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中俄伊大三角」,没给印度留位置,让印度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2024-04-19国际

印度对「中俄伊大三角」的边缘化可能催生出非分之想,这一点在「今日商业」新闻网的一篇评论员文章中有所体现。文章标题直指:「印度需密切关注中国、俄罗斯和伊朗间的三角动态。」西方媒体对这个地缘政治新概念的关注度日渐提升。

文章深入分析了中俄伊三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中俄之间长久以来的友好合作不言而喻,而在俄乌冲突后,俄伊关系更是迅速升温,伊朗已成为俄罗斯的重要军火伙伴。令人注目的是,去年,两国签订了一份长达20年的合作协议,聚焦于国防和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

因此,尽管中俄伊之间的纽带日益紧密,但印度看到了潜在的机会,试图在这一动态中寻觅自身平衡并扩大影响力。

从经济层面分析,印度在参与中俄伊三角关系时显得较为局限。由于印度当前的经济条件限制了与俄罗斯和伊朗贸易的扩大,这意味着印度难以通过经济手段直接影响这两个国家,寻求其他途径显得更为必要。

尽管印度在俄乌冲突期间继续从俄罗斯获取石油,但其贸易行为主要遵循西方制裁,且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不如中俄之间显著。

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独特的交易模式: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石油,但印度支付的主要是本国货币卢比,辅以美元和阿联酋迪拉姆。然而,卢比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有限,流动性不足,而且印度能提供给俄罗斯的具有吸引力的商品不多。结果,俄罗斯手中积累了大量难以流通的卢比,仿佛这些石油是以折扣价售出。

总结来说,印度在经济上与中俄伊三角关系中的角色受到诸多制约,其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反映出印度试图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寻找平衡,但同时也揭示了经济结构上的局限性。

起初,俄罗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克制与合作,对莫迪政府的条件持开放态度,甚至愿意投资印度国内项目,以期长远利益并维系两国关系。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俄罗斯的经济压力逐渐显现,无法继续承受卢比带来的持续亏损,提出用人民币取代卢比作为交易货币。

印度对此反应强烈,坚决拒绝,转而在沙特石油降价的契机下,转向购买沙特石油,这无疑加深了与伊朗的经济距离。事实上,印度与伊朗的经济联系薄弱,由于遵守西方制裁,伊朗仅是印度的第59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微不足道。

鉴于此,从经济层面来看,印度几乎难以介入中俄伊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文章建议印度应利用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巧妙地在中俄伊三角关系中扮演平衡者的角色,通过支持俄罗斯和伊朗,以此抗衡中国的影响力。这种策略将使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在国际关系的棋盘上,尽管中俄伊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国却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俄罗斯和伊朗在平衡机制中显得较为弱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印度看到了潜在的机会:它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位置使其具备了制衡中国的潜力,同时与西方世界的紧密联系为其增添了筹码。

印度应当审慎评估自身作为「影响力杠杆」的角色,利用这一契机深化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种策略并非新鲜,印度政府通过参与如「美日印澳四方对话」这样的机制,积极与美国结盟,以对抗中国的扩张,并借此获取在边界争端中的支持。历史上的俄罗斯也曾视印度为牵制南方邻国的力量,印度一直是俄罗斯武器的重要买家。

然而,将印度的制衡作用引入到中俄伊三角关系中,是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下的一种新视角。随着俄乌冲突和加沙地带局势的升温,西方媒体对「中俄伊三角」的关注日益增加。然而,印度是否真的能如愿扮演这个角色,还需现实考量。毕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不容小觑,印度的过多设想可能并不切实际。

首先,将印度部分人的观点视为一种带有偏见的论断,他们错误地提出了「中国影响力过大,需外部势力制衡」的概念,这种观点实质上源于对中国的恶意揣测,而非基于客观的事实分析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然而,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尽管我们不应低估其潜力,但从现实角度看,无论是其软实力如文化影响力,还是硬实力如经济和军事力量,目前尚不足以支撑莫迪政府所追求的「制衡中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