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欧盟委员会投票制裁中方,27个国家有26个反对,到底谁同意了?

2024-08-31国际

最近,欧盟委员会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投资的审查风暴,其意图不言自明:试图通过人为设置障碍,阻断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即使这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也在所不惜。然而,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项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强烈反对。

在随后的欧盟内部投票中,27个成员国中,有26个对该计划投了反对票,仅有1个国家表示支持。这些国家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中国投资实施严苛的审查制度,不仅无助于保障欧盟的经济安全,反而会对欧盟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活力以及国际合作空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损害的是欧盟自身的利益。

事实上,当前欧盟经济能够勉强维持运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营。中欧班列为欧洲各国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源源不断地将来自中国的物资输送到欧洲各地,为其经济注入了活力,堪称「欧亚大陆上的生命线」。

然而,在失去俄罗斯这一重要市场、红海航线受阻、美国不断施压的重重困境下,欧盟经济已然步履维艰,中欧班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依然执意推动对华投资审查计划,其短视和险恶用心,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也许有人会好奇,既然这项计划遭到了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那么究竟是谁在背后支持它呢?答案是立陶宛。立陶宛之所以坚定地与欧盟委员会站在一起,主要是因为其先前在反华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招致了中国的全面制裁,如今可谓是「破罐子破摔」,试图拉拢整个欧盟与自己一起「陪葬」。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2023年。当时,立陶宛还是中欧班列的首批受益国之一,两国双边贸易额高达2.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对于立陶宛这样的小国来说,这笔收入无疑是一笔巨款,能够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然而,立陶宛新总统上台后,却背弃了中立两国多年来建立的友好互信关系,一意孤行地走上了反华的道路。他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发表反华言论,甚至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公开支持「台独」势力,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面对立陶宛的挑衅和背信弃义的行为,中国政府忍无可忍,最终决定采取反制措施。2023年9月,中国拆除了中欧班列经过立陶宛的路段,并停止了所有来自立陶宛的进口商品,以实际行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失去了中欧班列带来的巨大利益后,立陶宛试图从美国那里寻求补偿,然而最终却发现自己被美国狠狠地耍了。美国仅仅承诺向其提供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这与中欧班列每年为其带来的收益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更令人气愤的是,在美国得知中欧班列停运的消息后,竟然以「投资回报率降低」为借口,开始重新评估这笔贷款的可行性,其无耻行径暴露无遗。

众所周知,美国在国际交往中毫无信用可言,早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老赖」。立陶宛轻信美国的花言巧语,最终只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如今,立陶宛经济已经陷入了衰退的泥潭,经济增长率断崖式下跌,从2021年的3.8%暴跌至2023年的-2.5%,通货膨胀率更是居高不下,突破了10%,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仍然执迷不悟,试图鼓动整个欧洲与中国「脱钩」,与中国经济「硬脱钩」。而与中国关系已经破裂的立陶宛,自然举双手赞成这一计划。毕竟,如果整个欧盟都选择与中国「脱钩」,那么立陶宛的处境就不会显得那么特殊和尴尬。甚至,立陶宛还能反过来标榜自己「有先见之明」,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中国的「英雄」。

然而,现实是,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与中国「脱钩」并不符合自身的利益,只会让欧洲经济雪上加霜。他们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越来越不满,开始反对欧盟委员会无端干涉其内政外交政策。

此前,匈牙利总理不顾欧盟的反对和警告,坚持访问俄罗斯、中国、乌克兰等国,就俄乌冲突寻求政治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和欧盟委员会权威的挑战。结果,欧盟委员会恼羞成怒,呼吁对匈牙利实施制裁,但最终只有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支持,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沉默或反对,这说明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

总而言之,冯·德莱恩想要带领整个欧盟与中国「脱钩」,绝非易事。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符合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