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和加息压力等问题,可能促使美国财长耶伦此次访华,可能试图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来缓解这些困境。然而,尽管耶伦希望中方停止抛售美债等措施,但在南海问题上美方的强硬态度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令中美关系陷入紧张。最终,耶伦的访华之行以遗憾收场,美国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支持,于是在短短96小时内,美方相继对中国采取了三次行动。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关系近日再次紧张。在一系列事件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上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对媒体表态时表示,中方在处理两国经贸关系时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强调美国将不会对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束手无策。两天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发出警告,称美国正在认真考虑采取各种贸易防御措施,以应对中国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威胁。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展开301调查,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
美方近来的举动并不出人意料,他们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在中国商品竞争胜利后的一种借口。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行业一直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并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和强大的工业实力,生产出了性价比高的商品,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中国已成为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美方的指责只会暴露他们自身的无能。在中美经贸竞争中,美方表现出了明显的颓势,于是便采取了所谓的「贸易防御工具」对华实施不公平竞争,并对中国的海事等产业展开了301调查。这些举动实际上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早在2024年初,他们就开始以税收减免的方式歧视中国汽车。
美国近期对中国采取了多项挑衅举措,但其手段已经近乎耗尽。未来,可能会加大对中国实体的制裁力度或再度使用特朗普时代的关税政策。然而,这些行动都可能导致双方损失。中国对此已有预判,并采取了反制措施。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中国今年2月抛售了22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加上1月份的186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债已经降至7750亿美元。此外,中国还于4月11日对参与对台军售的两家美国军火商采取了反制措施,冻结了其在华财产并禁止其高管入境。
中国正在加速减持美国国债,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美国继续固守「逆全球化」的立场,破坏中美经贸关系,那么中国将有更多反制手段可用。随着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增加,以及美国民众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中美贸易博弈的主导权正逐渐转移到中国手中。这不仅仅影响着美国经济,也对拜登政府的支持率构成挑战。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