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以色列疯了,在这世界上,还有谁能拴得住他们?!

2024-10-27国际

一、以色列的疯狂之举

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的行为可谓令人震惊。首先,在通讯设备中安装爆炸物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准则和道德底线。2024 年 9 月 17 日和 18 日,黎巴嫩发生大规模通信设备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据调查,这些爆炸的通信设备在抵达黎巴嫩之前就已被植入炸药,而以色列被指与此次事件脱不了干系。这一行为不仅对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和民众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破坏,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通讯设备安全的恐慌。

以色列还公开攀咬联合国。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多次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甚至要求联合国部队后撤 5 公里,否则将不负责突发情况。以色列军队向联合国部队开火,无疑是对国际法的公然挑衅。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总计有 1 万余名士兵,来自全球 50 个国家,以色列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

此外,以色列对加沙地区进行了封锁和轰炸。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致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以军还突袭并进入加沙地带的医院,逮捕数百人。以军轰炸加沙地带难民营的学校,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多人死亡。以色列的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人道主义原则,给加沙地区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以色列的疯狂之举不仅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公愤,也让其自身陷入了孤立的境地。世界上站在以色列这一边的国家会不断减少,一旦美国霸权也开始日落西山,以色列将面临被清算的命运。

二、疯狂背后的原因

(一)由来已久的犹太极端主义

犹太极端主义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和发展时期,犹太人开始有组织地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1881 年俄国沙皇遇刺后掀起大规模反犹浪潮,俄罗斯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有组织的 「阿利亚」 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希特勒统治德国后,幸存的欧洲犹太人大量移民到巴勒斯坦。到 1939 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已多达 45 万人,占当地居民总数的近 1/3,此时阿拉伯人才真正认识到犹太移民对自身生存所造成的巨大威胁,开始积极抵制犹太移民运动,而犹太极端主义也在这种冲突中逐渐发展起来。

犹太极端主义对以色列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具有国家行为的 「定点清除」 作为以色列的安全政策正式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犹太极端主义从 「以暴制暴」 到 「以恐反恐」 的转变。这种极端主义政策使得以色列在处理与巴勒斯坦及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更倾向于采取强硬手段,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二)国际环境的影响

以色列所处的国际环境复杂且紧张。周边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有着极深的敌意,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之间的冲突长期存在,涉及领土、政治和宗教等问题。以色列此次对加沙地带的行动引发中东紧张局势,周边国家纷纷表态支持巴勒斯坦。沙特和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其表态意味着阿拉伯国家可能将联合起来对付以色列,这给以色列带来巨大压力。此外,黎巴嫩真主党和阿富汗塔利班也表示准备参战,让中东地区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行动也存在不同看法。一方面,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以色列,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联合国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谴责,认为其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以色列的行动受到了多方制约,但也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而有一定的底气。

(三)国内政治因素

以色列国内政治势力的博弈激烈。在巴以冲突中,不同政治阵营对战争的态度存在分歧。例如,特拉维夫爆发的集会反映出民众对内塔尼亚胡处理巴以冲突方式的质疑和不满。一些人认为总理在处理冲突时手段还不够极端,希望他更迅速地发动战争;而另一些人则对战争的后果感到担忧。

以色列国防军在政府中具有特殊地位。基于义务兵役制度及预备役制度的实行,以色列国防军被视作 「人民军队」,在以色列军政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兵役问题引发了诸多矛盾与质疑,数次引发以色列政坛震动和公共舆论争议。同时,以色列国内的极右翼政府试图推进的司法制度改革,也影响着政府与军队的关系,引发了诸多争议。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

(一)美国的态度

美国在巴以冲突中一直扮演着复杂的角色。一方面,美国坚定地支持以色列,将其视为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早在 1962 年,美国时任总统肯尼迪就用 「特殊关系」 来描述美以关系。2020 年,时任总统特朗普更是直言,「若不是要保护以色列,我们没必要待在中东」。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毫不掩饰地偏袒以色列。美国媒体称,冲突爆发 5 个月以来,美国政府已经秘密向以色列进行了 100 多笔军售,2024 年 2 月,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额达 953 亿美元的紧急预算法案,其中约 140 亿美元用于援助以色列。

然而,美国的支持并非毫无约束。随着美国 2024 年总统大选的临近,拜登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举措成了影响选情的重要因素。拜登政府极端亲以立场引发国内阿拉伯裔和进步选民强烈不满,多地民众自发举行声援巴勒斯坦游行,甚至有美国空军现役军人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前以自焚抗议。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必须在安抚选民和安抚以色列之间找到平衡。此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要求加沙地带立即停火的决议,美国投了弃权票,一方面引发以色列抗议,为拜登政府调停不利甩锅,一定程度上回应并安抚选民;另一方面,在以色列军队即将杀向拉法之际,让以色列以美国 「背叛原有立场」 为由拒绝沟通,也能够为其必将造成平民惨重伤亡的军事行动尽量减少限制,同时为拜登政府脱责。

(二)联合国及其他国家的行动

联合国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在斋月实行所有各方均尊重的停火,以最终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停火;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并确保人道准入,以解决其医疗和其他人道需求;要求各方遵守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的对其所扣押的所有人的义务。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通过的首个明确要求立即实行停火的决议。

此外,124 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投下赞成票,通过对以色列的制裁方案。决议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它的政治和道德影响不容小觑,给以色列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限制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

其他国家也纷纷对以色列表示谴责。黎巴嫩看守总理纳吉布米卡提要求以色列停止侵略黎巴嫩,并呼吁立即停火。埃及与加沙地带之间的拉法口岸因以色列多次轰炸被摧毁,埃及方面已将国际援助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约旦、伊拉克、卡塔尔等国向加沙地带提供援助,以缓和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局势。

(三)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反应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加沙地带积极开展救助行动。欧盟通过 「海上走廊」 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迄今已向加沙地带运送逾 2000 吨物资,今年还向巴勒斯坦追加 1.93 亿欧元人道主义援助。阿联酋启动 「英勇骑士 3 号」 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民提供紧急援助,共携带 272.5 吨的援助物资,包括食品包和帐篷,并通过建立空中桥梁加强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然而,以色列的袭击继续破坏加沙的人道主义行动。联合国副秘书长马丁格里菲思表示,轰炸和拒绝准入在继续破坏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行动。全球范围内对冲突后果如此愤怒是罕见的,为结束冲突所做的事太少了,而有罪不罚也太多了。加沙地带的冲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救助行动面临巨大困难。

四、谁能制约以色列

(一)美国的制约作用

美国对以色列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杀手锏上。首先,以色列需要美国在联合国的帮助。全球有 60 来个穆斯林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 30%,如果就巴以问题投票,以色列每次都必输无疑,只有美国能用否决权来帮以色列。这是以色列所必须的国际支持,也是美国制约以色列的最大杠杆。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要求加沙地带立即停火的决议中,美国投了弃权票,引发以色列抗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并安抚了选民。

其次,以色列需要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虽然以色列是人均 4 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军事科技和能力在全球也能排前十,但毕竟全国只有美国几个城市那么小,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话必须要有强力外援才有备无患。美国数十年来对以色列的经济和军事支持为以色列的安全和发展功不可没。最近美国国会通过 140 亿美元对以色列拨款法案,另外大家都熟悉的铁穹反导系统,就是美国和以色列共同研发的。如果美国减少这些支持,以色列的不安全感会大幅增加。

(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际社会可以通过联合行动对以色列形成制约。联合国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在斋月实行停火、释放人质并确保人道准入。124 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投下赞成票,通过对以色列的制裁方案,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给以色列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和道德压力。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限制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黎巴嫩、埃及、约旦、伊拉克、卡塔尔等国也纷纷通过要求停火、提供援助等方式表明态度。

此外,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加沙地带积极开展救助行动,欧盟通过 「海上走廊」 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阿联酋启动 「英勇骑士 3 号」 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全球范围内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愤怒,这也给以色列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三)以色列内部的因素

以色列内部对地面入侵黎巴嫩存在风险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的政策。一方面,如果以色列要从地面进攻黎巴嫩,会面临很大风险。黎巴嫩真主党可能会全力反击,且一旦地面冲突爆发,真主党可能就会对城市发起攻击,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看来,黎巴嫩真主党比较克制,但如果地面冲突真的发生,真主党很可能会转向攻击城市,就像 2006 年的那次冲突一样,当时以色列派遣大量军队进入黎巴嫩,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士兵数量也存在问题。以色列现在只有大约 10 万正规军,一旦发生冲突,会征召预备役军人,预备役的总数上限是 36 万。如果把所有能用的兵力都计算进去,以色列现在大约有 40 多万士兵可用。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都需要大量的军队来维持秩序,这使得以色列在考虑地面入侵黎巴嫩时不得不谨慎评估各种可能性和后果。

五、未来展望

(一)以色列未来发展方向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以色列未来可能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首先,以色列可能选择调整政策,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呼吁,在处理与巴勒斯坦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上更加谨慎。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这使得以色列在经济、外交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以色列认识到长期冲突的弊端,可能会采取更加温和的政策,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自身创造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其次,以色列可能继续加强自身实力,尤其是在科技和军事领域。以色列在科技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可能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科技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同时,以色列也可能继续强化军事力量,以确保自身的安全。然而,这种发展方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引发更多的冲突。

最后,以色列可能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东地区实现一定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将为以色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以色列可以发挥自身在科技、农业等领域的优势,与周边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减少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二)巴以冲突解决前景

巴以冲突的解决前景充满挑战,但也并非毫无希望。

一方面,国际社会的调解力度将对巴以冲突的解决产生重要影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可以加大调解力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和平方案,促使以色列与周边国家和组织达成和解协议。同时,国际社会也可以通过经济制裁等手段,迫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另一方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态度和行动也至关重要。双方需要认识到长期冲突的危害,采取切实措施缓解紧张局势,减少暴力冲突的发生。例如,以色列可以减少对巴勒斯坦人的封锁和限制措施,巴勒斯坦方面也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对以色列的袭击和挑衅行为。只有双方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协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也可以为巴以冲突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以色列与周边国家和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打破文化隔阂,增进彼此对对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减少误解和敌意。同时,推动旅游合作等民间交往活动,增强民众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了解,减少对立情绪,促进和平友好。

总之,以色列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不确定性。而巴以冲突的解决也需要国际社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谈判、合作等方式,实现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