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国会会议中,美国议员迈克·沃尔兹以一个引人注目的举动开始了一场辩论。他手持一个仅售1.6元人民币的衬套零件小袋子,质疑为何类似产品在美国军方的采购价竟高达9万美元。这一举动揭示了美国军事预算不断攀升背后的问题。事实上,尽管美国仍自诩为「制造业第一强国」,但现实是制造业已出现「空心化」现象,许多企业如波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导致竞争力下滑。
中国的制造业以其卓越的质量和亲民的价格闻名于世,与之相比,美国制造业的现状显得黯然失色。沃尔兹的质询焦点集中在这一对比上,引发了关于美国军工制造业是否还能维持其地位的广泛讨论。波音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作为「美利坚长子」的代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此次事件并非孤立,它反映出美国在制造业成本控制上的困境,以及对于国际竞争的深层反思。沃尔兹的犀利提问促使人们深入思考,美国需要如何调整策略,才能在保持军事实力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沃尔兹揭示的惊人事实震惊了美国社会:美国的债务总额高达34.5万亿美元,每年仅利息支出就高达1.1万亿,然而军费开支却持续膨胀。据透露,美军在日常采购中出现了诸如120万元的手推车、1280美元的热水壶以及600万美元买9只山羊等荒谬行为,最近甚至出现一袋衬套售价高达9万美元的情况。这使得美国军费预算攀升至8579亿美元,远超中国三倍。
然而,美军高层仍抱怨武器落后与预算不足,不断呼吁国会追加军费。然而,从采购流程角度看,美国空军坚称自身并无问题。因为沃尔兹所提及的昂贵衬套零件用于飞机引擎,其成本自然因特殊模具和设备需求而提高。而且,作为军方订单,合规性标准严格,这进一步推高了成本。尽管如此,一袋衬套竟标价9万美元,约等于65万人民币,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如此,整个采购过程似乎经得起审查,纳税人的钱似乎合法地流入了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链中。这种矛盾的现象引发了公众对美国军费使用透明度和效率的质疑。
尽管有人质疑美国制造业的强大是否足以解释高昂的军购价格,事实并非如此。沃尔茨揭示,美军采购中的荒谬高价,根源在于其刻意增加军费开支的政治策略。他指出,许多不必要的物品,如热水壶和山羊,都被列入采购清单,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国会预算。这种做法导致美国军方的采购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公开透明的监管,滋生了严重的浪费和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批评。
以阿富汗战争为例,这场历时20年的冲突耗费了惊人的2.3万亿美元,其中真正用于援助的仅占39亿美元。其余巨额预算的去向,美军并未详尽说明。实际上,这只是美军庞大支出的一个缩影。根据布朗大学的数据,从2001年到2021年,美国在军事装备、国土安全以及阵亡军人家庭抚恤金等项目上的花费高达5.8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2019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年全球GDP的6.7%。这笔庞大的资金最终却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引发了深刻的反思。
尽管美军军工复合体的影响力日益显著,但F-35战机的问题却持续加剧。作为美国空军的关键战力和军工业的象征,F-35战斗机自诞生以来便备受瞩目。据统计,过去五年间,美军至少发生了八起F-35坠机事故。这一严峻情况在4月18日被美国众议员马特·盖茨通过社交媒体曝光,他指出,目前美军现役的F-35中,只有三分之一具备战斗能力,这是空军部长肯德尔公开确认的数据。
F-35的研发历程长达23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主要研发方,不仅获得了美国军方的资金支持,还吸引了包括多个北约国家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投入大量资源。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性能问题,公众不禁质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数十亿美元的研发预算。
这种情况下,F-35项目的复杂性和背后的经济利益链使得问题显得尤为引人深思:巨额投资换来的竟是如此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无疑引发了对军工业商业运作模式的深度审视。
面对军费预算问题的严峻性,美国政府和国会是否曾考虑过实施管控呢?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特朗普总统对庞大的军费开支早有不满。事实上,他上任后立即采取措施,试图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特别是削减军费、医疗和社保开支来实现财政平衡。然而,特朗普的改革计划甫一提出,即遭遇美国参众两院关键人物的强大压力,白宫不得不迅速调整立场,不仅未削减军费,反而将其提升3%。
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美国政治中一个显著的现象:众多重要政界人物,实质上是军工复合体的代言人。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如提及「9万美元一袋衬套零件」等争议事件,煽动舆论,指责议员对军费的反对可能导致国家安全风险。媒体随即充斥着「中国威胁论」和「俄罗斯攻势」的报道,而美军将领也借此炒作「中国大陆可能在2027年武力统一台湾」的言论,促使国会增加军事预算。
美国所谓的「民主机制」在这场围绕军费的博弈中显露其利弊。至于五角大楼高层是否深知美军内部存在的贪腐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总的来说,军费预算问题不仅牵涉到经济决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美国政治权力结构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复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