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称,印度媒体透露,印度国大党负责媒体事务的秘书长拉梅什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以此证明「印度制造计划」的失败。
数据显示,印度政府在2014年设定了多个目标:
首先,印度工业年增长率的目标设定为12%—14%,然而在过去十年中,实际平均增长率仅约为5%。
其二,到2022年,计划创造1亿个工业就业机会,但实际上在2022年至2023年间,工人数量仅超过3500万,比2017年减少了1000多万。
其三,目标是在2022年将制造业在GDP中的比例提升至25%,然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却下降到了14.3%。
最后,拉梅什指出,印度制造计划在印度现已演变为「印度伪造」。
印度的总理莫迪
几乎停滞不前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开始了他的首个任期,他将工业制造业视为最重要的任务,并推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他进入第二个任期后,依然持续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一一个制造业强国。尽管曾经落后,中国依然实现了伟大复兴,成功跻身全球制造业的领先行列。
既然中国能够实现,印度同样可以。这种心态是印度人普遍存在的。
印度与中国地理相邻,皆为亚洲国家且人口众多,因此直接模仿中国的发展经验不是更方便吗?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连抄作业都无法弄明白。十年来,印度的制造业几乎停滞不前,当初设定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迷茫。
「印度智造」
为何会失败?
「印度智造」是莫迪的政策核心,初衷很好,但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多重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尽管政府已投入巨额资金,但在交通、能源和物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政策落实不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尽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常常缺乏统一性和透明度。这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对进入印度市场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此外,劳动力技能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尽管印度的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比例庞大,但很多人并没有获得必要的技能及培训,这导致企业在招募合适人才时遇到困难。
在印度,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状况在过去十年中并未得到显著改善,未来也将继续限制各行业的发展。
印度国旗与中国国旗
差异明显
「印度制造计划」显然是在模仿中国,意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然而,中国能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背后则有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保障。两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推行了一系列连贯且有效的政策,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而印度则缺乏这样的长期战略规划。
其次,中国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成熟供应链体系,而印度尚未建立类似系统,因此其生产成本依然偏高。
第三,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显著高于印度,这促进了其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然而,印度则遭遇技术转移困难以及自主创新不足的困境。
实际上,印度不仅在制造业上面临类似挑战,在多个领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与中国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明显,这些困境并非一代人或两代人所能轻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