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多次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然而,不同于其他国家通常采取战争手段,中国历来主张和平解决领土纠纷。在这种传统智慧的指引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与哈萨克斯坦就夏尔西里地区的领土问题进行了6年的谈判,最终双方都作出了让步,中国成功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震撼世界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智慧,更为世人树立了化解纠纷的典范。那么,这场持续数年的谈判是如何进行的?中国又是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做出适当让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但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外交智慧?
夏尔西里地区的历史渊源
提起夏尔西里,这片辽阔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北部,东与新疆接壤,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毗邻。这里山川秀美,景色宜人,被誉为"天山明珠"。
早在公元前2世纪,夏尔西里就已纳入了西汉的版图。当时的西域都护府就设在今夏尔西里一带,负责统辖这一地区。公元7世纪,经过战火洗礼的西域归属于了当时的大唐帝国,夏尔西里自然也在其中。到了元代,这里成为了蒙古人世袭的牧地。明清两代,夏尔西里一直是中央政权有效控制的领土。
进入19世纪后,曾一度被沙俄吞并。1851年,沙俄为了扩张在中亚的势力范围,悍然攻占了夏尔西里。面对沙俄的强硬态度,清政府无可奈何,只得在1864年的【中俄伊犁条约】中,将夏尔西里以东的部分地区划归大清疆土,而以西的部分则被沙俄占据。
这一划分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当时的中俄政府在【中俄新疆东部边界暂行协定】中,明确将分水岭作为中俄边界的分界线。按照这一规定,夏尔西里地区以东的部分应属于中国,而以西的部分则归属于当时的俄罗斯。
进入苏联时期后,边界线再次引发争议。苏联坚持认为边界线应该为哈拉吐鲁克山脉山脊,而不是分水岭。于是在分水岭和山脊之间,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20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带,其中就包括了夏尔西里地区的绝大部分。
这样一来,夏尔西里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成为了中国与苏联之间一个棘手的领土争端。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中国才有机会与之就此问题进行谈判,最终在1999年达成协议,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哈领土谈判的缘起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曾经的"苏联时期领土争端"转变为了"中哈边界纠纷"。作为新独立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很快就将解决同中国的边界问题列为外交重点。
1992年1月,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正式建交。同年10月,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元首一致同意就边界问题开启谈判。
对于中方而言,解决同哈萨克斯坦的边界争端意义重大。一来,这关乎到新疆地区的领土完整;二来,作为新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态度将影响中国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边界谈判;三来,中哈边界问题的解决,将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谈判之初就明确表态,将坚持历史定界原则,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而哈萨克斯坦方面,由于刚刚独立,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舆论对于边界问题十分敏感。纳扎尔巴耶夫政府虽然主张同中国友好相处,但在边界谈判上也不愿做出过多让步。
1994年9月,中哈两国就边界问题举行了首次谈判。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方坚持按照1962年中苏政府签订的【中苏边界东段专门协定】及其附件所确定的分水岭线划定边界;而哈方则主张以哈拉吐鲁克山脊线为界,并要求中方割让部分领土。
谈判陷入僵局,双方都意识到只有互相让步,才能化解争端。于是,中哈两国决定暂时搁置争议地区的边界问题,先就其他已经达成一致的地区签订边界协定,为下一步谈判创造条件。
谈判的进程和曲折
1994年首次谈判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为双方后续的磋商奠定了基础。中哈两国都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就必须在原则问题上相互作出让步。
1996年4月,中哈两国签订了【关于指导原则的协定】,明确将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照顾彼此利益"为原则,通过谈判方式最终解决边界问题。这为重启谈判创造了条件。
1997年5月,中哈边界代表团在北京再次举行了新一轮谈判。这一轮谈判持续了近一年时间,双方代表团进行了20多次会晤。
在谈判中,中方坚持的主要诉求是:一是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收回被苏联非法占领的领土;二是要恪守历史上确定的分水岭界线,这是中俄早已达成的共识;三是要照顾哈方的现实利益,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适当让步。
而哈方则主张以哈拉吐鲁克山脊线为界,并要求中方割让部分领土,态度相对强硬。
谈判一开始,双方分歧仍然很大。中方代表坚持按照1962年中苏协定确定的分水岭线划界,而哈方则执意要求以山脊线为界,两者之间存在着约320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带。
为了打破僵局,中方提出了"拆东补西"的方案,即在东段地区割让部分领土给哈方,而在西段则要求哈方还给中国更多的领土。这一方案获得了哈方的积极回应。
就这样,双方代表团你来我往,反复讨论、碰撞观点,最终终于在1998年7月达成了原则共识:在东段地区,中方将割让约33%的争议区域给哈方;而在西段,哈方则将近70%的争议区域归还给中国。
1999年7月,中哈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哈国界东线的最后确定协定】,明确了两国边界的最终界线。根据协定,中国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哈萨克斯坦则获得了100平方公里。就这样,两国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边界争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最终达成协议的智慧
为了最终达成协议,中哈双方都作出了重大让步。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也不得不割让了约33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域给哈萨克斯坦。
这一让步,实际上是基于照顾哈方现实利益的考虑。在争议地带内,哈方已经在部分地区驻扎了边防部队,并修建了一些基础设施。如果中方强行收回全部争议区域,不仅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对立,也可能给哈方带来一定的现实损失。
因此,中国政府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足够的灵活性和智慧。通过这一让步,不仅有利于最终达成协议,也为两国今后的友好相处奠定了基础。
而哈萨克斯坦方面,则主动放弃了将近70%的争议区域,归还给了中国。这一做法,不仅彰显了哈方理性务实的态度,也展现了其重视同中国关系的诚意。
双方的这一重大让步,最终使得两国就边界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1999年签订的协定,中国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哈萨克斯坦则获得了100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这片领土,中国政府随后在收回的部分地区建立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群山环抱、草原遍布、溪流潺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在保护区内,也时常能看到野生动物的踪迹,如雪豹、马鹿等珍稀物种就是这里的常客。
正是由于中哈两国政府的智慧作为,这片曾经的争议之地,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哈友谊的见证,也为世人树立了化解领土争端的典范。
中哈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也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通过谈判、相互让步的方式来化解分歧,正体现了中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为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