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以色列在否认中国救犹太人后,上海犹太纪念馆,小动作引起关注

2024-08-31国际

五月伊始,国际社会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巴以冲突,以色列高层的公开讲话,尤其是关于二战期间国际援助的言论,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这番言论不仅忽视了历史事实,也伤害了许多曾对犹太民族施以援手的国家人民的感情,其中就包括中国。

自2023年10月以来,巴以地区的战火再度燃起,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损失,无数平民流离失所,和平之路遥遥无期。这场持续不断的冲突背后,是长达千年的恩怨纠葛。

追溯历史,早在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人的祖先便从埃及迁徙至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自那时起,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便由此展开。公元70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巴勒斯坦,开启了他们长达千年的流散之路。

19世纪末,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犹太人逐步回归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的冲突也再度升级。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决议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

分别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试图以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然而,短暂的和平之后,新的冲突与对抗接踵而至,巴以双方深陷暴力循环,难以自拔。

近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再度爆发武装冲突,双方交火激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硬表态,誓言要对巴勒斯坦采取更加严厉的军事行动。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声称以色列在二战期间从未接受过国际援助。

这番言论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中国等曾无私帮助过犹太民族的国家的伤害。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

超过六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在这场浩劫中,中国人民向犹太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们提供庇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彼时,中国自身也深陷抗日战争的泥潭,但中华民族慈悲为怀、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让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接纳了逃离纳粹魔爪的犹太难民。

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先生不顾个人安危,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大量犹太难民签发了前往上海的签证,帮助他们逃离了纳粹的魔爪。

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接纳犹太难民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人民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他们与犹太难民守望相助,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许多犹太人在上海安家落户,并在这里生儿育女,延续着民族的血脉。

然而,以色列领导人的言论却对这段历史选择性遗忘,不仅没有表达感恩之情,反而将其抛诸脑后,着实令人心寒。

如果他的言论是出于无知,或许还能被善良的百姓原谅。不过,如果内塔尼亚胡是有意识的遗忘,这要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注意了。

按照犹太人的一贯作风,他们从来都是以怨报德,也让帮助过他们的人深受其害。在联合国的全体会议上,来自以色列的代表曾经公然撕毁了【联合国宪章】,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大家都没有想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以色列居然公然违背国际规则,其行为令人发指,难以让人接受。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在联合国的公投中,绝大多数国家谴责以色列,也让犹太人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此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激进态度,更让越来越多的世人认识到,犹太人确实是自私的,并不值得同情。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经给犹太人提供过援助。然而,处在巴以冲突中的以色列,居然把国际援助抛诸脑后,甚至公然否认中国对犹太人的援助,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此时,设在上海的犹太纪念馆迅速做出积极回应,并决定闭关修缮,更引起了很多热爱和平人士的关注。

希望以色列高层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尽快回到谈判桌前,并通过和谈的方式,和平解决巴以冲突,让老百姓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色列不应该忘记,是谁在他们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向其伸出援手,是谁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希望。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存在,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这座纪念馆记录了中国人民与犹太民族在患难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也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如今,纪念馆闭馆修缮,希望它能够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向世人讲述这段跨越民族。

跨越国界的人间真情。希望以色列能够正视历史,尊重事实,停止战争,并以真诚和友善的态度对待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民。

世界需要和平,巴以双方更需要和平。希望冲突双方能够早日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共同开创和平、稳定、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