风声雨声抗议声声声入耳,深深体会到留学是在深度理解一种迥异的文化和社会。
而对于美国大学来说,已经见证了多次社会的浪潮发展,如最早伯克利蔓延起来的反战游行,女性主义游行等。
这里不再是象牙塔,在一个分裂的社会里成为了矛盾最为集中的先行站。
■昨天47位抗议者被带走后的耶鲁校园(图源耶鲁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