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回顾:「中俄不是发达国家,应让出五常席位」俄网友的回复「一剑封喉」

2024-08-27国际

「中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怎么可能是发达国家,他们应该识相点,主动放弃常任理事国的位置!」

不久前,一位韩国网友在国际网络上发表了这样荒谬绝伦的言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全球各地的网友纷纷加入讨论,各抒己见,其中一位来自俄国的网友给出了一个尖锐而犀利的回复,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大呼过瘾。

这位俄国网友的回复是这样的:「虽然中俄并非发达国家,但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让韩国从发达国家的名单上消失,甚至有可能让韩国这个国家不复存在。」

这话一出,无疑是给了那位韩国网友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种言论不仅暴露了其短视和无知,更让人质疑,韩国人为何能说出这样缺乏常识和智慧的话?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跳梁小丑——韩国

「韩国历史悠久,韩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这样的话语,在韩国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的论调。「韩国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比不过韩国。」 他们自豪地宣称,仿佛大韩民国真的是文明的摇篮,历史的起点。

「端午节是韩国的,春节是韩国的,一切好的东西都是韩国的。」 这种自信满满,甚至有些自恋的态度,在韩国社会中并不罕见。在他们眼中,无论其他国家的历史多么悠久,文明多么辉煌,似乎都不及大韩民国的光辉。

1992 年,韩国出版的教科书中,竟然出现了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记载:「公元前 7000 年,部分韩国人东渡日本,创造了日本文明。」 这种历史观,无疑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扭曲和误解。

按照这种说法,韩国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还创造了邻国的文明,其地位之高,简直可以媲美「祖先」。这种自大的历史观,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二战期间,会有大量韩国人作为日本士兵参与战争。同样, 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时,韩国为什么会有十万人「自杀殉国」,这似乎也找到了一种解释。

然而,对于某些韩国「学者」来说,仅仅宣称创造了日本文明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胃口大得很,在 1992 年版的教科书中,第一部分就赫然写着:

「韩国的祖先们是在公元前 8000 年从帕米尔高原出发,踏上了迁徙之旅,最终来到了朝鲜半岛。在这次史诗般的迁徙中,他们不仅唤醒了满洲的红山文明,还哺育了中原地区的黄河文明。」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也得归功于他们韩国的祖先。但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实际上,韩国并没有那么长的历史,更别提对其他文明有什么觉醒之功了。他们不过是在两千年前,作为我国的一个藩属国,才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在得到我国帮助之后,韩国才勉强算得上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文明」。这种自我膨胀的历史观,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世界各国的人民对此都感到非常困惑,他们究竟是如何形成了这样一种「逆天」的认知呢?

网上有不少人议论,这大概是因为韩国本身缺乏那种硬朗的气质,他们内心可能是那种典型的欺软怕硬类型,所以在历史上遭受日本殖民侵略之后,便开始对日本产生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崇拜。

还有网友指出,韩国这个民族似乎天生缺乏自信,他们的文化、历史,乃至于经济政治,几乎都是外来的。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而经济政治体系则是由当时的殖民者所带入。在他们看来,韩国似乎并没有多少自己原汁原味的东西,因此就幻想着全世界的好事物都属于他们。

「说到底,还是韩国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在作怪,他们从未真正挺直过腰杆,也从未真正站立起来,自然也就无法清晰地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 这种观点虽然尖刻,却也反映出一些人对韩国这种心态的不满和批评。

韩国,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国家。正因如此,韩国人能够堂而皇之地说出「中国应该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韩国」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话。

常任理事国的来历

韩国人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渴望,其实说白了,就是冲着那「一票否决权」去的。

「一票否决权」,这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独有的宝贝权利,也是那些做梦都想挤进常任理事国行列的国家最眼红的一个权利。在联合国的会议里,任凭其他国家讨论得多么热火朝天,没有这「一票否决权」,终究难以左右会议的最终结果。

真正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还得看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脸色,只要他们中任何一个国家不高兴,行使了否决权,那这议题就算再怎么热门,也得乖乖地靠边站。

所以,你看这些年,日本、印度、韩国这些国家,为了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地位,可谓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想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行列。

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案例。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常任理事国的起源说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深刻认识到,需要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来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的诞生,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中应运而生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面临着一个新问题:在联合国这个大家庭中,权益应该如何分配?

有人提出了一个看似公平的观点:「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一票,有纠纷时通过投票来决定。」这个提议听起来似乎很民主,但实则忽略了国家之间实力和贡献的天差地别。

这个观点很快就遭到了二战战胜国,尤其是美国,这个提议的发起国的强烈反对。美国代表坚定地表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天差地别,如果给予每个国家一样的权利,那我们这些在二战中付出巨大牺牲的战胜国该如何自处?如果没有我们的参与和贡献,你们很多国家可能早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样的讨论中,谁来管理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了一个明面上的条件:只有那些参与二战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战胜国,并且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具有相应的影响力,才有资格成为联合国的管理者。

而在这个共识背后,还有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些发动二战的三个国家——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绝对不允许参与到联合国管理者的评选中的。这三国,只能在一旁看着其他国家共同决定国际事务。

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美国和苏联无疑是最有权势的两个国家,它们自然而然地站在了联合国管理者的位置。但显然,国际事务不能只由这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

美国在权衡之后,提出了让英国加入管理者的行列,理由是英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巨大,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再加上它深厚的历史影响力,都让它有资格坐上这个位置。

但美国推荐英国,背后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当时的英国,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国力大不如前,看起来容易受美国影响和控制。美国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明眼人一看便知。

英国的领导人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和智囊团一合计,立刻回敬了一招,推荐了法国。他们拉上了自己的邻居法国,想要在美苏两强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法国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忽视啊,欧洲大陆上怎么能没有法国这一颗璀璨明珠呢?」英国人这样说道。

苏联领导人看到这出戏,心中暗自窃喜。美国的小算盘虽然打得精,但英国并不买账。苏联觉得,既然英国不愿意任由美国摆布,那就三足鼎立吧,至少这样能避免让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

美国看到局面变得有些棘手,不甘心就此罢手,于是急忙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认为中国也应该加入到管理者的行列中来。

「如果没有中国人民在战场上正面牵制日本军队,亚洲战场的胜利根本无从谈起,中国若不能成为联合国的一员,那真是天理难容。」

这话说得在理,但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却复杂得很。那时候,代表中国的还是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苏联对此提议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毕竟美国这是想让自己的小伙伴挤进联合国管理层,这样一来,苏联在联合国的话语权岂不是要大打折扣?

然而,在美国的坚持和英法的支持下,中国最终被同意加入到联合国的管理者行列。苏联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一事实。

就这样,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尘埃落定。苏联原本还忧心忡忡,担心日后在联合国的事务处理上会遇到更多棘手的问题。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国家都大跌眼镜。

短短四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以英勇的姿态战胜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这下,美国可真是措手不及。美国政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倾力支持的蒋介石政府,拥有那么精良的装备和武器,竟然就这样败给了他们从未正眼相待的中国共产党。

这下子,苏联可是乐开了花,美国政府那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结果却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后头疼的事可有得他们受了。

美国原本想在联合国里安插自己的势力,确保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个计划彻底泡汤。为了避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出现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局面,美国政府赶紧行动起来,联合自己的盟友和跟随者们,试图扭转局势。

中国当之无愧

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在联合国中视而不见,铁了心要让那个已经日薄西山的蒋介石政府继续留在决策的席位上。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显然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当时新中国政府对这种无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精神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然而,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站出来支持正义的声音。因为在那个时代,美国正如日中天,许多人都认为跟随美国,才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代表团,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为何不让我们进入会场?」 1950 年的联合国会议门口,中国代表队被无情地拦在了门外,他们愤怒地质问着,声音中充满了不解和愤慨。

然而,他们得到的回应却是冰冷的「暂缓会议」。美国和他的盟友们,甚至还煞有介事地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讨论小组,声称要重新审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

中国代表队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屈辱回到酒店。他们心中虽然充满了不甘,但也清楚地预感到,这次可能不会有什么积极的转变。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决定继续等待。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任何转机出现。当中国代表队回国,向毛主席汇报这次联合国之行的经历时,他们愤怒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不满。

「英美等国把我们丢在酒店里晾了整整十天,十天啊,结果就派来个传声筒,告诉我们会议商讨后还是无法决定,要我们继续等,暂缓会议。」中国代表队的成员们满腹委屈,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

「主席,我们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们给祖国丢脸了。」他们面对着满脸痛苦的同伴,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痛苦。

毛主席则用他那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眼光安慰着代表队成员:「这事儿怪不得你们,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还不够强大,人家看不上我们。就算我们真的勉强进去了,肯定还会遭遇更多的刁难和不公。」

「没进去也好,至少我晚上能睡得更香。但别担心,英法有的,我们中国也会有。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们会昂首阔步,堂堂正正地走进去。」毛主席的话语中充满了乐观和力量,这番话也成功地鼓舞了代表队成员的士气。

确实,想想我们曾经在抗战中克服的困难,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们都挺过来了,又怎么会怕追不上西方国家呢?这份自信和决心,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不久之后,中国就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1953 年,曾经目空一切的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一战,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声响亮宣告: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国家,而美国,这个世界霸主,也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一胜利,让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由此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的形象,从一个被轻视的弱国,一跃成为了一个值得尊重的国家。

随后,「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更是让世界各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大国的水平。原子弹、氢弹的相继爆炸成功,人造卫星的顺利升空,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

同时,中国还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关系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71 年 10 月 25 日,中国代表队在联合国会议室中堂堂正正地坐下,正式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这一刻,不仅是对新中国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人民的鼓舞。

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带动了周边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还向非洲等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帮助它们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的形象。

如果像中国这样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坚定立场和显著成就的国家还不能担任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那么放眼世界,还有几个国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有这个资格呢?

总结

联合国,这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组织,它的常任理事国位置,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肖想的。

那些想挤进这个圈子的国家,与其不知天高地厚地递交申请,做着无用功,不如脚踏实地,做些真正对国际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有通过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当然,对于已经坐在这把交椅上的国家,比如我国,我们自然也不会掉以轻心。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守着作为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履行我们的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