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震撼数据曝光:乌克兰人口锐减千万,西方「输血」战争何时休?

2024-10-24国际

一、乌克兰人口危机之现状

联合国披露的数据令人震惊,自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人口锐减情况严重。大量民众逃离是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有 670 万乌克兰人在冲突期间逃离这个国家,他们主要前往邻近的欧洲国家寻求安全和庇护。
出生率暴跌也是人口危机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乌克兰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每名妇女仅生育一名孩子左右,成为世界上最低的生育率之一。例如,2023 年前 6 个月,乌克兰的人口出生率比 2021 年同期下降了 28%,这是乌克兰 1991 年独立以来最大的降幅。战争的恐惧、经济的不稳定以及社会的不确定性,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战争伤亡同样加剧了人口减少的趋势。虽然具体的伤亡人数难以准确统计,但联合国官员证实为 「数万」。2023 年底的估计数字为 7 万人左右。俄乌冲突的主战场主要在乌克兰,大量的士兵和平民在冲突中折损。此外,俄罗斯对乌克兰境内能源供应设施的攻击可能又将导致入冬后更多的乌克兰民众远走高飞。
总之,大量民众逃离、出生率暴跌及战争伤亡等原因共同导致了乌克兰人口的锐减,这给乌克兰带来了严重的人口危机。

二、危机背后的多重影响

(一)经济领域的困境

乌克兰人口的锐减给经济领域带来了沉重打击。在农业方面,大量劳动力外流使得许多农田无人耕种。据统计,约有 30% 的农田因缺乏人力而荒废,农业产量大幅下降。制造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工厂因人手不足而减产甚至停工。例如,一些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由于工人短缺,产能下降了 40% 以上。
人口减少还对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国内外投资者对乌克兰的经济前景失去信心,企业产能受限,技术创新乏力。数据显示,乌克兰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了约 50%。财政收入方面,人口流失导致消费税、所得税等主要税源枯竭,国家预算收入大幅度缩减。同时,政府需要额外拨款来支援流离失所的家庭、伤残士兵以及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开支激增,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二)社会层面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年轻人的大量外迁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这给乌克兰的社会福利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年轻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社会福利的财政来源减少,而需求却在增加。例如,医疗资源的分配面临巨大挑战,一些地区的医院因缺乏医护人员而无法正常运转。
文化传承也面临严峻挑战。人口流失伴随着特定地区文化的消逝,乌克兰各地独特的方言、习俗和传统随着原住民的离开而逐渐淡化。特别是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这些文化元素是乌克兰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心理创伤的蔓延

经历战火洗礼的民众,尤其是妇女、儿童和退伍军人,普遍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许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长期处于痛苦之中。这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家庭暴力、自杀等问题。据统计,乌克兰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家庭暴力事件增加了 30%,自杀率也有所上升。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的社会危机。

三、西方军事援助之影响

(一)援助方式的变化

近年来,西方对乌军事援助呈现出从输血向造血、从免费向收费转变的趋势。在冲突初期,西方国家主要以直接提供武器装备和资金等方式进行 「输血式」 援助,帮助乌克兰维持军事对抗能力。然而,随着冲突的持续,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单纯的 「输血」 难以长期维持,逐渐转向推动乌克兰国防军工自我 「造血」。例如,英国与乌克兰签署安全合作协议,计划推动本国国防工业与基辅合作,以支持英国国防产品的维修保养和生产,在乌克兰实现本地化。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考虑对乌军事援助的成本回收问题,不再单纯提供免费援助。如欧盟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收益,将其作为贷款提供给乌克兰,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乌克兰的资金需求,但也引发了关于债务偿还的担忧。

(二)对乌军事行动的作用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援对乌军战场形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军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乌军的作战能力。例如,美国提供的火炮在俄乌冲突演变成以火炮为主导的消耗战中,助力乌军夺回对乌东北部、南部主要城市的控制权。乌军还利用美国提供的情报击沉了俄黑海舰队旗舰 「莫斯科号」,减轻了乌南部沿海地区的安全压力。然而,军援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2023 年 6 月乌军发起反攻,但进展缓慢,濒于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乌军未能获得足够的装甲防护能力,美国及盟友交付乌方的主战坦克数量低于承诺,投入战斗迟缓。此外,美国对乌军援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战场形势,2023 年 10 月以来,美国内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辩论持续升温,众议院搁置涉乌拨款法案,导致美国对乌军援断供,俄军利用这一 「窗口期」 发起进攻,逐步在顿巴斯前线取得突破。

(三)对欧洲安全格局的冲击

西方军援带动了美国对欧军援和军售,对欧洲安全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在美国通过的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中,部分资金用于军援欧洲盟友和伙伴。这些国家在向乌转让苏制旧装备后,可利用美援资金购买新装备,如斯洛伐克向乌克兰提供 S - 300 防空系统后,美国拟向斯洛伐克提供军援,用于其购买美国 「爱国者」 防空系统。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盟友和伙伴纷纷加强军力建设,从美国采购军备,2023 年美国对外军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援乌强化了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驻欧美军人数增加,美国加强了在北约东翼的军事存在,宣布在波兰设立前线指挥所等,巩固了美国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使欧洲国家对美的战略依赖性普遍上升。

(四)大国博弈的加剧

美国援乌在大国博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美国通过援乌消耗俄罗斯。俄乌冲突对俄军事实力和经济潜力造成严重损伤,美国防部估计,俄罗斯已耗费直接财政支出 2110 亿美元,到 2026 年俄经济损失将高达 1.3 万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在援乌的同时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加剧中美地缘博弈。美国利用军援打 「代理人战争」,试图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其霸权地位,但这种行为也给地区和全球安全形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四、乌方伤亡数字之争议

(一)各方说法

泽连斯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已有 3.1 万名乌克兰士兵在冲突中死亡,但没有提及受伤人数。然而,这一数字遭到了多方质疑。

美国媒体 :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泽连斯基透露的乌军阵亡人数跟美国官员给出的数据大不相同,美国官员去年认为乌军阵亡数字接近 7 万人。【华尔街日报】17 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 「一项乌克兰机密估计」 显示,在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士兵的死亡人数为 8 万,受伤人数为 40 万。

俄罗斯方面 :俄方在 4 月称,乌军损失了大约 50 万士兵。俄国防部表示,自 8 月开始越境进攻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以来,乌军已损失了超过 15650 名士兵。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 6 月表示,战场上的俄乌损失比例是 「1 比 5」。

英国国防部 :去年差不多战争接近一年的时候,预估乌军已经损失了六万多人。

美国情报部门 :到了八月份之后,美国的情报部门又预估,乌克兰军队已经阵亡了大约七万人。

第三方预测 :保守估计这半年时间里,乌军的阵亡人数大约在两到三万人。照这个比例来算,那么乌军总共的伤亡数字,大概在三十万。

(二)争议焦点

数字真实性 :各方给出的乌军伤亡数字差异巨大,使得数字的真实性备受争议。乌克兰政府可能出于稳定士气、争取援助等目的,倾向于低估伤亡数字;而俄罗斯方面则可能为了鼓舞己方军心、展示军事行动成果而夸大对方损失。

统计方法 :战争时期想要精确统计战伤减员数和阵亡人数是件困难的事情。不同国家和冲突中,伤员选择假肢的比例可能存在差异,战俘和失踪士兵的确切数量也难以确定。此外,各方的统计方法和信息来源不同,也导致了数字的差异。

政治因素 :乌军伤亡数字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因素。乌克兰需要向西方展示其 「强大战争潜力」,以敦促西方社会扩大对乌军事援助;而西方则可能根据自身利益调整对乌军援的力度,对乌军伤亡数字的态度也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五、未来之路在何方

(一)国际社会支持

面对乌克兰的人口危机,国际社会的支持至关重要。联合国应继续发挥协调作用,组织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为难民提供食物、住所、医疗服务等基本生活保障。同时,推动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例如,一些国家可以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帮助乌克兰恢复荒废的农田,提高农业产量。国际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贷款和援助,帮助乌克兰稳定经济,缓解财政压力。

(二)政府政策调整

乌克兰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调整来应对人口危机。在经济方面,政府应出台鼓励创业和投资的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流的人口回流。例如,提供税收优惠、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鼓励企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在人口政策方面,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如提供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增加儿童福利等,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推动和平进程

和平是解决乌克兰人口危机的根本途径。
只有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才能为乌克兰人民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从而吸引外流人口回归,提高生育意愿。乌克兰政府应积极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也应加大劝和促谈的力度,推动双方尽快实现停火止战。例如,中国提出的 「四要四不要」 原则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各方应共同致力于为局势降温,为恢复和平积累条件,减少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早日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