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出入平安】领衔撤档背后,值得商榷的国庆档「打包」发行

2024-10-07电影

再撤档。

自春节档四部影片集体撤档之后,国庆档再次出现了两部影片携手撤档。10月3日晚,【出入平安】和【皮皮鲁和鲁西西】两片官宣退出国庆档。

两部影片相继退出,自然有内容质量的「内因」。但不容忽视的是,今年国庆档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外因」。

今年国庆档新片多达10部,其中5部影片都是由猫眼一家发行公司发行。在映前阶段,就有不少影院经理反映猫眼将国庆档发行的所有影片打包与影院谈排片合作,而且整体达到了八成以上。这带来的结果就是非猫眼发行的影片,可能在初期排片上就处于一定的劣势。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超半数影片由一家发行公司发行,虽然可以最大化的组合利用影片发行预算,但是想要对所有影片面面俱到非常困难。

发行端的「独家」影响的其实不仅仅是影片的利益,对于影院排片的「指导」以及吸引更多观众入场,可能都是不容被忽视的实际问题。

1

—「打包发行」下,逆袭的几率是否被降低了?—

好片可能更难被「看见」。

今年国庆档,最大的一个特征在于影片数量多。 从新片来说一共有多达10部影片定档,如果再加上9月27日上映的【变形金刚:起源】和依然有一定热度的【里斯本丸沉没】以及【出走的决心】,今年国庆档算是供给最为丰富的一个国庆档之一。从类型的角度来说也基本涵盖了各个类型,所以本身非常多元。

第二个特征在于今年国庆档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头部。 从今年国庆档的预售表现来看,在预售总票房1亿的档口,【749局】、【浴火之路】、【志愿军:存亡之战】暂列档期预售票房前三位,且三者差距没有过大。而紧随其后的影片,互相之间的预售票房差距在200万以内。没有绝对的头部,就意味着今年国庆档在机会上相对比较均等。

然而从事实的角度来看,今年国庆档未必如此。

现如今倒推【出入平安】的撤档,一方面在于电影初期争取的排片就极其有限,开局就进入到了「地狱模式」;另一方面在于电影排片持续压缩,10月3日进一步压缩到了2.1%, 尽管主创依然在坚持路演,但是严重「排片掉队」导致影片的宣发动作无法将目标受众拉进影院,看不到逆袭的可能。

可【出入平安】并不是一部小体量电影,电影导演刘江江上一部电影【人生大事】在2022年进入了15亿票房俱乐部,主演肖央、阿云嘎、古力娜扎也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度。再加上唐山大地震的题材,对观众来说是具备一定吸引力的。

电影「掉队」永远无法回避的自然是电影的质量问题,但是对于【出入平安】这样体量的影片来说,上映前四天排片占比从8.8%下降到2.1%,都是非常意外的。 也正是因为【出入平安】的「出局」,应该关注到「打包发行」可能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

发行公司在一个档期内发行半数以上的影片,自然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分。而且一旦有影片发生「掉队」,同样也需要对资源的再分配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从发行公司的角度来说当然没错。但是落实到具体影片身上,发行投入的不足会导致排片掉队甚至出局。对于片方来说,没有任何一部影片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影片被放弃,让主创们付出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浴火之路】作为非猫眼「打包发行」排片最多的电影,在首日争取到了17.5%的排片。尽管10月3日【浴火之路】已经逆袭至单日票房第二,但是从第一天排片17.5%到第四天排片18.3%,排片逆涨仅为0.8%。这也说明,在「打包发行」的挤压之下,即使映后路人口碑不错,票房上涨趋势明显,也难以争取到更大的排片空间,降低了「逆袭」的几率。

可以看到,对于影片来说排片是「生死权」,但今年国庆档发行过度集中的潜在改变也带来了影片走势上的不同。

2

—影院经理最忙碌的国庆档,不能再让终端更被动了—

刺激市场活力,需要不断调动影院的积极性。

由于近年来整个电影市场的「片荒」,导致影院长期处于一个极度被动的角色。被戏称为「绑架式排片」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热门档期出现,对于影院来说市场严重冷热不均,冷档期可能需要压缩营业时间来节约成本,热档期可能在排片上丧失主动权,那么对于影院来说一方面可能会增加惰性,彻底「躺平」。另一方面则可能让影院经营变得更加困难。

在今年的国庆档开启之前,影院经理就陷入到了两难境地。根据影院经理流露出来的合作方案,十一当天猫眼「打包发行」合作的场次占比为83%。所以,一旦影院同猫眼达成合作,那么留给其余五部影片的排片空间就极其有限。

而且,今年国庆档前三天,10部新片里有8部排片和票房倒挂,这意味着目前整个档期的排片可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影院来说可能在单场票房产出上有一定的损失,不少影院经理也表示今年国庆一直在疯狂修改排片成为了最忙碌的一个国庆档。

在热门档期,影院经理原本通过预售、营销以及影院辐射的核心受众等多重因素给予排片上的差异。 一旦发行资源过度集中,影院在合作中处于绝对被动局面,那么对影院自身的利益和终端长期的活力都可能会有不小的影响。

3

大档期需要「专注」给予观众安全感,重获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内容质量

「为什么电影档期越来越随意了?」。

今年国庆档的大盘首日4.94亿,是近十年国庆档首日票房第四高。但次日大盘就下滑至3.73亿,10月4日已经跌至2.69亿,整体的高开低走又将国庆档的票房压力拉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内容质量的不稳定带来的口碑争议,劝退了一部分「路人观众」,另外一方面,档期影片「过度集中」带来部分影片的排片困境,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核心观众」的入场困难。

从今年国庆档来说,有不少观众表示【出入平安】「看不到」。这个看不到,是源于电影初始排片本就稀少,在其他影片的挤压下,观众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观影时间。这对于电影希望争取到的目标受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直接打击。无奈之下,国庆档两部新片选择「跳车」,让本就脆弱的电影行业背上了「玩儿不起就跑」的新骂名,也给观众造成了伤害,而电影观众长期的流失,必然会让整个产业陷入到恶性循环。

对于供给侧来说,大档期如果只求「量」而不求「质」,长此以往,不仅会持续降低观众的入场意愿,对于片方来说,过度拥挤的档期,也无法在短期内有效的落实宣发动作。

总之,市场需要回归到理性发展,一定需要各个环节的「理性」。档期、发行的过度集中,对片方、对影院、对观众、对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都值得商榷。

如今,整个产业自上而下都需要激发出更大的活力。行业不仅要更高质量的影片,来满足观众日益增高的观影需求。档期的精细化、差异化发行策略也变得尤为重要,不盲目扎堆大档期,落地有效宣发动作,才有可能重新迎回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