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于和伟惹大祸了!参演电影惨遭全民抵制,历史学家分析其背后原因

2024-05-25电影

于和伟惹了大祸!参演电影惨遭全民抵制,历史学家分析其背后原因

自古以来,影视作品就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艺术创作的载体,更是弘扬主旋律、传递价值观的重要窗口。可是,当艺术创作与事实真相产生分歧时,艺术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最近, 由资深演员于和伟主演的抗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争议的导火索

一切要从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说起。该片以第二次国共内战中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为背景,讲述国军将领方先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最终做出投降的决定。

剧本一经曝光,立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方先觉,这位在衡阳战役中英勇抗敌40余天、造成日军重创的将领,竟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投降者?观众们痛心疾首,纷纷表示这是对英勇抗日将领的莫大侮辱。

狡辩挨骂

针对网友们的质疑,部分网友觉的是"出于艺术创作需要"。他们试图为方先觉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开脱, 并辩解说投降一役只是为了突出他"英勇斗争后的无奈选择 "。

然而,事与愿违。网友们并未被说服,反而对导演组的狡辩言辞大加谩骂和批评。有理智网友分析道:" 艺术创作自由是应该被允许的,但也不能违背底线。塑造一位英勇的抗日将领投降,这无疑是对史实的扭曲和对观众认知的挑衅。"

亲历者无奈吐槽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当年亲历衡阳保卫战的老兵们,看到影片后也发出了无奈的声音:"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当年我们是多么的艰苦卓绝。方先觉将军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让我们景仰。 可如今竟被娱乐化成了一个临阵脱逃的小人,我们当年流尽鲜血又有何意义? "

舆论压力渐起

面对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弹,电影公司最初并未作出正面回应。然而,随着抵制呼声的高涨,一众影视从业者也加入了声讨的行列。有影评人直言:"这是对艺术的亵渎,导演们彻底误解了艺术自由的内涵。"

深度反思

影视作品的艺术自由当然应当受到保护,但它也并非放手可就为所欲为。尤其是在诠释历史题材时,创作者更应为国为民,秉持正能量的导向,避免对观众的认知产生误导。

这也警示我们,影视从业者理应时刻反思,在追求艺术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忠于历史真相、回应观众的期许,让艺术创作发挥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否则,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必将引起群众不满和道德质疑。

当下,网上已经掀起了一股艺术自由和艺术底线之争的大讨论。我们期待【援军明日到达】的后续,更期待影视从业者能够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用负责任的作品取信于民。