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百年仇恨难消 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

2024-08-31国际

今日历史故事:巴勒斯坦一分为二

1947年8月31日,联合国建议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

巴勒斯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20世纪初,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大量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希望在那里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或者说现代巴以冲突的根源通常被认为是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提出的「巴尔福宣言」。

在这个宣言中,英国外交大臣巴尔福向犹太复国主义联盟承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的家园」,这一声明激发了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浪潮。

犹太移民潮与当地阿拉伯居民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导致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和社会动荡。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1947年正处于其影响力的增长期,它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为各国讨论和解决全球问题的平台。此时的巴勒斯坦问题,成为联合国重点关注的国际问题之一。

联合国提出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的计划,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决定。

这一计划体现了联合国在解决长期冲突和民族自决问题上的尝试,尽管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的和平效果,反而加剧了地区冲突,导致了持续至今的紧张局势。

以色列国的成立和中东战争的爆发与这一计划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一计划推动和形成决议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

1947年2月,英国因无法解决巴勒斯坦地区的矛盾,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了联合国处理。

同年9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即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来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

特别委员会在经过深入调查和讨论后,提出两个主要方案:联邦方案和分治方案。联邦方案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巴勒斯坦国家,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管理。然而,考虑到当时双方的矛盾和冲突,特别委员会最终推荐了分治方案。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对分治方案进行表决。最终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这项分治计划的决议。

该决议规定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结束,把巴勒斯坦分成两个国家,一个归阿拉伯人,另一个归犹太人,耶路撒冷市则成为联合国管理下的独立主体。

犹太国家面积约为55%的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主要的犹太居民区和一些重要的水资源;而阿拉伯国家面积约为45%,包括主要的阿拉伯居民区。

这是国际组织第一次提议成立犹太人的国家,这也是犹太复国主义的最终目的。决议同时建议把更多的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背后的大国博弈是复杂且多层面的。

英国由于在二战中力量受损,希望保持对中东的影响力,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因此在犹太人问题上持有保守态度。

美国在战后崛起,希望通过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来赢得国内外的犹太人支持,同时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地缘政治价值也有所考量。

苏联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同样关键。斯大林控制了联合国中五个成员国的投票,直接影响了分治计划的通过。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原因可能包括向美国展示合作意愿、赢得美国犹太社团的好感以及通过犹太人向西方寻求经济援助。

此外,苏联可能也认识到巴勒斯坦地区的不稳定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因此支持以色列建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苏联在欧洲的压力。

可以说,分治计划的通过是大国之间政治利益、战略考量和国际关系博弈的结果。

分治计划一通过,犹太人欣然接受,视其为实现犹太国家的重要一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和抵制这一分治计划,因为它在土地分配上偏袒了犹太复国主义者。

尽管犹太人在当时只占巴勒斯坦地区人口的约33%,但他们却被分配了超过一半的土地。此外,阿拉伯人认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已经导致了大量阿拉伯人失去土地和家园,分治计划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

1947年11月30日,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这被称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的开始。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随后,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实际上控制了比分治计划中更多的土地,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则未能实现。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多次战争和冲突,以色列控制了包括西岸和加沙地带在内的一些巴勒斯坦领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定居点。这些行为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争议和批评。

直到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才在其【独立宣言】中接受分治计划。

而耶路撒冷作为三教圣地,其地位问题一直是巴以冲突的焦点之一。双方都声称耶路撒冷为自己的首都,这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这座城市的地位问题,就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谁接手都觉得烫,但谁也不肯说它不香。

对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夺我土地,烧我房屋,杀我子女,辱我先辈;对于以色列,大哥给的地盘,小弟不光要看好场子,还要做大做强,至于什么巴勒斯坦国家,什么阿拉伯世界,我不care。

巴以冲突实际不是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式装备军队之一的以色列与没有正式军队的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

近年来,尽管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巴以问题的态度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保持了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包括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层面。

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期间,美国的一些决策,如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至耶路撒冷,被认为使得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态度更加强硬。

美国国内的政治力量,特别是犹太集团在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美国的巴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保护以色列成为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

拜登政府虽然口头上支持「两国方案」,但在实际政策上并未与特朗普政府有明显区别,继续采取了「袒以压巴」的政策,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动用否决权拒绝通过谴责以色列的声明决议。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美国被巴勒斯坦民众认为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方面声称自己是中立的调停者,另一方面却是以色列武器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中东问题专家指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政策是导致冲突持续和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的一些行动,如出动航空母舰、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等,被视为在「火上浇油」,不利于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目前,哈马斯的崛起是巴勒斯坦政治中的意外转折,它的激进立场和对以色列的强硬态度,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中备受争议的政治力量。

尽管面临着外部的压力和封锁,哈马斯依然坚持其抵抗路线,其行动和政策对巴勒斯坦的未来和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片古老的土地何时能恢复宁静与和谐,问苍天,难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