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88国一致同意,对以色列武器断供,中国宣布支援黎方,总攻将开始

2024-10-12国际

以色列如今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和西方大国之一,法国与以色列原本关系密切,并曾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支持。然而,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却也「转变了立场」。

在10月5日的第19届法语国家组织峰会闭幕式上,马克龙特别提到了黎巴嫩的停火问题。他指出,法语国家组织的88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应尽快促成黎巴嫩的长期停火,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随后,法国还将专门召开国际会议,向黎巴嫩提供援助与支持。

法语国家组织是一个于1970年由法国主导成立的国际组织。当时,英语正逐渐崛起为「第一语言」,而法语则面临衰退的危机,因此法国希望借此机会重振法语的辉煌。

这个组织不仅法语国家可以加入,将法语列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国家也有资格成为成员。后来,一些与法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也陆续加入,例如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等,虽然这些国家并非法语国家,但它们同样是该组织的成员。

鉴于美国的霸权特征以及英美在文化上的垄断,这个法语国家组织自然带有一定的反霸权色彩。毕竟,法国在北约中一直扮演着「刺头」的角色,始终对美国的垄断霸权表示不满,时常与美国针锋相对。当美国呼吁大家支持以色列时,法国却要求以色列停火。

马克龙关注的不仅仅是黎巴嫩局势,还包括加沙问题。他对内塔尼亚胡的政策进行了直接批评,指出以色列目前的行动不仅无法缓解局势,反而会激发「仇恨和愤怒」。因此,他宣布法国将不会向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提供武器,并呼吁西方国家停止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

法国早在今年3月就曾呼吁停止对以色列的支持。当时,法国外交部副发言人克里斯托夫·勒穆瓦纳指出,鉴于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法国出口给以色列的武器不得用于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这并不是法国首次发出类似呼吁。

如今,法国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措施,不仅停止了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还呼吁其他国家共同参与这一「武器禁运」,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最后,马克龙直言:「黎巴嫩不能沦为下一个加沙地带!」

法国的呼吁颇具成效,这不仅归功于其仍然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因为许多西方国家可能已经厌倦了无止境地支持以色列——他们不断为以色列的暴行「善后」,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正如所见,不仅德国和加拿大已经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也中止了与以色列的三十多项军火合同,主要涉及军用飞机,原因是这些武器可能违反国际法。尽管英国不像法国那样全面切断对以色列的支持,但他们也承诺将确保这些武器不会导致人道主义危机。

如此一来,公然支持以色列并向其大规模运送武器的西方国家中,美国成为唯一的例外。美国的立场也颇为耐人寻味:一方面,他们对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表示关切,呼吁实现停火;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停火设置了诸多条件,归根结底就是要求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组织妥协甚至投降,必须达成对以色列有利的和平才可。

这实际上还是在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可见美国确实与以色列紧密捆绑。不过,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毕竟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停止支持以色列。为了确保以色列在战场上的优势,美国势必要加大对其资源的投入。鉴于美国的霸权力量有限,更多资源投入以色列势必会减少他们在亚太地区的投入,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也有望缓解一些。

回到以色列方面,法国的声明自然引发了以色列的强烈不满。当天,内塔尼亚胡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严厉谴责马克龙「可耻」。根据他的说法,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也门胡塞武装等组织都是「野蛮政权」,而以色列和西方国家则代表了「文明世界」。因此,以色列的战斗被他形容为「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较量」,所有文明国家都应当站在以色列的一边。

如今,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竟然为以色列的敌对方发声,这让他感到极度愤怒。他指出,以色列目前在七条战线上作战,而这场战斗本应是全球共同对抗「极端主义」的战争,然而法国却在削弱以色列的「自卫能力」。同时,内塔尼亚胡还强硬表示:即便缺乏这些国家的支持,以色列也必将赢得这场战争!

10月6日,马克龙再次与内塔尼亚胡通话,重申法国始终是以色列的朋友,但他坚信中东停火的时机已经成熟,认为以色列目前的行动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显然,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因为通话结束后,马克龙依然坚持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的呼吁,而以色列也继续对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发动攻击。

以色列的行为连欧盟都无法容忍。10月9日,欧盟宣布将开通「空中走廊」,通过飞机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这显然违背了以色列的意愿,因为以色列已将黎巴嫩划入「野蛮阵营」。然而,欧盟依然决定援助黎巴嫩,这表明欧盟与以色列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巧合的是,就在欧盟宣布的前一天,也就是10月8日,我国也宣布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基于黎巴嫩政府的请求,我国将协助该国进行医疗救援工作。美国和以色列向黎巴嫩投下炸弹,而我们则运送救援物资,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与担当。

以色列如今处境孤立,而它的宿敌伊朗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近期两国之间的冲突持续升级。起初,以色列多次在伊朗境内展开「斩首行动」,针对哈马斯及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发起袭击,随后伊朗展开报复,向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紧接着,以色列再度进行反击,并威胁打击伊朗的核设施和石油设施。

这一威胁非同寻常,石油和核设施堪称伊朗的「生命线」。伊朗随即进入战备状态,总统佩泽希齐扬甚至表示愿意成为「殉道者」。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也报道称,军方已准备了「至少十种方案」来应对以色列的袭击。以色列若敢发动攻击,伊朗势必会以更为猛烈的反击予以回应。

以色列面临的敌人并不少,正如之前提到的,许多西方国家对支持以色列已经感到疲惫。如果以色列继续扩大冲突,所获得的将不会是更多的支持,反而会是更多的敌人。到那时,「抵抗之弧」将会对以色列发起全面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