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北约哭穷,美国却给俄罗斯塞钱,乌克兰吃到了友军的「子弹」

2024-07-12国际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编辑: 柠檬讲坛

俄罗斯战火燃烧数月,俄乌冲突阴云持续笼罩欧洲。正当北约高层准备就俄乌局势、供应链问题以及军备采购等焦点议题积极商议之际

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消息在国际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五月份美俄双边贸易额出人意料地大幅上涨了50%。

这则消息无疑给本已充满戏剧色彩的北约峰会又添了一把火。 一边是美国领导的北约阵营视俄罗斯为威胁,大力军援乌克兰并连番制裁俄国;另一边却又与之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简直可谓背道而驰。

面对北约盟友的质疑,拜登政府该如何自圆其说?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存在着某种利益纠缠? 上世纪冷战遗留积怨,北约与俄罗斯当前的剑拔弩张关系,似乎都无法阻挡贸易额的攀升。

分析人士指出,这个现象的背后, 源于北约国家对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和核材料存在深度依赖。 以浓缩铀为例,美国近日恰恰大规模从俄罗斯采购了这种核电站运行所需的关键物资,这不啻是把钱直接塞进了俄罗斯军火库的口袋。

而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战祸阴云笼罩导致西方国家能源供应链受到威胁,尤其以欧洲国家为甚。 无奈之下扩大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这似乎也是贸易额上升的一大原因。无独有偶,此前北约也曾计划在峰会上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切断俄罗斯与全球经济贸易的联系。

一思考到能源供应短缺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一些欧盟国家立即高声反对,最终被搁置。观其表面,这无疑是北约阵营在俄乌冲突中短期内无法完全自我孤立的体现。

从更深层次来看,背后隐藏了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脆弱性——依赖于一些不那么"政治正确"的国家。 这种捉襟见肘的处境无疑令北约阵营颇感为难。美国之所以在俄乌冲突中屡次呼吁欧洲国家进一步"去俄罗斯化",实际颇有" 恐吓 "盟国的成分。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而言,美国自身与俄罗斯贸易往来未必比欧洲国家少,能源、核燃料等物资的进口也无法完全切断。 不过美国有一种"霸权心理",认为自身有责任"拯救"欧洲,把它从俄罗斯的"威胁"中解救出来。

这种态度恰恰反映出美国盲目自信,高估了自身摆脱能源等资源依赖的能力。 即便是在去年俄乌冲突最紧张时刻,美欧国家依旧躲不开从俄罗斯进口一些关键物资,只能采取有限的精准制裁。

难以自己做到的事,美国也难要求他国彻底执行。 俄罗斯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位置太过重要,任何试图斩断与其经贸往来的企图注定是痴心妄想。 事实上,太过依赖俄罗斯的不仅仅是美欧,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额也在不断攀升。

这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在全球能源版图上的重要地位,更说明了任何夸夸其谈的 "断供"打压,都将付出沉重经济代价。北约成员国内部对俄罗斯政策存在分歧,这将给峰会讨论带来更多挑战。

部分欧盟国家对进一步制裁俄罗斯持谨慎态度,主要担心能源供给中断导致本国经济遭受重创。而美国作为北约主导力量,则坚持要求盟友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全面遏制俄罗斯。面对内部温度不均,北约如何拿捏分寸并达成共识,将是此次峰会的一大考验。

另一焦点问题是武器装备采购及军工产业链问题。乌克兰战场消耗大量导弹和火炮弹药,但北约国家自身产能难以满足援军需求。往日,北约很大程度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相关军品,如今却不得不寻求其他渠道。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军火商或将大赚特赚,因为美国军工体系目前是西方最为完备的。这种倚重美国军火实力的趋势,实际上加剧了北约内部的不平等状况,日后可能成为引发矛盾的一大隐患。

经历俄乌冲突,北约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构建和运作方式。"去俄罗斯化"、 "去中国化"曾经是北约积极倡导的方针,但事实证明这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景,短期内很难实现。相反,要想维持北约的战斗力,与俄罗斯等非西方大国保持一定贸易往来仍是必需。

这种自身理念与现实诉求的矛盾,将推动北约在未来走向何种发展道路?是坚持意识形态对抗,还是放弃先前的道德要求?北约该如何在两难处境中权衡利弊,都将是本次峰会需要深思的问题。我们有理由预计,俄乌冲突的影响并不会在短期内消除。

相反,它或将长期笼罩欧亚大陆。面对这种长期状态,北约除了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思路,更应反思俄乌冲突的本源以及自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俄乌之争并非昨夜空降,而是北约持续东扩造成的结果。

今天的俄罗斯或多或少感受到了威胁,才做出强硬反应。如果北约无法正视自身在导火索问题上的责任,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分歧。无论是俄乌冲突、能源供应链问题,还是军备采购困局,都将给北约带来沉重压力。

而北约的未来前景,不仅取决于如何应对俄罗斯的挑战,更关乎能否审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难道北约注定只能是遏制俄罗斯的工具?还是它本应在维护欧洲和平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也许就是最值得北约各方反思的终极问题。

北约面临的困境并非一蹴而就。这个军事联盟在冷战结束后一直存在legitimacy赤字,其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时常受到质疑。一方面,它继承了冷战时代对抗苏联的姿态,将俄罗斯视为头号威胁;另一方面,又渴望在新时期扮演维护欧洲和平的角色。

两种定位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解决,使得北约的行动常常自相矛盾。俄乌冲突无疑加剧了这种矛盾。北约想要遏制俄罗斯,却又无法完全切断与之的经贸联系;它号召盟国"去俄罗斯化",自身却也在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和核材料。

这种做法不啻是自绝于世界,注定行不通。因此,北约必须正视自身在俄乌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反思是否将俄罗斯对手化过于简单化。事实上,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不满已经积累多年。

在普京看来,北约并未完全弃Cold War思维,其对俄罗斯的戒备无异是对俄国现实地位的蔑视。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北约威胁的反制。从这个角度看,北约与俄罗斯陷入对峙的根源,恰恰在于北约缺乏足够包容性。

所以,北约要想重塑自身形象,必须从根本上反思与俄罗斯相处之道。它是否应顽固地将俄罗斯视为威胁,还是努力融入俄罗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无疑,后者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北约若坚持将俄罗斯"敌视化"并试图全面排挤,不啻是在制造新的对手,给欧亚大陆和平带来新的动荡因素。北约应当从俄乌冲突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身在新时期的定位。

它不应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反俄罗斯一点上,而是应该着眼于如何在包容俄罗斯的同时维护地区稳定。

只有这样,北约才能真正成为维护和平的力量,而不是导致新的军事对抗的祸根。否则,北约注定将陷入内卷,难以自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