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里,中俄两国加大了粮食领域的合作力度。这不仅体现在双方高层的亲自部署,更呈现在实实在在的贸易数据上。 根据俄媒统计,今年头三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价值高达1.25亿美元的粮食,同比猛增70%,创下历史新高。
不难看出,在这背后是中俄两国在粮食供给上的紧密互补。俄方有优质农产品,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 受地缘和运输便利等因素影响,中俄加强农产品贸易不仅具备天然的契合度,更从双方的国家利益出发,势在必行。
眼下,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不断走向深入,粮食供应已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重中之重。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中俄在这一领域就紧锣密鼓地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包括建立新的粮食走廊、对接粮食基础设施等,旨在为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提供长期保障。
备受瞩目的是两国接壤地区的外贝加尔斯克粮食转运站。 本月初,俄方已经通过该站向中国运输大批大麦,未来运量还将大幅提升。可以说,得益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中俄之间的粮食贸易正在驶入快车道。
就在人们为中俄粮食大单暗自叫好之时,一则来自俄罗斯的消息却令人侧目。俄农业相关机构最新预测显示,受严重干旱天气的影响,俄罗斯2024年的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产量恐将比之前预期减少约3%。
这无疑让刚刚与中国签下粮食"大单"的俄罗斯人如坐针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粮食对华出口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这,也将进一步加剧莫斯科方面对俄罗斯农业生产状况的担忧。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中俄粮食合作的最新进展。
激增70%!中国年内已狂买1.25亿美元俄粮
数据显示, 2024年头三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小麦总值超过1500万美元,同比暴增逾10倍;大麦出口金额超6000万美元,增长7倍有余;燕麦和荞麦出口额也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分别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
唯一出现下滑的,是价值1300万美元的玉米出口。此前有消息称,今年初中国取消了部分乌克兰玉米订单,当时在外界引发不少猜测。而从目前来看,中国减少玉米进口或许是一种普遍趋势。
仅2024年头三月,中国就从俄罗斯购买了价值高达1.25亿美元的粮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接近七成。 如果这股势头能持续下去,俄对华粮食出口今年还将再创新高。
对此,有分析指出,这正是中俄双方在粮食领域加大合作力度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西向出口粮食受阻,寻求其他出路迫在眉睫。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消费国,对外购买粮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两国加大互利合作为最佳选择。
双方高层对此更是高度重视。 早在2022年底的中俄莫斯科峰会上,两国就明确将"提高农产品和粮食贸易量"列入联合宣言。
去年初,俄方还专门访华,并与中方签署一系列农业合作协议,双方全方位优先保障了中俄间的粮食供应。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据重要位置。最为突出的便是中俄边境地区的外贝加尔斯克粮食转运站。本月初,俄方已开始利用该站向华运输大麦,且后续运量还将大幅增加。
"这一工程最初是在2016年开始谋划的,但进展曾一度较为缓慢。直到2022年后,两国明显加快了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步伐。"一位业内人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陆上通道,俄方还在加强与中国的海上粮食运输。俄媒体透露,俄方正在翻新黑海沿岸的多个港口码头,以期提高对包括中国在内"友好国家"的粮食出口量。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提升陆海并重的运力,不仅能稳固俄罗斯在全球粮食出口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有利于满足未来中俄两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然而,就在这一背景下,来自俄罗斯的最新农情预测却不太乐观。
干旱酷暑恐蚕残俄粮食产量 俄方忧心忡忡?
近期,俄罗斯农业部门、专家和生产者开始下调2024年小麦收成预期。 原因是俄境内许多主产区遭遇严重干旱,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具体来看, 一些地区的降雨量较常年相差20%至40%,气温更是高出2至4摄氏度。面对这种极端天气,俄农业部不得不将今年农产品产量预测压低近3%。
其中最受影响的,当属俄罗斯南部地区。它们不仅贡献了俄罗斯40%以上的小麦产量,更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地。一旦这里的收成出现问题,后果不言而喻。
这对俄罗斯的粮食生产者来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由于供应有望减少,农产品价格可能会因此上涨,他们的收益或将获得保障。
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莫斯科方面无疑更希望粮食产量能高于预期。毕竟在目前的形势下,粮食和能源已成为俄罗斯为数不多的战略优势领域,是其遏制西方压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筹码。
一旦这两大"王牌"产生动摇,俄罗斯的整体抗压能力都将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最新的农情预测报告对于俄罗斯来说,绝非一个好消息。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大规模对抗暂时降温。但西方制裁俄罗斯的大门却有增无减,制裁范围从能源、金融延伸至粮食等关键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充足的农产品储备不啻为莫斯科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内部稳定的重中之重。而一旦粮食产量大幅下滑,俄罗斯的整体战略部署都将受到牵连。
相较之下,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粮食供应短缺带来的影响或许将更为直接。
数据显示, 今年头三月,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粮食价值就高达1.25亿美元。如果俄方遭遇减产,中俄间的粮食贸易规模必将大幅下滑,进而令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一定冲击。
值得庆幸的是,中俄在粮食领域的合作已拥有坚实的基础。从产业链上游的种植生产,到贸易中游的物流运输,再到下游的加工销售,两国的利益已环环相扣、构成一体。
即便俄方遭遇减产挑战,中俄粮食合作所取得的红红火火局面仍将持续下去。未来或许步伐会放缓,但双方必将继续大步迈进,为确保两国粮食安全接力传薪。
中俄两国都有意识到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不仅如此,双方还将进一步深化全方位的战略协作,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形成合力。
虽然眼下俄罗斯的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但莫斯科与北京在粮食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不会就此停止。 相反,面对外部压力与困难,两国必将进一步加深战略契合,打造更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正是借助这份同甘共苦的伙伴情谊,中俄必将在充满挑战的2024年续写两国命运与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