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北约印太化」的战略图谋

2024-07-18国际
7月9日至11日,北约年度峰会在华盛顿召开。这是新成员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后的首次峰会,也是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俄乌冲突进入第3年后的一次峰会,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北约年度峰会,对乌援助都是重要议题。在今年的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乌克兰的「历史性援助」,包括在原有510亿美元基础上再追加10亿美元。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希望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将现有的400亿欧元作为底线。加拿大、挪威、西班牙和英国允诺在未来几个月向乌克兰提供数十套战术防空系统。美国、荷兰和丹麦则将联合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
在此次北约峰会发布的【华盛顿宣言】中,除继续将中国界定为「系统性挑战」外,又增加了「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支持者」或「决定性赋能者」的判断。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答媒体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敦促北约摒弃冷战思维、阵营对抗、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纠正错误的对华认知,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形象、干扰中欧关系,不要在搞乱欧洲之后,又来搞乱亚太。」
「北约将手伸向亚太,与中国周边国家和美国盟友强化军事安全联系,配合美国实施‘印太战略’,所作所为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已经引起地区国家的质疑和反对。」林剑说。
2022年以来,北约峰会已经连续三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与会,并将四国列为「最高级别伙伴国」。与此同时,四国与北约的军事联系日益加深,多次参与北约举办的多国联合军演。
如果说将印太地区国家拉入北约组织是「北约印太化」的图谋,那么,在印太地区组建类似北约的小圈子,就是「印太北约化」的步骤。作为北约跨地区干预印太地区事务的重要步骤,在此次北约年度峰会上,北约不顾一些成员国的反对,与印太地区国家日、韩、澳、新达成包括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和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相关军事合作协议。
北约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膨胀、扩张的过程。其成员国从1949年成立时的12个,发展到冷战结束时的16个,迄今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2个。在成员国增加的同时,其作战区域也在不断扩张。然而,北约染指印太地区,却面临无法忽视的内外矛盾。
一是内部意志难以统一。北约的决策机制是对于重要决定需要所有成员的同意。这就决定了其规模越大、成员越多,越难取得统一意志。如芬兰、瑞典的加入,就经历了艰难的讨价还价才获得某些成员国的通过。
就此次北约峰会而言,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始终反对北约援助乌克兰,在赴华盛顿参与北约峰会前访问乌克兰、俄罗斯、中国,此举遭到美、法、德等北约大国的指责。7月11日,在北约峰会结束当日,欧尔班转身就去海湖庄园会见了正积极竞选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二是地缘鸿沟无法逾越。人类科技进步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对于人类的能力而言,地理上的距离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北约的全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初衷与本质是跨大西洋防御集团,这个名称本身具有浓厚的地缘色彩。「北约印太化」或「印太北约化」的大背景是美国大力推进实施「印太战略」。美国推进「北约印太化」的原因,是其本身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没有地区盟国的参与,不足以达成战略目标,但「北约印太化」的缺陷是无法逾越地缘障碍。
迄今,北约大国的印太行踪表现为:英国的一个航母编队花大半年时间来印太地区航行了一次,法国的舰机赴印太地区参与了与地区国家的联合军演,德国派遣一艘护卫舰过来「自由航行」了一次……这些动作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因为它们在这个地区没有太多利益需要通过军事手段获得,即使有利益需要维护,也可以通过非军事手段实现,更何况它们都与中国在经济和贸易上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
三是危害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事实证明,冷战结束后北约的逆势扩张,不仅没有达成地区和平,反而使得欧洲深陷战火。现在,俄乌冲突消耗的不仅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也导致包括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在内的北约国家政治极化,社会矛盾尖锐。
而无论将印太地区国家拉入北约阵营,还是在印太地区构建类似北约小圈子的行为,都将刺激地区矛盾,加剧阵营对抗。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北约作为冷战遗存和全球最大军事集团,一边声称自己是区域性、防御性组织,一边不断越界扩权,挑动对抗,大搞霸道霸凌。北约所谓的安全,是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其所作所为给全球和地区带来了极高的安全风险」。「我们敦促北约纠正错误的对华认知,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停止贩卖‘安全焦虑’,停止四处树立‘假想敌’,停止打着‘共同防御’的旗号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切实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点实事。」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